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通用10篇)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通用10篇)

  引言:古詩《登鸛雀樓》的學習,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是讓他們用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詩中的意思,去體驗詩中的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的美。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登鸛雀樓》教學實錄,希望給在備課的老師一些參考。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1

  一、謎語匯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繼續猜謎。出示猜謎:四四方方,有門有窗,出出進進,人往裡藏。

  師:根據謎語中的意思,猜個字,誰來猜一猜。

  生:床、房……

  師:不對哦,你再來想想,提醒你們這個字跟木有關係。

  生:樓

  師:對了,你太聰明瞭。那這個樓去掉左面,右面是“婁”,我們來玩個生字開花

  婁加上竹字頭是“簍”字;加上‘艹’是“蔞”;加上提手旁是“摟”(摟抱的摟);加上木字旁就是“樓”(樓房的樓,它還可以作為一個姓,知道我姓什麼嗎?我就姓樓,所以你們可以叫我—

  生:樓老師

  師:對的,你們真是聰明瞭。可是這些字有表音有表聲的字叫—形聲字)

  師: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詩,學習前我們接著來猜字。

  二、初讀文字

  師:出示:日、山、目的甲骨文,讓小朋友們猜猜

  生:日、山、目(師指導這是—象形字)

  師:這些漢字是祖先創造的,它們蘊藏很多的內容。出示:雀字的甲骨文,來猜猜它是什麼字?

  生:雀字

  師:是啊,答對了,雀指的是體型嬌小的鳥兒。這是一個會意字。你們看看它下面是個錐子部,藏著錐子部的還有哪些字啊?

  生:準、誰、雁

  師:漢字好玩嗎?樓老師這有寫好字的秘訣?想知道嗎?

  生:想

  師:讀字帖(tiè) 認結構 找主筆

  師:伸出手來,一起書寫“雀”、“樓”,拿出課前發的書寫紙描紅一個。樓老師還帶來了一個小姑娘(寫字姿勢端正)的圖片,小朋友們比不比。

  生:比(提醒寫字的姿勢)

  師:有一種鳥的名字也藏著錐子部,是什麼知道嗎?我來寫寫:鸛雀樓(板書)

  師:誰來讀一讀

  生1、生2、生3:鸛雀樓

  師:讀的真好,帶你們看看鸛雀。出示圖片,邊看邊說在山西省有一座樓,這種座樓常有鸛鳥出現,所以就叫它鸛雀樓。

  師:請同學們讀讀詩,聽清楚我的要求是:看清字形,準字音。好開始

  師:課件出示帶拼音的登鸛雀樓(指讀3個人—齊讀)

  去掉拼音,指名讀,指導教讀五古詩的時候停頓的方法是2、3停頓。

  師:讀詩不僅要停頓,還要讀出抑揚頓挫,師示範朗讀。會讀了嗎?(生齊讀)

  師:三讀古詩要讀出畫面,讓我們趕緊走入古詩,看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王之渙登上鸛雀樓,他看到了什麼?

  生:看到了鸛雀樓(師在黑板上畫出鸛雀樓)

  師:除了這,還有嗎?還要在圖上畫些什麼呢?

  生:白雲、山(師立馬在黑板上畫了山、白雲)

  師:王之渙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所以他吟誦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引讀—指讀—齊讀,順便在黑板上把這兩句詩寫在圖的中央)

  師:眼前的景色美嗎?(生說美)你還想看更多的景色嗎(生回想),那怎麼辦呢?

  生:再登一層樓。

  師:那老師獎勵你來讀讀。

  師:第三句裡還藏著一個字?出示“欲”字的甲骨文,簡介說一個人心裡空落落的,出示漢字“欲”,誰來讀一讀,伸手一起來寫一寫。

  師:出示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讀到這,你覺得詩人告訴我們什麼呢?

  生:想要看到更多的美景需要多登上一層樓。

  師:是啊,那老師把這句獎勵給你來讀一讀。還有誰想讀一讀(指讀2個人—齊讀)

  師:這首雋永的小詩你們學到這喜歡上它了嗎?(生答喜歡)那誰願意來讀一讀(指讀3人—齊讀)

  師:四讀古詩,讀出古詩的情感來,我再來讀一讀。

  師:我們再來讀一讀,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著畫面。

  生:有感情的讀詩。

  師:今天這首小詩我們先學到這裡,下節課再好好來品析。下面我們來學寫本節課的幾個生字。

  三、學寫三個漢字

  課件出示:依 入 更 三個字有一個“主筆”:捺(捺筆寫得時候注意起筆有蠶頭,折筆輕巧下筆穩,捺腳似燕尾)

