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副關於春節的對聯

寫一副關於春節的對聯

  春節原本只是舊年完結新年開始之時,我們給它加添許多別樣意義,我們就有了這一套濃重春節文化,下面是小編整理寫出一副春節對聯,歡迎來參考!

  新年天意同人意 喜事今春同舊春

  新春新景新氣象 多福多財多平安

  龍騰虎躍人間景 鳥語花香天地春

  全家平安添百福 滿門和順納千祥

  百花迎春香滿地 萬事如意喜臨門

  人財兩旺平安宅 福壽雙全富貴家

  福氣降臨全家福 春光輝映滿堂春

  門迎百福福星照 戶納千祥祥雲騰

  春臨華堂繁花豔 福到門庭喜氣盈

  福隨瑞氣來庭院 財伴春風入宅門

  家業興旺財源廣 老少平安福壽長

  百業興旺財源廣 全家和順福壽長

  宏圖大展興隆宅 泰運宏開富貴家

  出門求財添富貴 居家創業得興隆

  萬事亨通時運好 九洲昌盛氣象新

  遷居喜逢吉祥日 安宅正遇如意春

  生意興隆同地久 財源廣進共天長

  門迎曉日財源廣 戶納春風吉慶多

  吉星永照平安宅 五福常臨積善家

  紅梅點點繡千山 春雨絲絲潤萬物

  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福如東海滔滔至 財似春潮滾滾來

  擴充套件: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新桃”和“舊符”是什麼意思?然後用現代話說就是春聯。春聯是對聯一種,然後我國春聯是怎樣發展起來呢?

  春聯作為一種獨特文學形式,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然後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尤為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有在大門左右懸掛桃符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降鬼大神“神荼(tu)”和“鬱壘”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名字。然後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題於臥室門上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一副春聯。

  宋代以後,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了,所以王安石《元日》詩中寫“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然後就是當時春聯盛況真實寫照。由於春聯出現和桃符有著密切關係,然後所以古人又稱春聯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對聯。他在金陵(現在南京)定都以後,命令大臣、官員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須書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他親自穿便裝出巡,挨門挨戶觀賞取樂。當時文人也把題聯作對當成文雅樂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對聯猶如盛唐律詩一樣興盛,然後出現了不少膾炙人口名聯佳對。

  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發展,對聯傳入越南、朝鮮、日本、新加坡等國。這些國家至今還保留著貼對聯風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