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通用5篇)

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通用5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1

  一個無名小卒談成名作家的散文印象,似乎是有點自不量力,不過本著文字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我還是寫下了下面的文字,寫下了對遲子建散文的印象。而且,這樣的散文讓我不得不拿起筆來,寫下自己的感受。

  許多人回憶起童年總是眉飛色舞。其實,我們懷念的不僅僅是童年的經歷,更多的是那一段流逝的美好時光。童年,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我們用好奇心和無所畏懼的探索精神行走,完全沒有成年人的瞻前顧後左思右想。你可以說童言無忌是一種幼稚,但反過來想,它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發洩呢?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丟失了說真話的本能。回過頭來尋找時,發現這種本能只有在童年時期才保留著。於是,我們津津樂道地回憶著自己的童年,別人的童年,甚至整個人類的童年。

  我一直認為,人類的童年始於原始森林,也許這個觀點有失偏頗,但原始森林確實有人類生存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野生可食用的動植物,乾枯可燃燒的朽木,充足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和乾淨的水源。我國的大興安嶺就是這樣的原始森林,它不但養育了原始的部落遊牧民族,也養育了我們現代的人們。

  東北,雪原,林區,在我眼裡一直是美麗而神奇的。想像一下,在白雪皚皚的樹林裡行走,腳下是咯吱咯吱的聲音,眼前茫茫一片純淨,偶爾,一兩隻不怕冷的小動物在枝頭跳躍,看一看春天還有多遠。這時候,幾片殘雪從樹梢落下來,落在小動物身上,它們以為天敵來了,趕忙逃到洞裡去;落在行人的頭上、肩上,抖一抖,正好看到倉皇逃竄的動物,心裡不禁一暖。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所有活著的生靈對於人來說都是一種慰藉。而在河邊,在被冰封住的河面上,白天,人們鑿冰撈魚,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喝著鮮美的魚湯,嘮著天南海北的閒嗑。日子就這樣在勞作和休閒中一天天過去了。直到春天來了,開始種莊稼了;夏天來了,遍地野花開放了;秋天來了,各種野果子成熟了。種莊稼是大人們的事,而山坡上的野花野果卻是孩子們的樂園。採一把野花邊走邊嗅,摘一把野果邊吃邊玩,直吃得嘴角都是果子的顏色。

  所有這些都是遲子建散文所描繪的景象,但它和我幼年的生活何其相似——除了冬天的林區和冰下捕魚。記得小時候的山坡上,秋天長一種我們稱為“狗屎溜溜”的野果子——後來知道學名叫“野葡萄”。紫紅色的漿果能把人的手和嘴都染上色,我們邊吃邊互相嘲笑。不過,小孩子確實經不住甜的誘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這可以說是我們的美味了。我們喜歡它不僅因為它的味道,更因為它的顏色。在當時衣著色彩單調的社會,是大自然給予了我們豐富的美麗色澤。而遲子建也在她的散文中有類似果實的描述——都柿,一種長在林間矮樹叢的常見漿果,春天開粉色或白色小花,花謝做果。果實先青後紫。這種野果含酒精,吃多了會醉。而作者,就曾經因為貪吃而醉過一次。看到這時,我笑了,第一次知道“吃醉”這個詞,也第一次比較細緻地瞭解了醉後的感覺,“我步態飄搖,挎著的維得羅(一種小鐵桶)就像只魔術盒子一樣,在我眼前一會兒發出藍色的`幽光,一會兒又發出玫瑰色的柔光,再一會兒呢。發出的是銀白色的冷光……好不容易上了公路,太陽已經西沉了,我覺得自己是踩著一條金光大道回家,很得意……”如果醉的幻覺如此美麗,我倒真願意嘗試一下。

  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而親情,也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無法割捨的牽掛。這些,在遲子建的散文中也有大量的描述。