  師:請同學們描寫,邊寫邊說:捺撇不落筆,捺要站穩,捺要穿插,描一個寫一個,跟剛才的小姑娘比姿勢哦。

  師:展臺投影評講學生的書寫,強調重要筆順。

  師:展示寫好的詩,提醒小朋友寫詩豎著寫,從右寫,最後不要忘記落筆。

  師: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同學們再見。

  生:老師再見,客人老師再見。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上冊的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背的差不多,可是透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就讀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為他們連長句子都讀不好,怎麼在課堂上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裡沒有底。但是我這知道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有了新的啟發。

  1、交給孩子識字的主動權

  在板書課題後,我讓學生讀讀《登鸛雀樓》這四個字,我問他們詩人是在什麼地方準備做什麼?哪個字可以看出來?接著我又問:“他登上鸛雀樓之後都看到了什麼?哪個字可以看出來?以此學生的意識到了新的學習階段。馬上我又進入閱讀。

  2、從生活情感啟發詩的情感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不會在讀書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唱讀。當學生能感受到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時,我就不失時機地問:“站的高真的能看的遠嗎?”好多同學說是的,也有的說不是,藉此我引導學生進行了討論。最後我們得出了結論。“站的高才能看的遠”此時我的目的也達到了。

  課後,我一直在思索這節課我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怎樣才能走進每個孩子的心靈呢?讓孩子真正去體會文字,去感受文字中的喜怒哀樂?當課堂上發生預設之外的狀況,是不是應該在意外發生之前就應該有所警覺,而做出相應的措施呢?歸根結底,是不是我對孩子上課注意力的關注是不是還沒真正鋪開呢?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能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課文。

  3、大致瞭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能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課文。

  3、大致瞭解詩歌的主要內容,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難點】明白“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本課的生字、詞語卡片、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

  1、讀課文三遍,包括課後生字。

  2、勾出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

  3、給田字格中的生字注音。

  4、給生字組詞,至少兩個,鼓勵找四字詞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1、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遊,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播放鸛雀樓的錄影

  2、看課文中的圖,說說景象如何?

  3、著名詩人王之渙來到這裡看到了這樣的景色,留下了傳送千古的名詩——《登鸛雀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吧!生讀題,學習題目中的三個漢字,只要求認。

  二、讀熟古詩,認識漢字。

  1、師:王之渙筆下的黃鶴樓是什麼樣子的呢?先聽老師讀一讀,一邊聽一邊劃出停頓來。

  2、師:你能在拼音娃娃的幫助下,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嗎?自己試一試吧!生讀完以後,交流展示。

  3、詩歌讀得這麼好,漢字娃娃一定記得很熟!我們來打打招呼吧!

  生:自由讀漢字,交流識字方法,組詞。

  4、把漢字娃娃送回到古詩中,你一定讀得更好。生再讀古詩。

  5、師:孩子們知道這首詩是什麼意思嗎?我說一句話,你說一句詩中的話,我們試試。

  師:太陽靠著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6、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影)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能看著這樣的情景背誦嗎?練習背誦。

  三、書寫生字。

  1、師:調皮的漢字娃娃要孩子們送他們回家了,他們的家在哪裡呢?(田字格里面)。

  2、今天要求寫的漢字娃娃很少,你能寫好嗎?找找這些漢字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生交流寫字要領。

  3、師:我們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一看二寫三對照。生擺好書寫姿勢,做到三個一,然後開始書寫,努力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4、生寫完以後,展示,交流,評獎。

  四、作業設計:

  1、默寫古詩。

  2、讀讀王之渙的其他古詩。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站得高看得遠

  教學反思:

  登鸛雀樓

  識鳥學字,揭示課題。

  1、出示鸛圖片,認識這種鳥嗎?這種鳥有個美美的名字,叫鸛。板書:鸛齊讀鸛。這種鳥很特別,發現了嗎?它的尾巴特別長,是一種長尾巴鳥。一般,表示長尾巴鳥的字,用鳥字旁。再讀。

  2、出示雀圖片,這又是什麼鳥呀?(麻雀)我們發現麻雀的尾巴和鸛的尾巴明顯不一樣,顴的尾巴長,雀的尾巴短。對,這是一種短尾巴的鳥。

  我們來看這個雀字,板書(雀)上面一個小,下面加個隹,注意小的豎鉤要變成豎。這是長丿,要寫舒展,課文中還有很多長丿的生字。

  隹是一個新偏旁。隹是一類短尾巴小鳥的總稱。

  3、鸛和雀,是兩種不同的鳥,但是放在一起,指一種鳥類,就是:鸛,黃河邊的一種水鳥,人們習慣叫它鸛雀。跟老師讀。

  4、出示鸛雀樓圖片,這是什麼?這是一座古代的樓臺。名字叫鸛雀樓。板書:樓

  猜一猜,為什麼這個樓有這個名字?據說常有鸛雀在這裡停留,所以稱之為鸛雀樓。

  讀讀這個名字。鸛雀樓有三層樓,很高,可以登高望遠。

  5、這首詩是作者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後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以古詩題目叫登鸛雀樓。板書:登齊讀古詩題目。

