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歲寫出《詠鳳凰》名人故事

杜甫七歲寫出《詠鳳凰》名人故事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唐代號稱詩聖的偉大詩人,出生於公元712年,祖籍襄陽(今湖北襄陽),曾祖遷居河南鞏縣。小編帶來的杜甫七歲寫出《詠鳳凰》名人故事。

  杜甫七歲寫出《詠鳳凰》名人故事

  對於杜甫在詩歌方面的成就,唐代大文學家元稹在《杜甫墓誌銘》中說:“詩人以來,沒有能比得上子美的。”唐朝另一位大文學家韓愈則認為他與李白齊名,稱讚他們的詩篇是“光芒萬丈長”。

  杜甫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偉大的成就,除了他的天資聰穎、學習條件優越外,更重要的還是他從小刻苦學習、鍥而不捨的結果。

  杜甫的家庭,是一個書香門第,也是一個世代為官的家庭。他的遠祖叫杜預,在晉朝時任徵南大將軍,還是個著名的文史學家,有著作《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流傳於世。他的祖父叫杜審言,武則天時官至遷膳部員外郎,也是大詩人,與沈儉期、宋之問齊名,有文集三十卷傳世。他的父親叫杜閒,又是個名副其實的讀書人,官職雖然不高,但卻很有學問。杜甫出生那年,杜閒已經年滿三十歲,膝下尚無兒女。因此,杜甫的出世,給家中增添了空前的歡樂,官宦名流、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

  滿月這一日,家中張燈結綵,熱鬧非常,杜家大擺宴席,招待賓客。待酒至半酣,杜甫的祖父杜審言興奮不已,當場為孫子取名叫甫,又起了個表字叫子美,希望孫子能有金玉一樣的品性,而且能錦心繡口,繼承和發揚杜氏家風。

  按當地風俗,孩子一歲的時候興抓彩,以預測孩子的前途如何。杜甫週歲這天,他的祖父杜審言令家人找來各行各業有代表性的器物和日常生活物品,放入盤中,讓杜甫去抓。結果,在上百件物品中,杜甫對其他東西看也不看,卻伸出小手,單單去抓了一本《詩》,杜審言看後,不禁哈哈大笑道:“我杜氏事業後繼有人了!”

  杜甫自幼聰明靈慧。在他剛剛會說話時,母親教他識字,他過目不忘;教他吟詩,一遍就會背。到他三四歲的時候,就已能背誦許多著名詩篇了。但不幸的是,在他三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了。父親在外任職,又續了弦,只好把杜甫寄養在洛陽城裡的二姑母家中。

  公元718年,杜甫的二姑母和姑父去河郾城辦事,順便也把杜甫帶了去。有一天,姑父、姑母和杜甫到市裡遊覽,突然發現一個地方鑼鼓喧天,圍得人山人海,他們便湊了過去。杜甫由於個子矮小,看不見,就讓姑父把他抱起來往裡看。只見一個女子正在舞劍,那楊柳似的身段、優美的舞姿、超群的劍術,不時引來觀眾陣陣的喝彩聲。

  就聽有人議論說:“這是哪裡來的女子,舞姿如此優美?”

  另外一個人則搶著說:“你們不知道她嗎?她不就是宮廷藝坊的`公孫大娘嗎?宮中除了她有這麼好的舞技,其他還有誰呢?”

  又有人仔細地端詳了一番,突然像發現奇蹟似地驚喜道:“看出來了,是她!就是她!我十幾年前在宮中曾見過她一面,也看過她的舞蹈,但沒有想到她都四十多的人了,還是這麼嫵媚英武!你們知道她現在表演的這個舞叫什麼名嗎?我過去就看過,叫‘劍器渾脫’,是從西域傳來的。”

  小子美看著看著,猛然驚奇地大聲叫道:“鳳凰!鳳凰!看這段舞姿,多麼像一隻鳳凰在展翅飛翔呀!”眾人聽他一喊,也都一齊叫起來:“對,是鳳凰在飛翔!”

  這次公孫大娘的精彩表演,深深印在了小子美的心中。第二天,他便根據公孫大娘的表演,展開豐富的想像力,寫出了一首題目叫《詠鳳凰》的詩。這年,他才七歲。

  他的二姑母看後稱讚說:“好詩!好詩!鳳凰是百鳥之王,歌聲最動聽,你將來做了詩國中的鳳凰,肯定比任何人唱得都好聽!”

