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於天下》譯文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譯文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政範公神道碑銘並序》。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范仲淹有志於天下》譯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譯文 篇1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衝頭洗臉。經常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後,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於有人說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作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鍊自己,吃東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自保養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作者介紹:

  歐陽修 (1007~1072年),字永叔,自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漢族,因吉州原屬廬陵 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與唐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仁宗時, 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 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 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 編為《集古錄》。

  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詩歌《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寺村現有歐 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今綿陽南郊亦有其祠堂,名曰六一堂。本文選其《朋黨論》、《五代史伶官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祭石曼卿 文》、《賣油翁》六篇;選其詞《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訴衷情(清晨簾幕卷秋霜)》、《踏莎行(候館殘梅)、《生杳子(去年元月時)》、《朝中措 (平山欄檻倚晴空)》、《蝶戀花(家庭院深深幾許)》六首;先其詩《戲答元珍》和《畫眉鳥》二首。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譯文 篇2

  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靠,再適常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翻譯: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註釋:

  1、孤: 幼年失去父親,現指孤兒失去雙親。

  2、再適長山朱氏:改嫁到長山姓朱的人家。適,出嫁。再,第二次

  3、知其世家: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世家:家世。

  4、既:等……之後。

  5、去:離開。

  6、之:到,往。

  7、南都:指應天府,及河南商丘。這裡的南都學舍為當時著名學舍。

  8、嘗:曾經。

  9、就寢:上床睡覺。

  10、日昃zè:太陽偏西。昃:日偏西。

  11、或:有時。

  12、昏怠:昏沉睏倦。

  13、輒zhé:往往。通常翻譯為:就

  14、沃面:洗臉沃:用水淋洗,這裡指“洗”。

  15、六經:指《詩》、《書》、《禮》、《易》、《樂》、《春秋》。

  16、旨:要義。

  17、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8、依:依靠。

  19、以:以......作為;用

  20、誦:吟誦。

  21、長山:古地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