  指導讀詩題:登鸛雀樓,鸛雀樓樓的名字,要連讀。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查資料多媒體課件鼓勵學生背誦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生字“雀”和“樓”。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學習古詩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古詩一起來背一背。

  2、你們知道這麼多古詩,真是棒極了!今天,我們一起再來學一首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3、師板書課題,學習“雀”和“樓”

  4、簡介鸛雀樓:鸛雀樓在山西永濟縣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見中條山,下面臨近黃河,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鳥兒鸛雀在樓臺上休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臺叫做鸛雀樓。有一天,唐朝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了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學生自由藉助拼音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在不懂的字詞旁畫上“?”號;

  出示詩句,檢查學生的朗讀:

  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

  【窮、更、入】這幾個生字比較難讀。指名讀,齊讀一下難讀的生字。

  指名1人讀古詩。

  同桌互讀互聽

  三、品讀古詩

  過渡: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

  1、學習第一句詩。

  ⑴小朋友先讀讀第一句詩,再看看文中的插圖,你都看到了什麼?(點名“白日”指傍晚時的太陽)

  ⑵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登上鸛雀樓,再去看看吧。

  師配樂深情敘說:夕陽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緩緩落下,餘暉染紅了天邊的雲彩,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波濤洶湧,流向遠方,流入大海。

  ⑶如此壯觀、美麗的景象,讓詩人心潮澎湃,他情不自禁地吟道:白日…,黃河……。

  ⑷現在,你明白了詩句中的“依”是什麼意思了吧?(挨著、靠著)

  那“依山盡”就是指太陽挨著群山漸漸西沉,最後看不見了。

  ⑸詩人站在鸛雀樓上,不僅看到了夕陽西下的美景,還見到了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正流向大海。

  ⑹指導朗讀:讓我們再來看看這滾滾的黃河水,想像它奔騰入海的壯觀景象,老師相信,你們能把這句詩讀得更好!

  (影片出示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生自由練讀。

  ⑺指名1人讀。若讀不到位,師加以指導。

  小結學法:這句詩寫出了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象。(板書:看)剛才,我們是怎麼學習這句詩的?(藉助文中插圖,發揮想象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一大幫手,讀好詩句)

  對呀,我們可以藉助課文裡的插圖,想象畫面,來學習古詩,今後,大家一定要常運用這個方法。

  2、學習第二句詩:

  ⑴站在鸛雀樓上,面對這樣壯觀的美景,詩人不禁心潮起伏,引讀(第二句)(背景圖:鸛雀樓)

  ⑵理解“欲”、“窮”在板書上點出“欲”,“欲”在字典裡由四種解釋(課件出示:①慾望②想要③需要④將要),你覺得這句詩中該選哪種意思呢?(課件閃出“②想要”)

  ⑶“目”指眼睛,“千里目”詩一種誇張的說法,指看到更遠的地方,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就必須要。

  ⑷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⑸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

  生自由談。(是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板書

  什麼地方也需要更上一層樓?

  生自由談。出示:

  (1)學期結束了,我希望好朋友不斷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用詩句鼓勵他,願他學習:。

  (2)爺爺奶奶希望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不斷進取,越來越出色,祝他們工作:。

  小結:是呀,不管什麼人,不管做什麼事,都需要更上一層樓,都需要再做一番努力!今天,我們更上一層樓,明天我們就會有更多的收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讀出對這句話的新的理解和感受吧!

  從你們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那不斷進取的決心。

  這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課件出示畫面、古詩。再把這首詩連起來讀讀吧!

  情境中背誦

  伴隨著優美的古箏曲,練著把這古詩背一背。誰來背?指名2人背。

  齊背。

  反饋練習

  回憶古詩填空:見《補……》第47—48的第1題。

  3、拓展練習

  王之渙還寫了很多詩呢,今天,我們再來看他寫的另一首詩《涼州詞》

  課件出示:涼州詞(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師帶領生齊讀一下。

  四、學習生字

  指導書寫:“雀”和“樓”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正確、美觀地書寫本課剩下的生字。

  3、正確完成課堂練習。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

  1、看圖練習背誦:指名背,分組背。

  2、隨音樂一起背誦。

  二、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依入欲窮目更

  指名讀,齊讀

  2、說說哪一個字最難記:

  重點指導:入欲更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師範寫:入欲更

  4、學生描紅臨寫。

  三、正確完成練習

  1、比一比,再組詞

  八()窮()衣()日()容()

  入()究()依()目()欲()

  2、默寫這首詩,同桌互查。

  3、完成《補充習題》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4

  設計理念:語文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思維。透過鮮明的圖畫入手,創設情景,營造氣氛,主動探求知識,採用直觀教學、情境教學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而後由圖入文,圖文結合,不斷理解文字傳達的意境。最後透過有感情地朗誦,漸入佳境,在讀中思、在讀中想、讀中悟,直至最後融情於景,感悟其哲理。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3、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感悟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略知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誦讀詩文,理解其意思,感受其意境

  教學難點:感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教具準備:掛圖、畫紙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你能朗誦一首嗎?

