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末懷李白》杜甫

《天末懷李白》杜甫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羅。

  杜甫詩鑑賞:

  這首詩的寫作,大致與《夢李白二首》同時。詩中設想李白已到羅江邊。

  前四句應題目中的“天末”,從自己方面寫,後四句應題目中的“懷李白”,從李白方面看。前四句明寫秋天(“涼風”、“鴻雁”、“秋水”),後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詩”)及詩人屈原(“冤魂”、“羅”),不僅描寫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當集中。

  “涼風起天末”, 詩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李白:

  我這裡已是秋風颯颯,那麼身為“逐客”的友人,在這悲涼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詩人無法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於是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這一問題的書信。但是“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闊,這一句中包含著對“鴻雁幾時到”的否定性回答。詩的前四句由涼風寫起,一環套一環,環環緊扣,最後歸結到“江湖秋水多”。這一句不僅說明對收到書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前途坎坷,從而引出了以下四句。

  五、六句對李白橫遭不白之冤表示憤慨。“文章憎命達”所表達的.是激憤,是不平;“魅喜人過”所表達的則是指斥,以及對友人的叮囑。七、八句中的“冤魂”、“羅”由“文章”、“魅”而來。屈原也是千古文豪,但最後的結局卻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屈原與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達,魅喜人過”的最好說明嗎?“共語”、“投詩”反映了這兩位詩人的遭遇有極其相似之處。“冤魂”指屈原,“投詩”指李白。屈原已逝,不說憑弔,而說“共語”,不說“賦詩祭羅”而說“投詩贈羅”,這樣不僅把屈原寫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應當同李白詩歌相交的假設,來加強李白遭遇的悲劇性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