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杜甫唐詩鑑賞

《白帝》杜甫唐詩鑑賞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雲出門,

  白帝城下雨盆。

  高江急峽雷霆鬥,

  翠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

  慟哭秋原何處村。

  杜甫詩鑑賞

  這首詩,大曆元年(766)秋作於州(今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位於州東五里的白帝山上,漢末公孫述據蜀稱帝時建造,下臨大江,地勢險要。

  首聯,使用民歌復踏句法,描寫白帝城烏雲密佈大雨傾盆的奇景。白帝高踞于山頭,登城望,只見雲霧滾,從城內傾瀉而出。低頭俯,城下暴雨急驟,有如盆傾瀉。這兩句表面寫雲雨,實際在突顯白帝城之高。因為白帝高聳雲端,雲霧繞,暴雨到來時,才能出現人在雲霧中,雨從雙足落的奇觀。

  頷聯緊承前景具體描述。“高江急峽”,不僅說明白帝一帶地勢高危,江水由此向東,懸流直下,而且兩岸高山,江流狹窄,奔騰呼嘯,加上急風驟雨,江水陡漲,水位加高,江流湍急,爭相奔湧,白浪滔天,有雷霆萬鈞之勢,萬馬奔騰之狀。一個“鬥”字,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大雨傾注,水流迅疾,洩洪之聲驚天動地的壯觀情景。在覆盆暴雨之下,星月無光、陰霾蔽日:“翠木蒼藤”失去了昔日的光澤,高峽兩側,顯得一派昏暗。

  以上兩聯,寫雲雨變幻,暗示了時代動亂、陰霾蔽日的現實,為下文表現破敗凋敝、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作鋪墊。

  頸聯,筆鋒一轉,境界陡變,與急驟猛烈的風雨景色形成鮮明對照。詩人俯視雨後的蜀郡大地,“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眼前是荒蕪空曠的土地,一匹疲憊懶散的歸馬,在荒原上閒。山村之內比荒原更顯清冷,人煙寥寥,從前的'千戶中如今只剩下百戶,這情景怎不叫人觸目驚心。

  景象如此淒涼悲慘,鄉村如此荒蕪凋敝,人民生活可想而知。這自然地使詩人注意到了“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的社會現實。“誅求”,就是橫徵暴斂。多少在戰亂中失去了丈夫的寡婦,本來就已是孤苦無依,僅有的一點維持生計的糧食、什物,遭到官府橫徵暴斂,被搜刮淨盡,秋收季節,村裡卻傳來陣陣哭聲,哭聲悲慟欲絕,哀號遍佈原野。“何處村”,是說明哭聲來自哪裡,並不清楚,但可知處處有人慟哭,哀鴻遍野,悲悽涼。

  這首詩在意境上的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在暴風驟雨之後,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淒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圖景正是安史之亂後唐代社會的縮影。詩以白帝的急風暴雨,喻唐代社會的戰亂動盪;以荒村的蕭條淒涼,喻安史亂後國家的瘡痍滿目。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沉鬱的憂愁與哀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