  2、 你們知道嗎?唐代有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叫王之渙,他有一首詩非常有名,那是他登上一座樓之後,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這首詩《登鸛雀樓》。(師出示板書,並解題)

  3、 (師範讀)邊聽邊想:詩人在樓上會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二 、新課講授

  (一)、課前感知:(出示掛圖)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麼?

  (二)、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學習第一行詩句

  1、 輕讀,邊讀邊看插圖,看看哪個詞的意思表示圖上的景色,想想什麼意思?

  2、 “日”:太陽。“盡”:完了。天上的那一輪紅日是夕陽還是朝陽?從哪看出?

  3、 “白日依山盡”是什麼意思?(師帶讀、自讀、指讀、齊讀)

  學習第二行詩句

  1、 除了夕陽,那滾滾黃河水又將奔向哪裡呢?

  2、 你能說說黃河的流水聲嗎?(生模仿)

  3、 把這氣勢透過讀表現出來。

  4、 師讀:慢慢閉上眼睛聽,詩人在吟誦呢!(自讀、指讀、賽讀)

  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過渡:看到如此美麗的景色,詩人產生什麼想法呢?

  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 太陽從遙遠的山邊落下,天空中佈滿燦爛的雲彩。黃河滾滾向大海奔騰而去,發出巨大的聲響。可是,在遙遠的山那邊,景色是不是更加吸引人,大海中的波浪是不是更為壯觀,想看到更遠更美的景色,該怎麼辦呢?讀一下詩文,想一想?

  2、 請仔細觀察圖,鸛雀樓共有幾層?哪一層有人?

  3、 多少小朋友有這樣的經歷?(板書: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知道什麼意思嗎?

  4、 是呀,只有站得高,看到的美景才會更多,所以詩人就這樣發出了感慨:“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願意來讀一讀這句詩,當一下小老師?

  5、 (齊讀),“千里目”表示看得怎樣?

  6、 這兩句詩是詩人在鸛雀樓上所想到的,並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什麼道理呢?

  (五)、朗讀指導

  1、 老師提個建議,詩歌還要講究韻律,如果掌握了詞與詞之間的停頓,也許會讀的更好?願意聽老師的朗讀嗎?

  2、 讓我們一起比比,看誰讀得最棒?最像我們的小詩人,好不好?

  3、 指名讀,師生共同點評、再讀、齊讀。

  小結: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

  三、小結

  1、 古詩是我們的國粹,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四、延伸拓展

  1、 我們有時候把許多事情比作登山,如學習、生活……那麼,這些事情也有站得高看得遠的情況嗎?課後想一想,然後說一說。

  2、 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

  五、板書: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想)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會寫“欲”“樓”。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簡單理解詩意,並從朗讀詩句中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古詩。

  2、體會最後兩行詩句所蘊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這一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簡筆畫

  一、匯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學生都喜歡畫畫,今天老師也畫一幅畫送給大家好不好?(師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高山、黃河、夕陽、鸛雀樓、詩人,每畫一種,都讓學生說出畫的是什麼。)

  師生共同板書課題:鸛雀樓(齊讀)

  相機簡介鸛雀樓,引出詩人王之渙

  師:(邊指圖邊講)在我國唐朝,有一位大詩人,名叫王之渙。一天傍晚王之渙來到黃河岸邊,他看到夕陽挨著群山慢慢落下,滾滾的黃河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大海。他感到,這裡的景色太美了!那麼遠處的風景又是什麼樣的呢?只可惜站在這裡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個辦法讓詩人王之渙看到遠處的風景嗎?

  生(齊):登到最頂層!

  師(把詩人畫到鸛雀樓頂層):我們來試試,哇!真的看到了!那誰知道為什麼登上鸛雀樓就能看到遠處的風景呢?

  生:因為站得高就看得遠。

  師:你太聰明瞭,和大詩人王之渙想的一樣。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後,把他看到的和想到的寫成了一首古詩,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課件出示課文)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17課《登鸛雀樓》。

  師: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師:登什麼?

