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樓》的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杜甫《登樓》的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注①玉壘: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極:即北極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盜:指吐蕃。④梁父吟:諸葛亮遇到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

  一、

  ⑴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並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慨。(5分)

  ⑵尾聯運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5分)

  (3)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登樓覽景時怎樣的心情?(2分)

  (4)詩家認為全詩中間兩聯最令人動情,請從情與景的關係角度賞析其獨到之處。(4分)

  (5)本詩作者登樓抒懷,請結合本詩首聯具體闡述作者抒懷的內容。(2分)

  (6)本詩最後兩句所使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什麼?並作簡要賞析(3分)

  (7)這是一首即景抒懷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2分)

  (8)試分析“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一句中“來”和“變”字好在哪裡?(3分)

  參考答案:

  ⑴頷聯寫闊大悠遠的自然景象,頸聯寫國家動盪不安的局勢;(2分)寄寓古今世事滄桑變幻、祈望國運久遠的感慨。(3分)

  ⑵用典(借古諷今)。(1分)①暗諷君王重用奸邪,昏聵誤國;(2分)②表達自己空懷濟世之心卻報國無門的抑鬱與自遣之情。(2分)

  (3)表達了詩人對朝廷內外交困、災患重重的憂憤而又無可奈何的傷感之情。

  (4)即景抒懷,熔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寫山川聯絡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的特色

  (5)一是作者客居他鄉對自己遭遇的傷感,二是看到國家多災多難而對國家的憂慮。

  (6)所使用的主要藝術手法是用典。本詩最後兩句主要使用了後主劉禪和諸葛亮兩個典故。使用後主的典故主要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統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的擔憂。使用諸葛亮的典故表達了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的感傷。

  (7)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憂,以及要效仿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和報國無門的傷感。(意對即可)

  (8)“來”即“來臨”是說錦江的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迎面撲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表現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讚美。“變”是“變化,”指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從古到今(浮雲如白雲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表現詩人對民族歷史的追懷。(意對即可)

  二:

  (1)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應是哪幾個字?詩中哪一句與之相照應?

  (2)這首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4分)

  答案:

  (1)萬方多難。西山寇盜莫相侵。

  (2)主要內容: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議論天下形勢,諷喻當朝昏君。情懷:抒發了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三:

  (1)歷代詩家對此詩評價極高,清代詩人沈德潛說這首詩“氣象宏偉,籠蓋宇宙,此杜詩最上者” 。請結合頷聯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這一評價的。(5分)

  (2)首聯詩人寫到“花近高樓傷客心”,結合全詩談談詩中“傷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5分)

  參考答案

  (1)頷聯描述山河壯觀的景象,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院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湧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起滅正象古今世事的風雲變幻。(1分)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想,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2分),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遊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2分)

  (2)①詩人登樓觀景,近看繁花,滿眼繁花反襯滿腹愁思,抒發客居他鄉的漂泊與傷感;②國家萬方多難的憂國憂民之愁,吐蕃入侵,戰亂頻仍,詩人為國家災難而傷心;③自身理想抱負無法實現之痛,雖仰慕諸葛亮那樣的先賢,但難遇明主,為自身懷才不遇二傷心

  ;④為君主無道、任用奸佞而傷心 。(答對其中3點可得滿分5分)

  韻譯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遊子越發傷心;

  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

  錦江的春色從天地邊際迎面撲來;

  從古到今玉壘山的浮雲變幻莫測。

  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極星不可動搖;

  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

  可嘆劉後主那麼昏庸還立廟祠祀;

  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父吟。

  賞析: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詩。作者寫登樓望見無邊春色,想到萬方多難,浮雲變幻,不免傷心感喟。進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極星座一樣,不可動搖,即使吐蕃入侵,也難改變人們的正統觀念。最後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諸葛亮輔佐朝廷的抱負,大有澄清天下的氣概。

  首聯提挈全篇,“萬方多難”,是全詩寫景抒情的出發點。在這樣一個萬方多難的時候,流離他鄉的詩人愁思滿腹,登上此樓,雖然繁花觸目,詩人卻為國家的災難重重而憂愁,傷感,更加黯然心傷。花傷客心,以樂景寫哀情,和“感時花濺淚”(《春望》)一樣,同是反襯手法。在行文上,先寫詩人見花傷心的反常現象,再說是由於萬方多難的緣故,因果倒裝,起勢突兀;“登臨”二字,則以高屋建瓴之勢,領起下面的種種觀感。

  頷聯從詩人登樓所見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壯觀,“錦江”、“玉壘”是登樓所見。詩人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湧而來,玉壘山上的浮雲飄忽起滅,正像古今世勢的'風雲變幻,詩人聯想到國家動盪不安的局勢。上句向空間開拓視野,下句就時間馳騁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讚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而且,登高臨遠,視通八方,獨向西北前線遊目騁懷,也透露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心事。

  頸聯議論天下大勢,“朝廷”、“寇盜”,是詩人登樓所想。北極,星名,居北天正中,這裡象徵大唐政權。上句“終不改”,反承第四句的“變古今”,是從前一年吐蕃攻陷京城、代宗不久復辟一事而來,意思是說大唐帝國氣運久遠;下句“寇盜”“相侵”,進一步說明第二句的“萬方多難”,針對吐蕃的覬覦寄語相告:“莫再徒勞無益地前來侵擾!”詞嚴義正,浩氣凜然,在如焚的焦慮之中透著堅定的信念。

  尾聯詠懷古蹟,諷喻當朝昏君,寄託詩人的個人懷抱。後主,指蜀漢劉禪,寵信宦官,終於亡國;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外,西有武侯祠,東有後主祠;《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詩人佇立樓頭,徘徊沉吟,很快日已西落,在蒼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廟、後主祠依稀可見。想到後主劉禪,詩人不禁喟然而嘆:“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後人香火!”這是以劉禪比喻唐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魚朝恩,造成國事維艱、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劉禪信任黃皓而亡國極其相似。所不同的是,詩人生活的時代只有劉後主那樣的昏君,卻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賢相。而詩人自己,空懷濟世之心,苦無獻身之路,萬里他鄉,高樓落日,憂慮滿懷,卻只能靠吟詩來聊以自遣。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絡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藉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

  全詩寄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蹟、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都從空間著眼,體現了詩人沉鬱頓挫的藝術風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樓”寫近景,而“錦江”、“玉壘”、“後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