  一個會拉小提琴的父親,為了把懶睡的孩子叫出被窩,其中一個方法就是站在炕邊拉琴。琴聲和著朝霞,和著窗外青蔥的菜園、純淨的空氣,將孩子喚醒、照亮。這和我們現在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斥責、嘮叨真是天壤之別。作者不願意在田間勞作時被牛一樣驅使拉犁,於是,無聲地反抗,而父親則“誇我”有本事,“能把繩子拉彎了。”看到這裡,我笑了,一個幽默風趣又充滿愛心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人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海。母親的愛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上。在作者埋頭長篇寫作期間,每天中午,母親都為她準備豐盛的午餐,並且搭配以合理的營養。這就是母親無言的愛。不僅如此,母親還表現出對作者的理解。在《兩個人的電影》中,母親對電影的蕭條和劉老根大舞臺的熱鬧做了一番慨嘆,說女兒寫的書就跟剛才兩個人看的電影似的,雖然好,卻沒有多少人欣賞,而那些花裡胡哨的書,就跟劉老根大舞臺一樣,看的人多。有這樣一位母親,人生就永遠不會是一個人的電影。

  因為一部小說,我認識了遲子建,因為遲子建的散文,我更深刻地體會了“唯美”一詞。樸素的生活,樸素的感情,宛如我們從前經歷過的歲月,在作者筆下娓娓道來,彷彿,我們又回到了從前,回到了在雪地裡堆雪人打雪仗的美好時光。雪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精靈,在雪地上行走的童年,不由自主地就沾上了靈氣,長出清新的詩行。這些詩將伴著作者,伴著我們,一直走下去,直到人生的盡頭。

  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2

  週末的早晨,我又拿起了《遲子建散文》。雖然早已看完,卻還是按奈不住內心的激動,我再一次讀起了那篇令我為之一顫的故事。

  其實,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經典,裡面寫了許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這大都隱藏在生活中,只是人們還未發現罷了,可遲子建卻一一發覺,也許就是這細膩的心,造就了遲子建唯美、感人的筆風吧!

  在這眾多故事裡,《一隻驚天動地的蟲子》這篇短文令我動容。

  此文主要講了:”我“去給菩薩上香,一隻米粒兒大的黑蟲被香氣吸引,想爬上香臺。這個任務對它來說簡直難如登天,可它並無懼怕。第一次,它失敗了。”我“以為它會放棄,但接踵而至的卻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不論”我“百般阻撓,不論條件多麼嚴峻,黑蟲始終都堅定一個信念:爬上去。第二天,它死了,可令”我“有了許多感悟。

  這是一隻多麼驚天動地的蟲子呀!每次讀完它,我都不得由衷的想。這隻蟲子或許渺小,但卻是無比強大的,足以驚天動地。因為它的毅力。

  它所擁有的毅力是我們常人所能企及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不止是常人,就連那些毅力超常的運動員們都未必做得到。我被這隻蟲子深深地觸動了,在我看來,它還是一個戰士,一個與命運抗爭,永不屈服的戰士。它也許偶爾會偷人們的食物,偶爾會啃人的傢俱,但這都不影響,因為對於一個戰士來說,它是稱職的。”我將用生命戰鬥至最後一息,永不言敗。“它嘶聲力竭的喊聲彷彿在我耳邊響起。它或許不是一個好蟲子,卻是一名好戰士。

  在此,向它致敬!

  蟲子都有如此堅強,身為高等生命——人類的我們呢?

  一次小小的失敗便足以壓倒我們。

  這也許就是我心頭為之一顫的原因了。身為初中生,我們不也與這蟲子一樣,正在與命運激烈地搏鬥,而它,卻用生命告訴了我們一個寶貴的道理:努力是達成目標的必然條件,當然,努力過後不一定是成功,可如果你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希望。不只是成功的人才算成功,渺小的蟲子能夠驚天動地,普通的人們也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我緩緩合上書,回味著剛才的短文,在這短短几分鐘時,我感覺我長大了許多。

  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3

  遲子建是一位女作家,出生於中國北極村——漠河。1983年開始寫作,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五百餘萬字,出版了四十餘部單行本。這本散文集是她最好的部分文學作品彙總。本書分三輯,共67篇文章,內容形形色色,不過都是經典之作。雖然各篇文章內容差別甚遠,但無論從哪一篇中都能看出作者的進步思想(或是對現實不足的深刻反思)。品讀本書,實在是回味無窮!

