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古詩原文及鑑賞

《蝶戀花》古詩原文及鑑賞

  蝶戀花

  歐陽修

  越女採蓮秋水畔。

  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

  露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

  離愁引著江南岸。

  歐陽修詞作鑑賞

  此詞以通俗的語言、鮮明的形象、明快的節奏,曲折深婉地表現了越女採蓮的動人情景。

  起首三句即點明人物身份和活動環境,彷彿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麗的荷塘裡,用靈巧的雙手採擷蓮花。她們的衣著頗與文獻記載相符——據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一四六《樂考》雲:宋時教坊有采蓮舞隊,舞女們均“衣紅羅生色綽子(套衫),系暈裙,戴雲鬟髻,乘綵船,執蓮花”。這裡詞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飾的一部分,便把她們的綽約丰姿、婀娜舞態勾勒出來,筆法至為簡練。“暗露雙金釧”一句寫得更好,富有一種含蓄的美、朦朧的美。玉腕上的金釧時隱時露,閃閃爍爍,便有一種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顯露出來,即毫無意味了。以下兩句分別寫採蓮姑娘的動作和表情,明白曉暢的.語言中蘊藏著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語淺意深,以俗為雅。以荷花比女子,唐宋詞中屢見不鮮。李珣《臨江山》雲:“強整嬌姿臨寶鏡,小池一朵芙蓉。”陳師道《菩薩蠻》雲:“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開。”但它們都離開了荷塘的特定環境,沒有具體的形象作為陪襯,而且格調不高。這裡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見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實質是較高雅的,可以娛悅和陶冶人們的性情。就意義來講,這句話寫的是採蓮女子先是臨水照影,接著伸手採蓮,然後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於層次多,動作性也很強,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內感情。“芳心只共絲爭亂”一句,便是表現人物的內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們美好的心靈。“絲”字指採摘蓮花拗斷蓮梗時從斷口中拉出來的絲,即溫庭筠《達摩支曲》所云“拗蓮作寸絲難絕”的絲。隨事生髮,信手拈來,以此絲之亂擬彼心之亂,構想絕妙。

  下片場面漸漸變得緊張。天晚了,起風了,荷塘上湧起陣陣波濤。採蓮船風浪中顛簸、掙扎,有的竟被風浪衝散,似乎只剩下一個採蓮姑娘。“鸂鶒灘頭風浪晚”七個字渲染出一種緊張氣氛。鸂鶒是一種類似鴛鴦的水鳥,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遊,故又稱紫鴛鴦。接著詞筆轉而寫採蓮姑娘尋找失散的夥伴。“露重煙輕”,是具體地描繪暮色。此時天幕漸漸暗下來,暮色蒼茫,能見度極低,也許失散的夥伴相去不遠,但採蓮姑娘卻找不到她們。其焦急之情,倉皇之狀,令人可以想見。

  結尾之前,詞情有一個跳躍,上面說姑娘尋找夥伴,但到底找到了沒有,詞人未作具體交代。根據“隱隱歌聲歸棹遠”一句來看,她們已快樂地回家,當然是找到了;而“離愁引著江南岸”,則似若有所失,又象是沒有找到。境界迷離惝恍,啟人遐想,曲終而味永,正是這首詞的妙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