  生:登鸛雀樓

  師: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在“登”的後邊做一停頓,讓別人一聽就知道,作者登上的這座樓叫鸛雀樓,再讀課題:登/鸛雀樓

  師:你懂的可真多!題目中的“雀和樓”都是本課的生字,仔細觀察這兩個字,說一說你是怎麼記住它們的?觀察佔格位置。(引導學生用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識記生字)

  師:編歌謠“雀”:少寫一筆,住多一橫

  師:讓我們一起把“雀”字送回到田字格中(師範寫,生書空)

  學生先描紅,再臨寫。

  師:編歌謠,區分形近字。有木是高樓,有竹是揹簍,用手摟一摟,數旁在後頭。

  學生說關鍵筆畫,描紅臨寫“樓”

  二、檢查預習,指導朗讀。

  師:課文預習了嗎?

  師:這些生字都認識了吧?我們開火車讀一讀。

  師:這列小火車開的是又快又穩。誰能把這首詩讀一讀?

  師:透過預習,把古詩讀的如此的流利,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想和大家比賽讀這首詩好嗎?

  師:那老師先來吧!請同學們做評委。

  生:給老師打一百分!

  師:謝謝同學們!大家為什麼給老師打滿分?

  生:因為老師讀得很好!

  師:好在哪兒?

  生:老師的聲音很響亮。

  生:老師有的地方讀得快,有的地方讀得慢,“白日”連起來,“依山盡”讀得很慢,“黃河”這兒又停了一下,“入海流”每一個字都讀得很重,“欲窮千里目”聲音最高,“更上一層樓”這一句讀得一個字比一個字高,就象在上樓梯一樣。(師邊聽邊在詩中畫出停頓符號,著重號)

  生:老師還帶上了表情讀!

  師:沒想到老師的秘密都讓你們發現了!下面組內練讀古詩,每組推選一名同學和老師比賽。

  師:同學們讀的真棒,願意和老師合作讀一讀這首詩嗎?

  師:我們一起讀題目,然後我讀一行,你們讀一行,注意要合作愉快哦。

  師:白日依山盡

  生:黃河入海流

  師:欲窮千里目

  生:更上一層樓

  師:合作真愉快!想不想再來一遍?

  師:那我們換個方式,這次我讀的聲音低,你們讀的聲音高,怎麼樣?

  師:白日依山盡

  生:黃河入海流

  師:欲窮千里目

  生:更上一層樓

  師:這樣的合作是不是更有趣,現在咱班的男女生合作一次好嗎?

  三、體會詩意

  師:同學們合作的太有默契了,現在讓我們休息一下,看大螢幕,你看到了什麼?(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用那句詩可以描述此景呢?

  師:再看看到了什麼?(奔騰的黃河水滾滾地流入大海)

  師:怎樣才能看到更遠的景色呢?

  師:只有站的高才能看的遠,這就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師:同學們學的真認真,我們再來做個小遊戲好不好?

  師:我說句子,你們接詩句,看誰厲害。

  師:傍晚,太陽靠著遠處的群山慢慢落下。

  師:滾滾的黃河水流入大海。

  師: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再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四、拓展遷移

  1、小明演講比賽得了第一名,但舅舅卻對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勵他繼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五、背誦古詩

  師:我們班的孩子太棒了,我想現在有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古詩了,如果加上動作就更利於我們記憶背誦了,全體起立

  師:自己加上動作試著背一背。

  師:會背了嗎?誰願意背給老師和同學聽一聽呢?

  師:放學回家後,誰願意背給媽媽聽?現在,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好嗎?想想,到家了應該怎麼說?

  師:回家後,誰願意背個姐姐聽?現在我當你姐姐,你該怎麼說?

  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現在,我當你奶奶,奶奶年紀大了,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師:請同學們回到家後,把這首古詩背給家裡的人聽。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鸛”“欲”2個生字,會寫“依”“窮”“目”3個生字。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3、瞭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使學生了解“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理解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瞭解詩的主要內容,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教學素材:

  《登鸛雀樓》的作者和寫作背景。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解釋課題

  1、同學們知道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課件出示2)(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

  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感慨萬分,寫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課件出示3)齊讀課題。

  2、注意讀準“登”字。你有什麼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

  “登”是什麼意思?(登上)討論:有什麼好的辦法記住這個字呢?

  “登鸛雀樓”就是(登上鸛雀樓)

  3、請同學們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一寫課題。

  4、過渡語:理解詩題後,你想知道什麼?(啟發學生質疑)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現在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讀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要求。(課件出示4)

  1、要求:

  ①藉助拼音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看看從這首裡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你沒有讀懂?

  ③數一數這首詩有幾句?

  2、(影片播放)播放範讀古詩。(課件出示5)

  3、指名讀古詩,檢查讀的效果。(教師點評)

  4、領讀、齊讀。

  詩會讀了,現在讓我們和詩人一起登上鸛雀樓去看一看哪裡的景色吧!