  儘管我只深讀了部分篇章,但還是收穫不小。我想就其中三篇淺談感想。

  《最蒼涼的海岸》一篇表面上是寫作者對二戰中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回憶,實際上是在控訴戰爭的罪行。七十年前的6月6日,為了全世界的和平,288萬盟軍士兵在諾曼底登陸,然後冒著槍林彈雨衝向德軍防線。他們在用屍體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戰役勝利了,但鮮血染紅了海灘。艾森豪威爾將軍作為這場戰役的指揮官被人們當作英雄永遠銘記,然而那些犧牲計程車兵卻逐漸被人們淡忘了。就像作者說的:“有誰還會在意這樣一片墳墓呢——也許是人類為自己製造的墓葬太多太多了!”人類雖然在六十九前就戰勝了法西斯,但黑暗一直沒有消失,它躲在某個角落裡,伺機而動。躺在龐大墳墓中的戰士們的英靈一直以來似乎都在壓制著黑暗,然而當人們將他們淡忘時,這種壓制力量也將土崩瓦解,黑暗有可能再次籠罩世界。因此,為了和平與光明,人們應永遠都不能忘記無名的英雄們!

  《看見的和看不見的鐐銬》著重寫了兩位俄國文學家,即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托爾斯泰。前者出身貧寒,一輩子與苦難抗爭,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價值極高的文學作品。雖然負債累累,但他所取得的精神成就讓人歎為觀止。儘管他戴過四年的腳鐐(服苦役),精神與思想卻沒有受到禁錮,這不難解釋為何有八萬人給一個窮作家送葬的原因了。托爾斯泰與其相似,生前也戴過鐐銬,但這是一副無形的、伴隨終生的鐐銬——他的貴族身份!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貴族身份為何是鐐銬呢?對於一位崇尚自由平等的文學家而言就是如此。他的一生不僅創作了大量經典著作,更做出了許多向俄國農奴制挑戰的行動(解放莊園奴隸),這都是為了掙脫“貴族”的鐐銬。當這位偉大的靈魂走向天國時,鐐銬終於斷裂了。如果所有人都擁有一顆偉大而高尚的靈魂,那麼再結實的鐐銬都無法桎梏住他們。

  《不忍的句號》一篇是寫中國近代一位著名變法家——康有為。當時中國內外交困,他深感中國之貧弱,需變法改革。便與梁啟超等人一起掀開了“戊戌變法”的大幕,還先後建立了強學會等變革團體。然而好景不長,維新僅百日便以失敗告終。回國後,他卻判若兩人。梁啟超與康有為雖同為維新人士,而前者終生主張“革新反帝”,康有為卻在變法失敗後消極守舊了,這與他自相矛盾的思想觀念不無關係,難怪作者評價他不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康有為的墳墓是圓形的,像是他人生中一個不忍的句號。變法維新的曇花一現可能是外因所造成的,而他個人的悲劇更多源自複雜的內心。一個想為國家開出“良方”的人卻被同樣的“頑疾”打垮了。可見,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堅定理想。

  讀散文不僅要讀內容,更需要品味含義,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人有時會處於黑暗之中,但我堅信:無論黑暗多麼可怕,總會有人將光明迎來!

  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4

  我喜歡讀遲子建的文章,我從《遲子建散文》中的文字裡可以感受到遲子建最真實質樸的情感世界,使情感的表達質樸動人,溫婉自然。

  遲子建於是黑龍江人,也是當代中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玉米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向一個賣烤玉米的人買玉米遭到了拒絕,到別處買到了玉米後向他炫耀,他卻坦然相對。玉米人對作者能買到生玉米而感到吃驚,同時又對他自己堅守信仰而感到安閒從容的故事。

  文章內容簡潔,卻又無不體現了玉米人那種堅定固執的信念。

  標題”玉米人“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指買玉米的生意人,另一方面是指那種淳樸得象”玉米人“一樣勇於付出,堅持自己的信念,拒絕現實利益的有社會責任感的作家。

