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楹聯的小故事

關於楹聯的小故事

  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我們也應該要傳承下去。

  楹聯的小故事篇一

  窮秀才妙對奪魁

  相傳明朝時,有個窮秀才頗有才學。但因當時科場上徇私之風盛行,以至於他屢試不中。過了一年,又到開科考試了。他聽說主考官廉潔奉公,任人唯賢,於是打點行裝,決心赴京城,再試一次。可是,由於路途遙遠,秀才縱然歷盡千辛萬苦,日夜兼程趕路,誰料當他到達京城時,考試已經結束。秀才好說歹說,終於感動了主考大人,準他補考。

  主考官出的題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這十個數字作一上聯。秀才聽後,暗想:“我何不把自己一路顛簸和誤考的原因說一說,也好求得主考大人的諒解。”於是脫口便說:

  一葉孤舟,坐了二、三個騷客,啟用四槳五帆,經過六灘七灣,歷盡八顛九簸,可嘆十分來遲;

  主考官一愕,心中稱奇:“此生才學,確實不淺!”接著,他又要求考生從十至一作一下聯。秀才想,正好藉此機會,把這些年讀書、應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聲說:

  十年寒窗,進了九、八家書院,拋卻七情六慾,苦讀五經四書,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

  主考官聽罷,連連稱妙。又以其他為題,出聯求對,秀才皆能對答如流。於是,這一年狀元的桂冠就非這位聯對高手莫屬了。

  楹聯的`小故事篇二

  聯諷洪承疇

  洪承疇是明朝萬曆年間的進士,到崇禎時已是兵部尚書,同時封為薊遼總督,崇禎皇帝把朝廷的命運都交到了他身上,他也感戴崇禎知遇之恩,素以忠節自命,並在自家客廳上懸掛上自撰的對聯一副:

  君恩深似海;

  臣節重如山。

  崇禎十五年,洪承疇督師與清軍死戰於松山,兵敗被俘,訊息傳到京師,說洪承疇已經殉國。崇禎大痛,親自設靈祭悼洪的亡靈。殊不知,此時洪承疇被俘後已經降清,併為清廷籌劃開國規劃。一時間,京城士人大譁。清朝入關後,洪承疇官至武英殿大學士、七省經略,殘酷鎮壓農民起義及抗清活動。

  有一年春節,洪府大門上貼起了副新聯,上下聯均是當年洪承疇舊句,不過後面各添了一個字,兩句成了:

  君恩深似海矣!

  臣節重如山乎?

  兩個虛詞眼,一嘆一問,極盡譏諷。

  這年,正好洪承疇60生日。他生日那天,洪府車水馬龍賓客盈門,這時忽然闖進來一個披麻帶孝的人,人們看時卻是洪經略的門生。只見他到大廳之後號啕大哭,邊哭邊大聲朗讀當年崇禎祭奠洪的誄文,整個大廳頓時鴉雀無聲。洪承疇無地自容。那門生哭罷,把手中一副對聯在桌上攤開,揚長而去,大家偷眼看那對聯,見上面寫的是:

  史鑑流傳真可法;

  洪恩未報反成仇。

  上聯嵌抗清名將史可法姓名,下聯“成仇”諧音“承疇”,一褒一貶,躍然紙上,洪承疇面紅耳赤,呆若木雞。

  洪承疇以先朝重臣降清,又死心塌地做了清廷鷹犬,連他的家鄉人也很看不起他。他致仕回到福建南安老家,一年穀雨節時,他寂寞難耐,拉了一位氏族弟子下棋。洪承疇難得高興,棋子下得很順手,一時想起今日為穀雨,便拈鬚吟道:

  一局妙棋,今日幾乎忘穀雨!

  那位小輩看看他,緩緩對道:

  兩朝領袖,他年何以別清明?

  洪承疇聽了,臉脹得緋紅。

  楹聯的小故事篇三

  金聖嘆臨刑悟對聯

  相傳,金聖嘆曾到金山寺閒遊,寺宇長老出對子難他: 半夜二更半;

  金聖嘆一時對不上,不歡而去。後來,他因哭廟案被殺。臨刑時,正是中秋佳節,他猛然想起長老的出句,對出了: 中秋八月中。

  歷史上稱之為“生題死對”。

  楹聯的小故事篇四

  唐伯虎對的諧音雙關妙聯

  據傳,才子唐伯虎與其友人張靈一天相會飲灑大醉,二人作成一副諧音妙聯:

  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

  賈島是唐代詩人,劉伶是晉代文人,皆善飲酒。“假倒”、“留零”諧音便生出妙趣來

  楹聯的小故事篇五

  唐伯虎與陳白陽戲對

  明畫家陳道復(1483-1544年),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號白陽山人。有一次他與友人唐伯虎外出遊玩,來到一座花園,唐出對戲道:

  眼前一簇園林,誰家莊子?

  “莊子”在這裡是一語雙關,一是說莊園,一是指戰國時哲學家莊周。陳白陽抬頭看見牆上有無名氏題字,忽得對句:

  壁上幾行文字,哪個漢書?

  “漢書”在這裡也是雙關語,一是說“漢子寫的”,一是指漢族文字。

  接著,他倆來到一座道觀,道童用鍋煮茶招待他們。唐伯虎又出對道:

  道童鍋裡煎茶,不知罐煮(觀主)。

  陳白陽略加思索,對道:

  和尚牆頭遞酒,必是私沽(師姑)。

  說罷,兩人撫掌大笑。

  楹聯的小故事篇六

  楊慎萬里長江做澡盆

  楊慎,號升庵,生於明代弘治元年。相傳他五、六歲時在桂湖附近一個池塘裡游泳,縣令路過,他居然不起來回避。縣令命人把他的衣服掛在一個古樹上,並告訴楊慎:“本縣令出副對子,如果你能對得出,饒你不敬之罪!”縣令剛唸完“千年古樹為衣架”,楊慎即對出:“萬里長江做澡盆”。縣令歎服,贊楊慎為神童。

  楹聯的小故事篇七

  楊廷和父子對

  楊廷和(1459-1529),明代大學士。相傳楊廷和8歲那年,有一次,他父親與客人對飲到深夜,出上句讓客人對: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可是無人對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隨即應對: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小廷和下聯一對,語驚四座。

  過去,一夜分為五更,兩小時一更;古稱秋季三個月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這一聯是父子的傑作。

  楹聯的小故事篇八

  童子妙對

  明朝戴大賓5歲時應童子試。諸生見其年少,笑問:“欲為何官?”戴答道:“閣老”。眾人戲之曰:

  未老思閣老;

  戴大賓大聲答道:

  無才做秀才。

  眾皆大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