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教案及賞析

《登鸛雀樓》教案及賞析

   引言:《登鸛雀樓》具有超越時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統一,是客觀與主觀的和諧,是偉大的藝術再現和創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登鸛雀樓》教案及賞析,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登鸛雀樓》教案

  教材簡析:

  《登鸛雀樓》是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第17課,作者王之渙,詩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發感想。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能初步學會藉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

  教學難點: 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法、學法:

  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

  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的韻律美感。

  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教給學生“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自讀自悟,鼓勵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來使學生從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

  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律,瞭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結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到山西永濟縣去看一座樓,(出示圖片)這是一座三層的樓閣,因為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飛來休息,所以被人們稱為“鸛雀樓”。伸出手,和我一起寫寫它的名字,師生齊板書。(加拼音,小字頭加“隹”字旁。)誰來叫叫這座樓的名字呢?(指多名學生讀)

  2.鸛雀樓剛剛建好的時候還不怎麼有名氣。唐代時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渙的大詩人來到這裡(板書:王之渙),他登上這座樓作了一首詩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從此以後,這座樓就名揚四海啦。這首詩的題目就叫:登鸛雀樓,誰來讀讀課題。

  3.詩中到底寫了些什麼呢?開啟書,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欣賞一下這首千古名詩吧!

  二、初讀古詩

  1.請小朋友先自己讀一讀這首古詩。

  2.(出示全文)指名讀,檢查讀詩。讓同學們發現他們讀的時候字音方面有什麼地方值得學習。學生一起學學他們,把生字再讀一讀。指名做小老師帶讀。

  3.老師讀一讀這首詩。學生仔細聽一聽,老師的讀法有什麼不同?指導:讀出節奏,要在每行的前兩個字後面停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