  三、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一)理解“白日依山盡”(課件出示6)

  1、指名讀。問:白日指什麼?(太陽)。依(依靠,依偎的意思)

  2、(指“盡”)這個字讀什麼?jìn再讀。我們平時常用到這個字,誰來組詞?“盡”是什麼意思?(消失)

  3、太陽怎樣?

  “依山盡”是說太陽——靠著群山慢慢落下去,最後消失不見了。

  4、指名再說說這句詩描繪的情景。試著說第一句話的意思。

  5、指導讀第一句:白日/依山盡。(師範讀、指讀、齊讀)

  (二)理解“黃河入海流”(課件出示7)

  1、看到黃河的圖片,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黃河?

  2、練說:我看到的黃河。(奔騰不息)(波濤滾滾)……

  3、(課件出示8)“入”的意思?(流入)

  波濤滾滾的黃河,會流入哪裡?

  指名答:黃河流入大海。引導學生聯絡已學詩句:百川東到海。

  前後位討論“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什麼意思?

  練讀:黃河/入海流。(表現出黃河滾滾流入大海的氣勢)

  (三)理解“欲窮千里目”(課件出示9)

  1、“欲”是什麼意思?(想要、希望)“窮”是什麼意思?(窮盡)

  2、“目”是什麼意思?(眼睛)千里目,就是“目千里”,眼界寬闊。眼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甚至更遠的地方。

  說說“欲窮千里目”的`意思

  練讀:欲窮/千里目

  (四)理解“更上一層樓”(課件出示10)

  1、同學們想一想,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必須要——“更上一層樓”。這是為什麼呢?(引導學生想象在2樓的位置看得遠,還是在10樓的位置看得遠。)所以說——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板書:登高望遠)

  2、“更上一層樓”這裡表示“再、又”。誰來為“更”組詞?

  3、誰來試著說一說“更上一層樓”的意思?

  4、兩句詩中的千里和一層都是都是真實的數字嗎?不確切,我們把它叫做虛數,是詩人想象中的縱橫兩方面的空間,欲窮和更上兩個詞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啊!

  “更上一層樓”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不僅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會望的遠的道理,同時激勵我們不斷攀登高峰,向更高更遠的目標努力。

  5、連起來說說3、4句的意思。

  師:這句千古名句,可不光用在登樓上,還常常被人們用在學習,工作等地方來鼓勵別人。(課件出示11)

  6、請你們各自也做詩人,來吟誦一遍。(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朗讀古詩)

  練讀: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四、感情朗讀、當堂背誦(課件出示12)

  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1、確定感情基調

  2、注意詩句的節奏,作者的心情。

  3、朗讀。先試讀,在指名讀,讀後評議。

  4、感情朗讀。《登鸛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四行,卻向我們表達了不凡的胸襟抱負,和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讓我們有感情的讀一讀(交流讀後的感受)

  5、同桌互背古詩。

  小結:山銜落日水流入海,這是多麼氣勢磅礴的山水圖啊!這裡有詩人向上進取得精神,有高瞻遠矚胸襟的同學們,讓我們也銘記這首詩,讓他激勵我們在生活中學習上也樂觀進取,更上一層樓!

  五、拓展延伸,編曲歌唱(課件出示13)

  如此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的古詩,同學們想不想聽一聽它改編成歌曲後,是怎樣的?(播放歌曲)同學們課下也可以把喜歡的古詩試著改編成歌曲聽一聽!

  六、分析字形,指導寫字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裡的生字很想跟我們交朋友。看,它們是誰?

  1、瞭解筆畫筆順

  依:

  窮:

  目:

  鸛:

  欲:

  2、交流識記字形。

  3、指導書寫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並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4、開始練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展評。

  課堂作業新設計

  1、填一填。

  白日_山盡,__入海流。

  欲_千里_,更上一_樓。

  2、帶著動作將所學古詩背給家長聽。

  3、為古詩配上美麗的圖畫。

  參考答案:

  1、依黃河窮目層

  2、(自己設計合理的動作加入古詩裡,合情合理即可)

  3、(根據自己對古詩的理解,為古詩畫上美麗的圖畫)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登高望遠高瞻遠矚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7

  登鸛雀樓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後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範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樓 入 窮 目 更 層

  登 鸛 雀 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瞭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範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覆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著、鼓舞著詩人,他想怎麼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說,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聯絡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覆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後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屍字頭,裡面是“雲”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後練習2)

  八、複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後練習3。

  教學後記:

  資料提供者:雨諾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認識"樓,入,雀,依"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從朗讀詩句中體會到"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創設情境

  1、 小朋友,今天我要帶大家到山西遊玩一次。瞧,(出示掛圖)我們就來看看這座亭子以及周圍的景色。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 (學生回答)

