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古詩教學設計

春夜喜雨古詩教學設計

  一、閱讀平臺

  1、匯入。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載了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也是從古到今人們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由漢字衍生出來的書法藝術,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是,漢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請同學們看一段影片。

  2、播放《倉頡造字》錄影。

  3、介紹倉頡。

  倉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始人,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檯,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4、閱讀《倉頡造字》

  (1)文章是怎麼寫倉頡造字的?自由朗讀課文,然後交流。

  (倉頡愛動腦筋想問題;在繩子上打結或用貝殼記事;發現龜背上的花紋;觀察自然現象,造出不同的符號。)

  (2)讀了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3)默讀課文,想一想:為什麼說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提示:

  人類杜會之初,因生產力極低,為了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採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同大自然鬥爭。為了交流思想、傳遞資訊,語言應運而生。

  語言一瞬即逝,即不能儲存,也無法傳遞到較遠的地方,而且,單靠人的大腦記憶是不行的。於是,產生了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

  漢字源於圖畫,由原始的圖畫演變而成。圖畫文字經過了三千多年的逐漸演變,由象形文字→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到楷書,以至現在的電腦字型。圖畫文字已成為筆劃省簡、具規模的漢字了。

  漢字是又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漢字在世界文字體系中有著獨特而又崇高的地位。

  漢字卻以象形文字為基礎,用一種獨創的方法把音行義結合起來,成為一種豐富多采的文字體系。

  5、閱讀拓展。

  告別「結繩記事」的年代 中國古書上有「結繩記事」、「契木為文」等記載,這是早期記事常用的方法,可惜這些物質無法長久儲存下來,所以當時的記事情況已無法知曉了。但安陽小屯發現了十五萬片甲骨卜辭,在龜甲與牛胛骨上刻的文字相當完好地儲存了下來,總字數達到3500個上下。從甲骨文字結構來說,除了象形以外,形聲、會意、假借等比較進步的造字方法已普遍被應用。可見在三千餘年前的商代文字已達到了相當完備程度,那么在它以前一定有個更長的發展過程。 考古發現證明,中國先民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在龜甲上刻劃符號了。在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中發現了在陶器上刻劃的符號有數十種之多,其中有些與甲骨上所見的字類似,因而有人認為它們就是早期文字。至於在龍山文化早期的陶罐上發現的朱書可以肯定是文字,充分表明中國的漢字至少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文字的出現既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不斷積累、不斷總結的結果,所以倉頡很可能是總結整理文字,為漢字的形成作出了貢獻的一個代表人物。

  二、極少成多

  1、讓學生背誦學過的杜甫的詩句。

  2、引出《春夜喜雨》,板書文題。

  3、自由朗讀詩句。

  4、指名朗讀,讀出詩句的節奏美。

  5、讓學生說說詩句中都寫了哪些景色。

  6、提出讀不懂的詞語,大家互相解決。

  7、說說詩句表達的情感。

  8、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9、背誦詩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