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於天下意思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意思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你有沒有閱讀過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於范仲淹有志於天下意思 ,歡迎借鑑!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翻譯和註釋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dàn)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家裡生活貧困、沒有依靠。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天下作為自己責任。他發奮讀書,有時晚上昏沉疲倦,就用涼水洗臉。有時連飯也吃不上,就喝粥讀書。做官後,常常情緒激動地談論天下大事,不顧自身的安危。以至於由於讒言而被貶官,因為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服和食物僅僅自給自足罷了。他經常自己吟誦說:“應當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都享樂之後才享樂”。

  註釋

  1、啖:喝

  2、以:用

  3、食:吃飯

  4、貶:貶官

  5、給(jǐ):供應

  6、讒(chán):說別人壞話。

  7、每(以天下為己任):常常。

  8、既(仕):考取功名後。

  9、妻子:妻子與孩子。

  10、糜:稠粥.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特意為范仲淹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出自《宋名臣言行錄》,講述了范仲淹的勵志故事。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中主要講述范仲淹在年輕的時候就胸有大志,把治理國家當作自己的責任。范仲淹在兩歲的時候父親就過世了,母親後來改嫁,此後家裡非常貧困而沒有依靠。他勤奮苦讀,不分晝夜,晚上學習困了,就用涼水洗臉衝頭,五年中,甚至沒有脫過一次衣服便上床休息睡覺。他白天苦讀甚至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直到太陽快下山才吃一點,僅僅吃粥以維持生活堅持讀書。透過勤奮學習,他領悟到六經的深層含義,便立志造福於天下。在他做官以後,經常激動地談論國事天下事,從而使人趁機說壞話以致被貶官。

  他艱苦磨練自己,從來不多吃肉,妻兒的吃穿總是自給自足。他經常講道“在天下人憂慮之前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而快樂”,這句話出自於他寫的《岳陽樓記》,抒發了范仲淹偉大的愛國精神,成為了范仲淹的'名言,一直為後人緬懷。《范仲淹有志於天下》簡要記錄了范仲淹勤學苦讀、逆境成才的經歷,這也造就了他做官清廉、關心民意、剛正不阿的形象,成為後人品學言行優秀的榜樣,這篇文章被廣泛運用到中學課本中,深得廣大學生的感悟,使之成為中學生的楷模。

  范仲淹變法

  范仲淹變法是宋仁宗慶曆期間的改革。宋仁宗時期官僚體系龐大冗雜,行政效率很低,人民生活貧困,西夏和遼嚴重威脅了西部和北部邊疆地區,北宋處於內憂外患的非常時期。范仲淹變法就是著名的慶曆新政,歷時一年半,是北宋時期有名的軍事家、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主持的,當時范仲淹正任職參知政事。最終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官員接連被貶黜,各項變革也被廢止。

  范仲淹變法最終以失敗結束,但是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尤其為後來王安石變法提供了有效的啟示和借鑑。

  范仲淹出身貧寒,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改嫁。直到他三十歲才得知自己的真實出身,從此離家自立門戶。他性格外柔內剛,心中既有遠大的抱負,又有不喜名利的正義,對於國家大事總是有勇敢諫言,並且在處理政務時有自己獨特的方法。范仲淹變法就是范仲淹憑藉他這遠大的抱負和獨特的處事方法,認真總結了自他從政二十八年來的改革思想,向朝廷呈上了變法的綱領,提出的改革主張約十餘項,如抑僥倖、均公田、擇官長等。

  宋仁宗指示他們“太平”的政治利益的一些新的內容。在慶曆新政失敗後,范仲淹先後被貶至鄧州、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他轉移到潁州(今安徽阜陽)、徐州,不幸病逝,終年64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