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春江花月夜》描寫了春江花月夜的奇麗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表現了對青春年華的珍惜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詩篇起筆便用景語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圖畫,然後以江月為中心,用濃淡相宜的筆觸,描繪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畫卷,詩人即景生情,從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離愁的情懷,融情於景,構成了完美的藝術境界,下面是《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透過意象,藉助聯想和想象,體味詩歌的意境美。

  2、置身詩境,緣景明情,賞析本詩含蓄、雋永、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

  3、繼續培養學生於誦讀中品味聲韻、感受詩趣的能力。

  4、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智慧來再現詩歌無窮的藝術魅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鑑賞水平。

  【教學重點】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來再現詩歌的藝術魅力,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把握水乳交融、優美深邃的畫意、哲理、詩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一段春江,一處風月,就那麼靜靜的躺在唐詩之中,一千多年過去了,它默默地等待我們的到來,等待我們的感知。如果你的微笑裡有春江月夜的光華,有悠悠的白雲,有遊子思婦的幽怨纏綿……那麼,面對變幻無序的人生,面對起伏不定的命運,你會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從容,懂得感激。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有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千古絕唱《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領略張若虛筆下的這段春江,這輪明月的光華!

  二、課件展示 初步感知

  聽配樂配圖詩歌朗誦,初步感知詩歌的意境美。

  三、作者介紹 背景提示

  (一)學生眼中的作者

  請學生結合課前預習及相關資料進行回答,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或課前預習中的`疑問。

  (二)老師眼中的作者

  張若虛,唐代揚州人,初唐詩人。與賀之章、張旭、包融齊名。被譽為吳中四士。曾任兗州兵曹。他在詩風上厭惡六朝以來的空洞豔體,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遠意境,靠一首《春江花月夜》而成就美名,聞一多評這首詩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課件展示,對學生回答進行補充)

  四、再讀課文 整體感知

  1、齊讀詩歌,體會意境。

  2、教師正音。

  五、合作探究 深化理解

  1、齊讀: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瀲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提問:意象是融合了人類情感的物象,而這首詩又是怎樣整合這些意象來展現怎樣的詩的

  優美意境的呢?

  明確: 詩人以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為意象,構成一幅恬靜優

  美的水墨彩圖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

  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湧生於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

  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

  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瞭。

  ( 板書:月下之景 春江花月 畫意)

  2、師讀,生思考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提問:這部分藉助意象,包含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明確: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所有的這一切都孕育了一個自然之理,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怎能不引起詩人情不自禁地對宇宙人生的思索。也就自然會有“人生無盡,江月永恆”之慨嘆!面對相似的江月,雖有代代人生,然相對於整個廣袤、永恆的宇宙,小小的“個體人生”卻又是那麼的渺小、短暫,無奈的情懷啊!其中蘊涵了多麼高深的宇宙意識和人生哲理。

  (板書:月下之思 宇宙人生 哲理)

  3、男女學生交叉朗讀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明確:“白雲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懷人;

  從“昨夜閒潭夢落花”到“落月搖情滿江樹”為一層,寫遊子想家。

  最後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閒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

  知有幾許遊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遊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人把遊子思婦的離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襯托離別之苦;又以江月與人生對比,顯示人生的短暫,而在短暫的人生裡,那離愁就越發顯得濃郁。這首詩固然帶著些許傷感和淒涼,但總的看來並不頹廢。它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青春年華的珍惜,以及對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當開闊的。

  詩題中的五個字:春、江、花、月、夜,全都點到了,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其它四個字都是陪襯。詩人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後就月下的思婦反覆抒寫,最後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詩歌意境。

  小 結:一曲《春江花月夜》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輕彩淡痕,澄明恬靜,神韻飛動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詠的母題,在詩中似乎成了詩人生命情懷的一種寄託,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明月松間照”的空靈靜寂,“一夜飛度鏡湖月”的夢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相思,“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寂靜淒涼;感受到了“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清苦,“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無奈惆悵。從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間的情,月在張若虛筆下變得如此妖嬈多情,奧妙無窮!

  (板書:月下之情 思婦遊子 詩情)

  六、拓展延伸 體會神韻

  明確:我們已經瞭解了作者當時的心境,我們也體會了詩歌所帶給我們的美感,我們能否用自己的智慧來再現詩歌無窮的藝術魅力?

  教師示範,配樂朗誦。

  學生的表演形式可以多樣,朗誦、演唱、書法展示等都行。(透過這一環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歌意境的深入體會,又可以充分展示個人風採,活躍課堂氣氛)

  七、作業佈置

  背誦全詩,以優美的文字再現詩前十句的畫意詩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