  2、你們真聰明!對,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登鸛雀樓》(齊讀)

  二, 自瀆課文

  1、有些小朋友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登鸛雀樓的美景了。那開啟書,自己讀讀課文吧!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自瀆課文)

  2、我看到小朋友都讀得特別認真,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聽 (指名讀,男女生讀,小組賽讀)

  3、大家都讀對了,而且都會自己停頓啦,真了不起!我們一起讀讀,注意大家的聲音應該很和諧。(學生齊讀課文)

  三,學生生字

  1、小朋友讀書讀得很認真,很正確,可見昨天在家裡書讀得很好。可是不知道大家生字預習得怎樣

  2、(出示生字卡片)這一課的生字寶寶很想認識大家,我們先在心裡和它們打招呼,待會我請小朋友開開火車。(默讀生字)

  3、每個小朋友的眼裡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現在就請已經準備好的小朋友來讀啦!小火車開起來(樓,雀,依,入,欲,窮,目,更)

  4、你們真了不起!小火車開得又快又好!你能幫它們找朋友嗎

  四,寫字教學

  1、小朋友讀得好,組片語得更好,不知道是不是能寫好呢 下面,我們一去把其中的4個生字好好的寫一寫。

  2、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3、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2、能說出古詩的意思。

  3、學會"欲,窮,目,更"4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上節課我們已初步領略了鸛雀樓的美景。今天,我們將再一次走近鸛雀樓,盡情欣賞美景。不過,在此之前,我要給大家進行一次測試,過關的小朋友才能和我一起欣賞美景。

  (出示黑板)先在心裡默讀,

  二、

  (一)複習引入,揭示課題。

  (1)簡介作者。(板書:王之渙)

  (2)釋題。鸛雀樓,舊址在山西省永濟縣。因常有鸛雀在那兒棲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取名為"鸛雀樓",樓共三層。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眺望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想得很多,就在樓上寫了《登鸛雀樓》這首詩。指名說出題目的意思。(將學生引入詩境)

  (二)理解詞句的意思。

  1、學生默讀詩句,查字典理解詞語,並結合詞義自己小聲說出每句詩的意思。注意啟發學生,對每個詞加以理解後,適當新增一些恰當的詞語,再調整一下順序,把意思連起來。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組講給其它小組聽。

  5、小組內互講。(以上學生活動不少於15分鐘,意在培養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盡""入海流"的意思。這裡教師應向學生講清:鸛雀樓距離黃河入海處有千里之遠,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這裡的"入海"是說明"流"的方向。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窮""千里""目""更"各是什麼意思 說出這兩句詩的意思。

  (三)反覆誦讀,啟發想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默讀思考:這首詩主要寫什麼 (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產生的想法)(板書:看想)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看到的 哪些詩句的內容是詩人的想法 詩人看到了什麼 (板書:白日 盡 黃河 流)

  2、指圖(這就是鸛雀樓。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氣勢壯麗的景色:夕陽靠著山慢慢地落下去,黃河水滾滾地向大海流去。)

  3、學生邊想象,邊描繪畫面。

  4、小組內互相描繪。(培養學生觀察,理解,想象和表達能力)

  5、教師小結設問:鸛雀樓共有三層。這是詩人登上二層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黃河構成的氣勢壯闊的圖景,那麼看著眼前的景象,詩人有怎樣的想法呢 (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層樓)詩人登高遠望,寫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千古名句,告訴人們一個什麼道理 (板書:站得高看得遠)這兩句表現了詩人一種怎樣的精神

  6、指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7、小結:後兩句是千古流傳的名句,蘊含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們所引用。(引導學生領悟哲理,體會詩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指導朗讀,背誦

  1、感情朗讀全詩。(自由練讀,同座互讀互評,指名讀,大家評)

  2、小結。

  3、背誦全詩。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9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認字,鞏固看拼音識字的能力。

  2、讀詩體會這首古詩的節奏和韻味美,理解古詩的意思並會背誦。

  3、認識本課的八個生字,學會筆畫“豎折”,並學寫“山、日”。

  學習重點:

  1、能借助拼音認字讀古詩。

  2、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學習新筆畫。學寫生字。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識字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的節奏感和音韻美。

  教學準備:

  錄音帶、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地方旅遊,這個地方叫鸛雀樓,看,我們到了。

  播放鸛雀樓的錄影。

  2、看課文中的圖,說說景象如何?

