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國的古詩及譯文

有關愛國的古詩及譯文

  愛國詩是我國古典詩詞中最濃烈奔放的一枝奇葩,充分展現了我國曆代詩人熾烈的愛國情懷。本文就來分享一篇有關愛國的古詩及譯文,歡迎大家閱讀!

  《出塞》

  清代:徐錫麟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譯文

  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

  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

  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

  何必考慮把屍體運回家鄉。

  註釋

  ①環:與“還”同音,古人常用作還鄉的隱語。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統治者。玉關:即甘肅玉門關,漢時為出塞要道。

  ③沙場:本指平沙曠野,後多指戰場。古人有詩云:“沙場烽火連胡月。”

  ④馬革裹屍:英勇作戰,戰死於戰場。《後漢書·馬援傳》:方今匈奴、烏桓,尚在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英譯

  Mist veils the cold stream, and moonlight the sand, as I moor in the shadow of a river-tavern,

  Where girls, with no thought of a perished Kingdom, gaily echo a song of courtyard flowers.

  註釋

  ①選自馮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發源於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lì)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②[泊]停泊。

  ③[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④[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宋·辛棄疾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譯文】:

  鬱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裡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註釋】:

  ⑴菩薩蠻:詞牌名。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萬安縣南六十里。

  ⑶鬱孤臺: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又稱望闕臺,因“隆阜鬱然,孤起平地數丈”得名。清江:贛江與袁江合流處舊稱清江。

  ⑷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為漢唐故都。此處代指宋都汴京。

  ⑸愁餘:使我發愁。

  (6)無數山:很多座山。

  (7)鷓鴣:鳥名。傳說其叫聲如雲“行不得也哥哥”,啼聲悽苦。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