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哪個朝代的人

杜牧是哪個朝代的人

  導語:杜牧這個名字我們都應該聽過,他是一位詩人,那他是哪個朝代的人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杜牧是哪個朝代的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杜牧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詩人和古文家。擅長長篇五言古詩和七律。曾任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人稱杜紫微。

  其詩英發俊爽,為文尤縱橫奧衍,多切經世之務,在晚唐成就頗高,時人稱其為“小杜”,以別於杜甫;又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

  杜牧生平簡介

  少年科第

  杜牧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無考。其祖父杜佑正於該年開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據唐人的習慣,被稱為“杜十三”。

  雖然杜牧是宰相之孫,但是由於10歲左右父親就去世,家中並不寬裕,杜牧自己曾說“某幼孤貧”。

  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曾註解《孫子兵法》十三篇。

  少年時期的杜牧已經開始展現他的文學才華和政治抱負。唐敬宗時寫下了著名的諷刺時事的作品《阿房宮賦》。而在寫給幽州節度使劉悟的《上昭義劉司徒書》中更是勸劉悟討伐河朔三鎮,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25歲時,杜牧又寫下了長篇五言古詩《感懷詩》,表達他對藩鎮問題的見解。此時的杜牧已經很有名氣,作品流傳。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參加了進士考試。由於他出身名門,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舉他。其中吳武陵尤其出力。結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績考取進士舉。依據唐朝制度,考取進士後,還要到吏部去應關試,才能得到官職。

  杜牧到長安後,又趕上皇帝主持的制舉考試,杜牧應考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結果被錄取。

  十年幕府吏

  杜牧制策登科後,授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半年後,隨外放江西觀察使的沈傳師做幕僚。根據唐朝慣例,帶京銜大理評事任團練巡官。令人不解的是,唐朝士大夫喜作京官,不願外放,杜牧去江西做幕僚的原因不明。有人推測可能是因為家族關係密切,沈傳師又欣賞杜牧的才華,杜牧盛情難卻,只好答應。

  在洪州江西觀察使府任職兩年左右後,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杜牧隨調任的沈傳師到宣州,直到大和七年四月沈傳師回京任職後,才離開宣州,被淮南節度使牛僧孺所闢到揚州任職。

  在任沈傳師幕僚期間,初次做官的杜牧得到了江西團練副使盧弘止的幫助。日常除了處理公文,很多時候都是在參加宴會等交際活動。杜牧後來追憶此時生活,曾說:“十年為幕府吏,每促束於薄書宴遊間。”

  杜牧到揚州任淮南節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後來轉為掌書記,負責節度使府的公文往來。京銜是監察御史裡行。在揚州,杜牧公事之餘,常常流連於聲色場所,牛僧孺派三十個兵卒換上百姓服裝,跟在後邊,暗中保護。後來杜牧追憶這段時期的生活,寫詩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徵為監察御史,赴長安任職。牛僧孺告訴他生活要檢點,並出示大量杜牧到妓館的帖子:“某夕,杜書記過某家,無恙”、“某夕,宴某家,亦如之”。杜牧大慚,終身感念牛僧孺。八月在東都洛陽上任。因此逃過了十一月的'甘露之變的險惡風波。在這裡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張好好,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在洛陽期間,由於職務清閒,他四處憑弔古蹟,寫下了不少詩篇。

  開成二年(837年),由於弟弟在揚州病重,於是請假去看弟弟。由於弟弟眼疾沉重,為了照顧弟弟,杜牧辭去了官職。但是為了維持生計,他投書宣歙觀察使崔鄲,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京銜殿中侍御史,內供奉。

  在宣州,杜牧交友論詩,直到開成四年(839年)年底才離開宣州,去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

  遷官外放

  開成四年春,杜牧將弟弟安頓在江州堂兄處後,赴長安就任新職。至開成五年,杜牧升官為膳部員外郎。會昌元年(841年)調任比部員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黃州刺史。

  杜牧外放的原因史書上並無記載。杜牧自己認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擠。而李杜兩家為世交,李德裕為何不喜歡杜牧,有人認為是杜牧為人倜儻,不拘小節,與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黨爭,杜牧與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認為是牛黨。

  在黃州任上,杜牧除去了當地的一些苛捐雜稅。但是黃州是一個小州,杜牧在政治上並不得意,自覺政治抱負無法施展,心情比較鬱悶。但是在詩歌創作上反而頗有收穫。內容上既有感慨國事,又有借景抒情;既有思念親人,又有弔古攬勝。體裁則包括了長篇五古、絕句以及律體。這個時期也是他一生中詩歌創作較多的時期。

  會昌四年(844年),杜牧遷池州刺史。在唐武宗滅佛時他表示贊同,認為有權勢的檀越舍財,供奉伽藍,以求減輕罪惡,得以“買福賣罪”。在池州任上,杜牧與從未見面的張祜因同感懷才不遇,成為知己。二人做了一些互相贈答酬和的詩,成為晚唐詩壇的一段佳話。當時詩人鄭谷作詩說:“張生故國三千里,知者惟應杜紫微。”

  會昌六年(846年),杜牧遷睦州刺史。他每一次遷官,離家鄉長安越來越遠,讓杜牧思鄉情切。大中二年,吏部尚書高元裕寫來一封書信慰問,令杜牧非常感激。但是高元裕不久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沒有來得及援引杜牧。同年八月,杜牧終於接到信的任命,被升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杜牧以喜悅的心情赴長安就任。但經過多年官場歷練,杜牧的剛陽之氣已經消退。他動身時,寫了一首《除官歸京睦州雨霽》詩,篇末唱道:

  奼女真虛語 飢兒欲一行

  淺深須揭厲 休更學張綱

  晚年

  杜牧任司勳員外郎不到一年,就因為京官俸祿低,而難以養家請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沒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連上三啟,終於應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認為,杜牧請求外放並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是不滿意朝政,認為自己無法在朝中有所作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憑弔前賢,結識詩友,作了不少詩。一年後,他又被內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到長安第二年,遷中書舍人。這段時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別墅,並且閒暇之時經常在這裡以文會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