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 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詩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佳作!

 

 《春江花月夜》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誦讀詩歌,感受和體驗詩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詩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體會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 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對人生、對宇宙的聯想與感慨,體會詩中表現的遊

  子與思婦相思相愛之情。

  教學重點

  1、 展開聯想與想象,體味詩歌意境

  2、 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景、情、理 教學難點

  1、 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景、情、理

  2、 置身詩境,理解詩中的畫面及由此產生的人生感慨

  教學方法

  情境設定法、學案導學法、點撥法 學法指導

  1、 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梳理詩歌中的意象

  2、 透過誦讀,合作探究,讓學生掌握詩歌內容,領會詩歌中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PPT)

  教與學互動設計

  (課間利用多媒體播放民樂《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圖片暖場)

  一、 情境匯入

  我們中國自古便是詩的國度,唐詩更是我們民族的瑰寶。在我國浩瀚的詩海中,有無數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寫下吟誦月亮的美麗詩句,同學們讀過哪些關於月亮的詩句?

  現在我們展示、交流一下課前分組蒐集到的古典詩詞中的詠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載了人類哪些豐富的思想感情。

  (小組展示。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2.宇宙意識:“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3.望月懷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情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

  4.思家戀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詩歌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寄託,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詩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張若虛就是如此。現在,我們就一起去領略他筆下那輪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書課題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誦讀賞析

  三、知人論世

  小組代表根據課前蒐集的資訊發言,介紹張若虛及《春江花月夜》 教師補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樂府詩,作者吸取了南朝樂府民歌的內容和形式,採用優美的抒情旋律,細緻地描繪了江南水鄉春江花月夜清幽靜謐的自然景色,發出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寫遊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全詩格調清麗婉轉,抒情纏綿幽怨,意境高遠闊大,是一首寫景、敘事、抒情完美結合的詩歌極品,讀來如痴如醉,如飲瓊漿玉液,沁人心脾。

  此詩自明代後頗受評論家的重視和推崇。聞一多《宮體詩的自贖》稱:“那是更敻絕的宇宙意識!一個更深沉,更寥廓,更寧靜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恆前面,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這裡有一番神秘而又親切的,如夢境的晤談,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四、置身詩境

  1、播放音樂,誦讀詩歌。播放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誦讀詩歌。

  2、設定問題,交流感受。設問:讀後覺得這首詩美嗎?美在哪些方面? 學生髮言。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緣景明情

  (對照導學案預設的思考題,分組推選代表發言;學生互評,補充完善;教師相機點撥)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第一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明確:

  作者依題摹寫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們構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圖。景物的特點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靜。這部分寫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絢麗景觀(意境美)。

  2、面對良辰美景,作者產生了怎樣的遐想?(第二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明確: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應是“哀而不傷”的。以短語概括本詩節的意境:清明潔淨,奧妙無窮。

  第二部分,由寫景轉向觀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係,以明月長照對照人生短暫,抒寫心中的感嘆。(哲理美)

  第三部分內容(白雲一片去悠悠------結尾)重點寫什麼?遊子、思婦的相思情景如何?(第三組代表回答;其它小組評價補充)

  提示:可以找到這一部分詩句所描寫的意象,結合相應的修辭手法和人物的動作、心理來談。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意象:白雲、高樓、妝鏡臺、簾、搗衣砧板、鴻雁、江樹,表現的是思婦與遊子純真的愛情美與人性美。

  修辭手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擬人的手法,表現了月的人性化,從而襯托出思婦的孤獨與寂寞。

  思婦的動作,如捲簾,拂砧,這些細微動作恰好表現思婦因見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難耐的`心情,從而進一步刻畫了她的相思之苦悶。

  對遊子的分析,重點引導學生找出其心理獨白的有關詞語,讓學生更好地體味。 明確:

  第三部分,抒寫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嚮往和對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六、昇華情感

  1、配樂朗誦。

  教師選擇詩句示範誦讀;

  同學相互推薦誦讀(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樂伴誦); 師生點評。

  2、設問昇華。

  設問:誦讀和欣賞這首詩,我們收穫了很多美感享受。其中哪些句子令你印象最深、感觸最多?請從景、情、理三方面任選一例,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理解,作形象化的解讀。

  學生髮言;師生點評。 教師擇要點撥:

  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月共

  潮生,一個“共”字,強調了春江與明月天然的詩意聯絡;一個“生”字,則又賦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潑潑的生命熱情。)

  ②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

  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③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問人類本源、明月長存、宇宙永恆的宇

  宙意識。)

  ④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從“水”

  的意象聯想到人的個體生命是有限的,人類的生命代代相傳是無限的,與明月共存於天地之間。)

  ⑤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遊子想念思婦,愛情永恆。)

  ⑥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兩地相思,望月懷人,遊子思婦遙寄相思,

  親情永恆。)

  ⑦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從“落花”的意象聯想到花開花落,遊子思

  鄉。)

  ⑧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由己及人,兩地相思永恆。)

  七、 拓展延伸

  教師導引:為何古人看到這樣的景色就會生髮這樣的情感與思考,這種景和情有必然的聯絡嗎?為何又能引起我們的情感共鳴,這種文化是否已積澱為一種民族的審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們就必須自己從歷代詩文中去尋找。下面我們就來分析探討這首詩的“明月”、“落花”兩個意象的寓意。

  1、分組比賽,列舉詩句;

  2、分析意象,體會情感; 3、綜合概括,明確寓意;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時空; 2、時間流逝、人生短暫——升落、圓缺

  3、愁緒——陰晴圓缺、悲歡離合 4、愛情——花前月下

  b、落花:

  傷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轉、 紅顏易老、 生命無常

  參考詩句

  a、明月: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 李白)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 王昌齡)

  明月何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宋 蘇軾)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唐 劉禹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唐 張九齡《望月遠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 李白《靜夜思》) b、落花

  欲向相思處,花開花落時。(唐 薛濤《春望詞》四首之一)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宋 晏殊《浣溪紗》)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宋 晏幾道《臨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清《紅樓夢》)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八、 佈置作業

  結合《春江花月夜》,從 “春”、“江”、“夜”三個意象中任選一個,分析其寄寓的情感。

  九、誦讀作結

  欣賞春江花月夜書法作品,同聲誦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