  3、有一個古人他到了鸛雀樓這個地方,還寫了一首詩,我們聽聽吧!做好指讀姿勢。

  播放配樂朗讀《登鸛雀樓》

  4、你們想讀這首詩嗎?請你準備好,小聲地方跟著老師讀一讀。

  學生活動:學生手指書邊讀詩邊認字。

  5、自己再讀一讀,在不認識的字上點上點。

  6、這次我們指著書大聲地跟著老師讀,注意點點字的讀音。

  二、理解古詩意思

  1、我說一句話,你說一句詩中的話,我們試試。

  師:太陽靠著遠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盡。

  師:黃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黃河入海流。

  師: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你們真棒,將來也能成為一個小詩人,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詩中的景象(播放錄影)太陽下山,江水滾滾,奔騰而去。

  3、見到美景,你再來讀詩,讀出你的高興與喜悅吧!

  《登鸛雀樓 公開課教學實錄 篇10

  知識目標:

  1、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會認11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能聲情並茂地背誦課文。

  3、透過學習這首詩,使學生初步瞭解“登高才能望遠”的道理。

  能力目標:

  在本課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書寫6個字,並且要認識11個生字。

  教學難點:

  依據本課教學內容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特點,確定本課的難點為透過朗讀及背誦課文,讓學生感受要想看到美麗的風景就要登高遠望,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做起他的事情時,只要不斷努力,不怕困難,一定會走向成功。

  本節課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散想象、有感情朗讀及誦讀,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從本質上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一、激情匯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見一位有名的大詩人,你們高興嗎?生:高興。

  師:但是,我聽說這位詩人特別喜歡接見那些會誦讀古詩的小朋友,你們說這可怎麼辦?生:我會朗誦古詩。(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參與)

  師:好極了,下面就請同學們來朗誦一下你知道的古詩吧。生:(朗誦古詩)

  師:你們知道這麼多古詩,真是棒極了!我想這位唐代詩人王之渙早就想見一見你們了。(出示詩人畫像)今天,讓我們一同來學習他的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課題)

  間評: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興趣盎然地走近古詩,在認識詩人王之渙時,設計了一個小難題,並且學生爭先恐後地朗誦自己知道的古詩,不僅創設了學詩的情境,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講授新知

  1、初讀感知

  師:首先請同學們對照拼音自己讀一讀古詩。

  生:(自由讀古詩)

  2、檢查讀的效果

  師:剛才在古詩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引導並檢查學生認識本課生字狀況)

  (1)難讀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2)易讀錯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需要讀準、讀好的11個生字:登、樓、白、盡、黃、入、流、千、目、更、層。(電腦螢幕顯示生字)

  3、同桌互相檢查,質疑答疑

  師:透過朗讀你知道了什麼,同桌可以互相說一說。生:(說說對本文大意的理解,或是對詞語、字的認識。)

  師:誰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讓同學和老師幫幫你。生:(針對自己不懂的詞、句或詩句向全班提出問題,儘量讓其他同學來答疑。)

  間評:問題來源於學生,答案也應充分相信學生。如果回答不準確,老師再啟發引導,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自主答疑的良好自學能力和習慣。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得到深刻的理解。

  (1)你們想知道這首詩的節拍嗎?請認真聽老師來讀。

  (2)誰能有節奏地讀給大家聽?(指名朗讀,播放古詩畫面,配合音樂,學生評議。)

  間評:採用學生互相評議的手段,激發學生朗讀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向朗誦有感情、節奏準確、吐字清晰的同學學習,並且在音樂、圖畫的渲染中,感受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內涵。

  (1)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錄音配樂朗誦,仔細地想象登上鸛雀樓時看到的壯觀美麗的景象。(放錄音)

  (2)你想用什麼方式描繪出自己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呢?小組可以商量一下。(學生可以採取任何方式來表現,如:朗誦、表演、繪畫、語言描述。)

  間評:充分給予學生自由想象、自由表達、自由學習、自由呼吸的學習空間,創設音樂、圖畫、情感相互交融的氛圍,激發學生以各種方式表情達意。

  (3)讓我們再次登上這美麗的鸛雀樓,感受一下當時的壯觀景象。(螢幕展示動態畫面《登鸛雀樓》,鞏固感知、豐富想象。)

  6、(1)師:詩人王之渙站在鸛雀樓上,氣勢磅礴的美麗景色盡收眼底,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吟誦這首小詩?生:(體會朗誦,練習背誦)

  (2)採用多種形式的讀、背。(領讀、默讀、自由讀、賽讀、全班齊讀)

  三、課堂小結

  師:(1)同學們,你們朗讀得真精彩,連大詩人王之渙也忍不住要誇誇你們了!(放錄音)

  (2)老師想再考一考你們,我這裡有幾首五言詩句,也請你仿照今天學的這首古詩的節奏來試著讀一讀,好嗎?生:(運用已掌握的朗讀方法,自由讀古詩)

  (3)你們讀得真棒!希望你們也像詩人一樣,留心觀察周圍的景物,把自己對美好景物的喜愛之情,用詩歌、兒歌的形式表達出來。

  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