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鑑賞2篇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鑑賞2篇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鑑賞1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詩人以一倚字,就將自己與大好春光融合為一,達到寓情於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這首詩吧。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賞析

  此詩作於公元761年(上元二年),當時 ,杜甫定居於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於言表。每每獨步尋幽,消遣世慮。此詩雖題為尋花 ,實為遣愁散悶 ,因而隱藏著悲的情調。詩人共作7首《江畔獨步尋花》,這裡所選的一首,是七絕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現的是桃花之美和詩人愛花、賞花的審美心理。首先,詩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風景畫,高聳的黃師塔,巍然屹立著;流動的江水,從塔前東流而去,構成了有縱有橫的幾何圖。塔,是靜止的;江,是流動的。畫面有動有靜,與巨大的幾何形相映襯 ,給人以壯美的感受。塔前、水東,標明瞭方位,這就為下句的風景描繪 ,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其中,黃師塔前 句 ,在製造氛圍方面,尤為重要。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說道: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 黃師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餘,夾雜著幾分悲愴之情。

  然而詩人畢竟在尋春,風和日麗,春光怡人,不覺睏倦 ,且倚微風,以寄雅懷。

  下兩句著力寫桃花。在詩人筆下,桃花一簇,深淺放紅,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隨耳。若詩人不尋花至此,則無人賞識。字裡行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這與七絕句的總調子是合拍的。但此詩重點畢竟是寫愛花 ,故也縈繞著喜的氣氛。可愛深紅愛淺紅句,用了兩個愛字,兩個紅字,表現詩人對花之美的欣悅,並以反問的語氣作結,不僅饒有興味,而且由己及人,這就擴大了審美的範圍,強化了美感。楊倫評道:綺語令人慾死,疊用愛字有致(《 杜詩鏡銓 》卷八),可謂肯綮。明王右仲也說 :其五:春光懶困倚微風,似不可解,而於惱怕之外,別有領略,妙甚。桃花無主,可愛者深紅耶?淺紅耶?任人自擇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說七絕句前四首是在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的話,那麼,此首(其五)卻表達出愛花 、賞花時的喜悅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寫,造成了節奏的起伏變化,給人以新奇的美感。這種喜悅之情 ,並未戛然作結,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後延伸;以致在下一首,達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個必要的情感過渡,而顯得美中不足。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鑑賞2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註釋]

  1.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嬌:可愛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說鳥叫聲。

  5.留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捨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留連"也寫作"流連",詞的意義仍然一樣。

  [簡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黃四孃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捨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豔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