  作者希望她自己也要像玉米人一樣堅持用自己的風格寫文章,即使只有少數人喜歡,她也要像”玉米人“一樣有堅持自我的品質。

  文章最後寫”我願意做這樣一個‘玉米人’守著自己的爐子,守著爐子心靈的炭米,為那些愛我作品的讀者(哪怕是少數),精心焙制食糧。“這句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主旨句,表達了作者決心向玉米人學習的願望:捨棄眼前的蠅頭小利,不會去為了迎合大多數人的喜愛而去創作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創作的作品。寧願選擇冷清的地方,去創作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哪怕只是為了少數讀者。

  玉米人拒絕利益,堅守的是一份關愛。其實,古今中外也常有很多人選擇堅守,如:陶淵明遠離塵囂,堅守的是一份自適;李太白醉酒狂歌,堅守的是一份自信;文天祥拒絕降元,堅守的是一份節操,貝多芬身殘志堅,堅守的是一份信念,托爾斯泰高齡出走,堅守的是一份樸素的心靈……

  結合我們的生活我認為我們也要學習玉米人那種堅持自我的品質。我們也應該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擁有不斷克服困難,不斷吸取失敗的經驗,不斷進步,不斷超越自我的信念,我們不能做和別的攤主一樣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就放棄信仰的人。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做到這些事情呢?

  從她的這篇文章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她的堅持與信仰。讓我們把這個簡單而又樸素的道理告訴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遲子建散文讀書筆記5

  喜歡遲子建,書到的那天,學校恰巧停了電。平日裡總是坐在空調屋裡的學生和老師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叫揮汗如雨。上完了課,在如大蒸籠一般的辦公室裡打開了這本《遲子建散文集》,象在大口大口的吃下冰激凌一樣,心慢慢隨著那熟悉的文字風格而沉靜下來。

  最先使自己感受到美麗的是那篇《傷懷之美》,她在日記中這樣寫到:

  我走出室內溫泉,走向那扇朝向東方的門。站在門邊就感覺到了寒氣,另外兩位女子驚奇地望著我。試想在隆冬的北海道,去露天溫泉,實在需要點勇氣啊。我猶豫片刻,還是將門推開。這一推我幾乎讓雪花給嚇住了,寒氣和雪花匯合在一起朝我襲來,我身上卻一絲不掛。而我不想再回頭,尤其有人望著我的時候,我是絕不肯退卻的。我朝前走去,將門關上。

  我全身的肌膚都在呼吸真正的風、自由的風。池子周圍落滿了雪。我朝溫泉走去,我下去了,慢慢地讓自己成為溫泉的一部分,將手撐開,舒展開四肢。坐在溫泉中,猶如坐在海底的苔蘚上,又滑又溫存,只有頭露出水面。池中只我一人,多安靜啊。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藍,雪花朝我襲來,而溫泉裡卻暖意融融。池子周圍有幾棵樹,樹上有燈,因而落在樹周圍的雪花是燦爛而華美的。

  我想我的筆在這時刻是蒼白的。直到如今,我也無法準確表達當時的心情,只記得不遠處就是一座山,山坡上錯落有致地生長著松樹和柏樹,三股泉水朝下傾瀉,琤琤有聲。中央的泉水較直,而兩側的面積較大,極像個打漁人戴著斗笠站在那。一邊是雪,一邊是泉水,另一邊卻結有冰柱(在水旁的岩石上),這是我所經歷的三個季節的景色,在那裡一併看到了。我呼吸著新鮮潮溼而浸滿寒意的空氣,感覺到了空前的空靈。也只有人,才會為一種景色,一種特別的生活經歷而動情。

  特別喜歡她寫的這種獨自享受一種特別生活經歷的動情!一種別人分享不了也無需找人分享的情感!就如自己前幾個月到多年前就夢想去的麗江一樣,我無需讓同伴們知道我內心無法用語言描繪出的感慨。當然,同伴也報無法理解為何我會在離開麗江後一次次的夢見它的原因。這是一種只有獨享的傷懷之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