  《詠鳳凰》詩傳到了父親杜閒手中,他看後也感到兒子的才華的確匪淺,便把子美從姑母家叫來說:“這首詩寫得很不錯。不過,一個人學會寫詩並不難,但是要寫出好的詩作可就不容易了。”

  父親稍微沉吟了一下接著說:“你也許從讀過的書中還能記得,東漢有個著名的辭賦家叫揚雄,有一次,有人問他怎樣才能把賦寫得好,揚雄回答說:‘讀賦千首,方能下筆。’辭賦家張衡,為寫好《二京賦》,整整花了十年的功夫。所以,你今後要想成為你爺爺那樣的大詩人,還得下苦功才行啊!”

  二姑母的誇獎、父親的教誨,使小子美看到了希望,受到了鼓舞,得到了鞭策。從此,他對古今名家作品,朝吟夕誦,反覆咀嚼,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背得滾瓜爛熟,對內涵全部理解,對寫作手法和技巧全部領會為止。對詩、賦,他不再僅僅限於模仿,而是把重點放在了發展和創新上,整日琢磨,通宵思考,如醉如痴地沉浸在創作的海洋中。這使他在成為“詩聖”的道路上,加快了步伐。

  杜甫七歲能寫詩,九歲寫就一手好書法,到他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能與當時的文人一同吟詩作賦,即興應答。這時他所寫出的詩,已經以持重凝練受到了世人的一致稱讚。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陽結識了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大詩人李白。雖然兩人年齡相差十餘歲,卻一見如故,結成至交。

  後來,杜甫被任命為參軍。“安史之亂”後他投奔唐肅宗,曾寫下了《春望》一詩。不久,杜甫又去鳳翔,被唐肅宗封為左拾遺,後又被派到華州做官。在這一時期,他前後寫下了“三吏”(即《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和“三別”(即《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名篇,受到高度評價,被冠以 “詩史”的美譽。

  以後,杜甫辭去官職,過了幾年安定生活。這時期,他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既是他當時生活困境的真實寫照,又顯示了他崇高的情懷、感人的品質。

  七歲詠鳳凰,宛如文曲星下凡,少年杜甫的愜意人生!

  杜甫出生於文學世家,其祖父杜審言是唐初傑出詩人,唐代律詩的奠基者。杜甫自幼便受家庭環境薰陶,在他七歲的時候,就顯示出非常出眾的文學天賦。在一次家庭聚會中,他當著家中長輩不可思議地寫了一首《詠鳳凰》,讓在場的人無不驚歎:鳳凰出東方,翱翔於四溟。鳳鳴如簫聲,鳳舞天下平。

  在中國唐朝吟詩作賦非常盛行,一些文人語落詞出,大多是詠物詠景,說奇不奇,聞著不驚。但是,杜甫詩詠的是傳說中的鳳凰,可見他的超凡脫俗,志向高遠。在唐朝的民間,還曾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說杜甫是文曲星下凡來到了人間。唐馮贄所編撰的《雲仙雜記》中收錄的《文曲星吏》一文,就是專門寫杜甫的:“杜子美十餘歲,夢人令採文於康水,覺而問人,此水在二十里外。乃往求之,見鵝冠童子告曰:“汝本文星典吏。天使汝下謫,為唐世文章海,九雲誥已降,可於豆壟下取。”甫依其言,果得一石,金字曰:“詩王本在陳芳國,九夜捫之麟篆熟。聲振扶桑享天福。”後因佩入蔥市,歸而飛火滿室。有聲曰:“邂逅穢吾,令汝文而不貴。”

  雖然杜甫給人的印象就是憂國憂民,鬱鬱寡歡。但事實上他的少年時光卻充滿快樂,無拘無束。杜甫曾在《百憂集行》之中,記錄了自己青春少年的無憂無慮。他在文中說自己年少之時,無憂無慮,體魄健全,精力充沛,真的是朝氣蓬勃。在八月份院子裡的梨棗成熟之時,他一天能上樹千回。雖然千回太過誇張,但足以看出少年杜甫活潑好動的愜意人生

  杜甫是排律體詩積極的完善者和大力倡導者。他的律詩對仗工穩,意境高遠,堪稱古今排律詩的典範之作。自唐宋以後,韓愈、元稹、白居易、蘇軾、黃庭堅都文人雅士,都極力推崇杜甫的律詩。元稹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