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描寫春天的古詩江南春原文與解析

杜牧描寫春天的古詩江南春原文與解析

  大地甦醒的訊息,早讓春風傳遍了田野。小溪開始“嘩啦嘩啦”地唱歌,好像是為了春姑娘的來臨而歡唱。應屆畢業生網為大家準備了杜牧描寫春天的古詩,希望對大家有用!

  杜牧描寫春天的古詩:江南春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千里江南,到處鶯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到處是香菸繚繞的寺廟,亭臺樓閣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這首《江南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詩一開頭,就象迅速移動的電影鏡頭,掠過南國大地: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地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顯得更加令人心旌搖盪了.搖盪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麗外,恐怕還由於這種繁麗,不同於某處園林名勝,僅僅侷限於一個角落,而是由於這種繁麗是鋪展在大塊土地上的.因此,開頭如果沒有“千里”二字,這兩句就要減色了.但是,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臺、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對於這種意見,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曾駁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著,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臺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煥的說法是對的,這是出於文學藝術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後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從前兩句看,鶯鳥啼鳴,紅綠相映,酒旗招展,應該是晴天的景象,但這兩句明明寫到煙雨,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千里範圍內,各處陰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過,還需要看到的是,詩人運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徵.江南特點是山重水複,柳暗花明,色調錯綜,層次豐富而有立體感.詩人在縮千里於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詩的前兩句,有紅綠色彩的映襯,有山水的映襯,村莊和城郭的映襯,有動靜的映襯,有聲色的映襯.但光是這些,似乎還不夠豐富,還只描繪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詩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現在詩人又特意讓它出沒掩映於迷濛的煙雨之中,這就更增加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這樣的畫面和色調,與“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明朗絢麗相映,就使得這幅“江南春”的圖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給這幅畫面增添悠遠的歷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強調數量之多的`一種說法.詩人先強調建築宏麗的佛寺非止一處,然後再接以“多少樓臺煙雨中”這樣的唱嘆,就特別引人遐想.

  這首詩表現了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讚美與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諷刺說”,認為南朝皇帝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佞佛著名的,杜牧的時代佛教也是惡性發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諷刺.其實,解詩首先應該從藝術形象出發,而不應該作抽象的推論.杜牧反對佛教,並不等於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佛寺建築也一定討厭.他在宣州,常常去開元寺等處遊玩.在池州也到過一些寺廟,還和僧人交過朋友.著名的詩句,象“九華山路雲遮寺,青弋江邊柳拂橋”,“秋山春雨閒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都說明他對佛寺樓臺還是欣賞流連的.當然,在欣賞的同時,偶而浮起那麼一點歷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擴大知識面,拓寬人文視野,可以說是小朋友們的一筆財富。希望提供的杜牧描寫春天的古詩

,能讓大家更加了解中國語言的博大精神,享用這一筆知識財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