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經典語錄(精選140句)

佛經經典語錄(精選140句)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通常是用於說明一段時間內某人的所說句子和語言特徵等。那什麼樣的語錄才是走心的語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佛經經典語錄,歡迎大家分享。

  佛經經典語錄 篇1

  1、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故。

  2、不以有行,亦不以無行。

  3、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4、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5、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6、以精進力,身無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

  7、於一切相,離一切相,即是無相。

  8、但於一切一切法,不作有無見,即見法也。

  9、一切無心無住著,世出世法莫不皆爾。

  10、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11、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法,總在心源。

  12、諸行性相,悉皆無常。

  13、能常省察,則一句亦有餘,不能省察,縱將一大藏經用完也無用處。

  14、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15、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6、一切處無心者,即修菩提、解脫、涅盤、寂滅、禪定乃至六度,皆見性處。

  17、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18、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19、念念無相,念念無為,即是學佛。

  20、疾苦在身,宜善攝心,不為外境所搖,中心亦不起念。

  21、從外入者不是家珍,從內發者,方謂真慧。

  22、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

  23、諸行是常,無有是處;汝但一切處無心,即無諸行,亦無無行。

  24、但能無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無心,累劫修行,終不成道。

  25、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

  26、愛尚語錄: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27、佛祖奚以異於人,而所以異於人者,能自護心念耳。

  28、向外馳求,不知攝心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

  29、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勞更覓佛,倘於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會,則墮在骨董袋中。

  30、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31、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32、次於自身善起防護,不應放逸,於剎那中有少動念,應當觀察,以正智鉤制令正住。

  33、道人非同善人,如鶴立雞群,勁挺自持,不順人情,超群脫俗。

  34、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35、無明不過是本性中緣起之幻相。

  36、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37、佛語經典語錄: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38、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其天。

  39、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40、信得心及,見得性徹於日用中無絲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

  41、本淨明心非別處,惟在眾生妄心中。

  42、佛法無多子,長遠心難得,學道如初心,作佛也有餘,始終總不變,真是大丈夫。

  43、一切如來本起因底,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

  44、忍苦扞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45、如是靜慮,一切有情,發心非難,常時不懈,能成就者,是則為難。

  46、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

  47、真心應物,不生分別。

  48、邪正煩惱,同一性空,分別假相,妙心現影。

  49、菩提本自性,性淨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無可作相。

  50、菩薩心如虛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貪著。

  51、菩薩心無取捨,如大月輪,圓滿寂靜,即是涅盤。

  52、但悟一心,更無少法可得。

  53、無量善事,菩提道業,因一事增,謂不放逸。

  54、做工夫全仗精進之力,真正辦道人,無剪爪之工。

  55、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56、真心是菩薩淨土。

  57、來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觀此,未免心冷。

  58、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

  59、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

  60、一切皆為虛幻。

  佛經經典語錄 篇2

  1.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2.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

  3.眾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獄。

  4.菩薩觀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國。

  5.心中無三毒者,是名國土清淨。

  6.言若離相,言亦名解脫;默若著相,默即是繫縛。

  7.離心者,非是遠離於心,但使不著心相。

  8.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9.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10.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11.一心有滯,諸法不同。

  12. 唸佛人心清淨,淨心念佛淨心聽;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無非心淨定。

  13.淨律淨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無別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14.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

  15.凡迷者,迷於悟;悟者,悟於迷。

  16.心無去來,即入涅盤。是知涅盤,即是空心。

  17.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18.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9.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20.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21.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22.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23.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4.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

  25.佛法在日用處,吃茶吃飯處,語言相問處。

  26.自性發時,業識來空。

  27.自見性者一切業障剎那滅卻。

  28.現定見聞覺知是法,法離見聞覺知,非達法也。

  29.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盤。

  30.但性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31.寂靜不生,放曠縱橫,所作無滯,去住皆平。

  32.杯子撲落地,響宣告瀝瀝,虛空粉碎也,狂心當下息。

  33.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名自在人。

  34.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

  35.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

  36.認得心性,可說不思議。

  37.但有諸見,即是無邊身。若有見處,即名外道。

  38.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39.真性心地藏,無頭亦無尾,應緣而化物,方便呼為智。

  40.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41.夫法本無法,一落言詮,即非實義。

  42.息念忘慮,佛自現前。

  43.舉心動念,即乖法體,即為著相。

  44.是身如電,年年不住。

  45.心之與性,迷即別,悟即不別。

  46.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

  47.佛本是自心作,那得向文字中求。

  48.佛者,心清淨是。法者,心光明是。道者,處處無礙淨光是。

  49.聲聞住空修空被空縛,修定住定被定縛,修靜住靜被靜縛,修寂住寂被寂縛。

  50.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日,為他閒事長無明。

  51.綠水無憂,因風皺面;青山不老,為雪白頭。

  52.向外馳求即是「迷」,迴光返照就是「密」。

  53.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沉淪。

  54.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山。

  55.禪非語文可闡揚,祛除妄心能品嚐,人人心中皆有禪,心外覓禪空自忙。

  56.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天天愜意。

  57.但求一席安心地,誰與龍蛇論是非。

  58.生計恰為一野鶴,粗疏飲啄總隨緣。

  59.天地原為一逆旅,江湖何處是吾家。

  60.心中自有菩提意,窗外秋山始入簾。

  佛經經典語錄 篇3

  1.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2.為自己求解脫,還是沒有忘掉“我”,真正想解脫的人,完全為眾生,為度眾生而成佛。

  3.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4.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6.心中裝滿著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7.不要總是牽掛,放不下,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福報,盡到你的責任和義務就行了。

  8.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的容忍。

  9.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災禍橫生,多看看橫死在你刀下的眾生又有多少?

  10.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1.念觀世音菩薩是念一切諸佛菩薩的慈悲;念地藏菩薩是念一切諸佛菩薩的願力;念文殊菩薩是念一切諸佛菩薩的智慧;念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念一切佛就是念一尊佛。

  12.現代人中,學佛的人多,但如理如法修學的人少。

  13.認識到我們的所見所聞都是假象,認識到此生都是虛幻,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佛法的真相。

  14.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5.若人慾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6.幫助我們修心的方法,幫助我們離苦得樂的方法叫佛法。

  17.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18.除了你的心,到哪裡去找佛?

  19.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20.很多人信佛,學佛都是形式上的,真正信佛了,相信因果,就不會有什麼想不通的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