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五言四句詩

杜甫的五言四句詩

  杜甫雖然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是個官二代,但無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順,屢受打擊。下面是杜甫五言四句詩大全,歡迎參考閱讀!

  杜甫的五言四句詩

  絕句

  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

  風起春城暮,高樓鼓角悲。

  王錄事許修草堂資不到聊小詰

  為嗔王錄事,不寄草堂資。

  昨屬愁春雨,能忘欲漏時。

  武侯廟

  遺廟丹青古,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後主,不復臥南陽。

  規雁

  東來萬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絕句二首(其一)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絕句二首(其二)

  江碧鳥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 何日是歸年?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即事

  百寶裝腰帶,真珠絡臂韝。

  笑時花近眼,舞罷錦纏頭。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

  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飢寒。

  為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

  杜甫的簡介

  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於河南鞏縣。由於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後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詩被稱為“詩史”。可是作為“詩史”杜詩並不是客觀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實同時,還透過獨特風格表達出作者心情。

  杜甫生長在“奉儒守官”並有文學傳統家庭中,7歲即開始學詩,15歲時詩文引起洛陽名士們重視。他生活從20歲後可分為四個時期。

  漫遊時期:從玄開元十九年(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進行兩次長期漫遊。他在這兩次漫遊裡,過是登山涉水、高歌遊獵浪漫生活。他在這時期寫詩只有二十幾首流傳下來,主要是五言律詩跟五言古體詩。《望嶽》便寫在這個時期。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遇,二人暢遊齊魯,結下深厚友誼。次年秋,杜甫將西去長安,李白準備重遊江,他們在兗州分手,此後沒有再會面,杜甫為此寫過不少懷念李白感人詩篇。

  長安時期:從天寶五載至天寶十四載,杜甫在長安居住10年,他生活、思想跟創作發生巨大變化。杜甫“嘗困於衣食”,為維持生計,不得不出入貴族府邸,充當“賓客”,同時,他結交些與他同樣貧困朋友,也比較廣泛地接觸勞動人民。他足跡從貧乏坊巷走到貴族園林,從重樓高閣互競豪華曲江走到徵人出發必須經過咸陽橋畔,仕途要求失敗使他能客觀地認識統治階層腐敗,個人飢寒交迫使他能體會到人民疾苦,這兩方面截然不同生活都在杜甫詩中得到反映。天寶十一載以後,他寫出《兵車行》《麗人行》《前出塞》《後出塞》等不朽名篇。天十四載冬,杜甫探視寄居在奉先妻子,寫出《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表達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深情,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概括社會上尖銳矛盾,又描繪“入門聞號□,幼子飢已卒”家庭景況,這是他十載長安生活總結,也標誌著唐朝盛世最後總結。這時期流傳下來詩約一百餘首,其中優秀詩篇大都是五七言古體詩。

  任職左拾遺與流亡時期:從肅宗至德元載(756)至乾元二年(759)。安祿山起兵後,長驅南下,很快陷洛陽、長安。杜甫不幸被叛軍截獲,送往長安。杜甫陷城中將近半年,看著莊嚴整飭京城一片荒涼,生靈塗炭,聽著唐軍兩次反攻,先後在陳陶、青坂兩處都全軍覆沒訊息,滿腔悲憤,寫出《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至德二載(757)四月,杜甫逃出長安,奔赴肅宗臨時駐地鳳翔,受任為左拾遺。八月,完成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先後媲美長詩《北征》。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視舊居,歸途上親眼看到人民在官吏們殘酷壓迫下蒙受苦難,寫出著名《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組詩六首,後人簡稱為“三吏”、“三別”。杜甫對政治感到失望展轉走上艱難蜀道,後來到成都。

  漂泊西南時期:從肅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曆五年(770)。11年內,杜甫在蜀中8年,在荊、湘3年。實際上他在成都先後住過5年,生活還是比較安定。但他並不曾忘記流亡失所、處安身人們,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名句。寶應二年春,延續七、八年之久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到這個訊息,驚喜欲狂,脫口唱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迸發出內心歡悅,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樂高歌。

  大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後兩年,他沒有定所,往來於岳陽、長沙、衡州、耒陽之間,大部分時間是在船上度過。他在大曆五年冬死於長沙與岳陽之間湘江上舟中,終年59歲。杜甫死後,靈柩停厝在岳陽,43年後憲宗元跟八年(813),才由他孫子杜嗣業移葬於河南首陽山下。

  主要成就

  詩歌成就

  杜甫詩“有集六十卷”[18],早佚。北宋寶元二年(1039年)王洙輯有1405篇,編為18卷,題為《杜工部集》。錢謙益編有《箋註杜工部集》。楊倫說:“自六朝以來,樂府題率多模擬剽竊,陳陳相因,最為可厭。子美出而獨就當時所感觸,上憫國難,下痛民窮,隨意立題,盡脫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鉅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裡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

  律詩在杜詩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詩的成就,首先在於擴大了律詩的表現範圍。他不僅以律詩寫應酬、詠懷、羈旅、宴遊,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詩寫時事。用律詩寫時事,字數和格律都受限制,難度更大,而杜甫卻能運用自如。杜甫把律詩寫得縱橫恣肆,極盡變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聲律的束縛,對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對仗的痕跡。如被楊倫稱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這樣一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20]全詩在聲律句式上,又極精密、考究。八句皆對,首聯句中也對。嚴整的對仗被形象的流動感掩蓋起來了,嚴密變得疏暢。

  杜甫律詩的最高成就,可以說就是在把這種體式寫得渾融流轉,無跡可尋,寫來若不經意,使人忘其為律詩。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對,把春雨神韻一氣寫下,無聲無息不期然而來,末聯寫一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一氣。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響了中唐時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創作。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社會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學習杜甫最興盛的時代,出現了以杜甫為宗的江西詩派。明末清初的顧炎武等人也有明顯的學杜傾向,也像杜甫一樣用律詩反映當時的抗清鬥爭,慷慨激昂。

  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朝以後。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資料近千年來,治杜之風不絕。宋代有許多杜詩的編年、分類、集註等專書,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達《九家集註杜詩》、魯編次、蔡夢弼會箋的《杜工部草堂詩箋》、徐居仁編輯的《分門集註杜工部詩》,其中著作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絕句》《望嶽》等等。後世註釋杜集的亦在百種以上,較流行的有錢謙益《箋註杜工部集》、仇兆鰲《杜詩詳註》、楊倫《杜詩鏡銓》、浦起龍《讀杜心解》。新、舊《唐書》都有杜甫本傳。兩宋以後,詩話筆記中評點、解釋杜詩的文字非常豐富。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鴻保有《讀杜詩說》。另外,中華書局還將五四運動以來較重要的論文彙編成《杜甫研究論文集》。傳記和新的研究專著有馮至《杜甫傳》、蕭滌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詩論》、朱東潤《杜甫敘論》。較詳實的年譜有聞一多《少陵先生年譜會箋》和四川文史研究館的《杜甫年譜》。

  書法成就

  杜甫在書法的創作觀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從記載來看,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讚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奏、筆勢、墨法等等內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書法家了。同時,他對於唐代隸書家的讚揚、對於曹霸、張旭的評價都足以使他在書法史上留下聲名,而他的“書貴瘦硬”說更是奠定了杜甫在書法理論史上的重要地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