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會接觸到古詩詞賞析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關於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1

  月下獨酌

  唐代詩人: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註釋

  1、將:偕,和。

  2、相期:相約。

  3、雲漢:天河。

  譯文

  準備一壺美酒,擺在花叢中間, 自斟自酌無親無友,孤獨一人。 我舉起了酒杯邀請妖媚的明月, 低頭窺見身影,共飲已有三人。 月兒,你那裡曉得暢飲的樂趣? 影兒,你徒然隨偎我這個孤身! 暫且伴隨玉兔,這無情瘦影吧, 我應及時行樂,趁著春宵良辰。 月聽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進, 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滾。 清醒之時,咱們儘管作樂尋歡, 醉了之後,免不了要各自離散。 月呀,願和您永結為忘情之友, 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

  賞析

  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詩 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由孤獨到不孤獨,由不孤獨到孤獨,再由孤獨到不孤獨的 一種複雜感情。李白仙才曠達,物我之間無所容心。此詩充分表達了他的胸襟。詩首四句為第一 段,寫花、酒、人、月影。詩旨表現孤獨,卻舉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 月不解飲,影徒隨身,仍歸孤獨。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從月影上發議論,點出 “行樂及春”的題意。最後六句為第三段,寫詩人執意與月光和身影永結無情之遊, 並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全詩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現了他 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性格。邀月對影,千古絕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樂,背面看,卻極度淒涼。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2

  【原文】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鑑賞】

  這首詩約作於天寶三載(744),時李白在長安。詩人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傅庚生《中國文學欣賞舉隅》:"花間有酒,獨酌無親;雖則無親,邀月與影,乃如三人;雖如三人,月不解飲,影徒隨身;雖不解飲,聊可為伴,雖徒隨身,亦得相將。及時行樂,春光幾何?月徘徊,如聽歌;影零亂,如伴舞。醒時雖同歡,醉後各分散;聚時似無情,情深得永結;雲漢邈相期,相親慰獨酌。此詩一步一轉,愈轉愈奇,雖奇而不離其宗。青蓮奇才,故能爾爾,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3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註釋:

  ①成三人: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好合成三人。

  ②既:且。

  ③將:和。

  ④及春:趁著青春年華。

  ⑤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⑥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⑦相期:相約。

  ⑧交歡:一起歡樂。

  ⑨邈:遙遠。

  ⑩雲漢:銀河。

  譯文:

  在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我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暫時伴著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及時歡娛。我吟誦詩,月亮伴隨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隨我蹁躚。清醒時我與你一同分享歡樂,沉醉便再也找不到你們的蹤影。讓我們結成永恆的友誼,來日相聚在浩邈的雲天。

  賞析:

  詩描寫月下獨酌情景。月下獨酌,本是寂寞的,但詩人卻運用豐富的想像,把月亮和自己的身影湊合成了所謂的“三人”。又從“花”字想到“春”字,從“酌”到“歌”、“舞”,把寂寞的環境渲染得十分熱鬧,不僅筆墨傳神,更重要的是表達了詩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曠達不羈的個性和情感。

  從表面上看,詩人好象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充滿著無限的淒涼。詩人孤獨到了邀月和影,可是還不止於此,甚至連今後的歲月,也不可能找到同飲之人了。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約好在天上仙境再見。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4

  月下獨酌原文

  作者: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譯文及註釋

  譯文

  提一壺美酒擺在花叢間,自斟自酌無友無親。

  舉杯邀請明月,對著身影成為三人。

  明月當然不會喝酒,身影也只是隨著我身。

  我只好和他們暫時結成酒伴,要行樂就必須把美好的春光抓緊。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亂。

  醒時一起歡樂,醉後各自分散。

  我願與他們永遠結下忘掉傷情的友誼,相約在縹緲的銀河邊。

  註釋

  1.酌:飲酒。獨酌:一個人飲酒。

  2.間:一作“下”,一作“前”。

  3.無相親:沒有親近的人。

  4.“舉杯”二句:我舉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飲,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說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為三人。

  5.既:已經。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國魏嵇康《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將:和,共。

  8.及春:趁著春光明媚之時。

  9.月徘徊:明月隨我來回移動。

  10.影零亂:因起舞而身影紛亂。

  11.同交歡:一起歡樂。一作“相交歡”。

  12.無情遊:月、影沒有知覺,不懂感情,李白與之結交,故稱“無情遊”。

  13.相期邈(miǎo)雲漢:約定在天上相見。期:約會。邈:遙遠。雲漢:銀河。這裡指遙天仙境。“邈雲漢”一作“碧巖畔”。

  月下獨酌賞析

  佛教中有所謂“立一義”,隨即“破一義”,“破”後又“立”,“立”後又“破”,最後得到辨析方法。用現代話來說,就是先講一番道理,經駁斥後又建立新的理論,再駁再建,最後得到正確的'結論。關於這樣的論證,一般總有雙方,相互“破”、“立”。可是李白這首詩,就只一個人,以獨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詩情波瀾起伏而又近似於天籟,所以一直為後人傳誦。

  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過來,連他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這是“立”。

  可是,儘管詩人那樣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至於那影子,雖然像陶潛所說的“與子相遇來,未嘗異悲悅,憩蔭若暫乖,止日終不別”(《影答形》),但畢竟影子也不會喝酒;詩人姑且暫時將明月和身影作伴,在這春暖花開之時(“春”逆挽上文“花”字),及時行樂。“顧影獨盡,忽焉復醉。”(陶潛飲酒詩序)這四句又把月和影之情,說得虛無不可測,推翻了前案,這是“破”。

  詩人已經漸漸進入醉鄉了,酒興一發,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傾聽佳音;舞時詩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動零亂,好像在他共舞。醒時相互歡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四句又把月光和身影,寫得對詩人一往情深。這又是“立”。

  最後二句,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然而“月”和“影”畢竟還是無情之物,把無情之物,結為交遊,主要還是在於詩人自己的有情,“永結無情遊”句中的“無情”是破,“永結”和“遊”是立,又破又立,構成了最後的結論。

  題目是“月下獨酌”,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表現出一種由獨而不獨,由不獨而獨,再由獨而不獨的複雜情感。表面看來,詩人真能自得其樂,可是背面卻有無限的淒涼。詩人曾有一首《春日醉起言志》的詩:“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盼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其中“一鳥”、“自傾”、“待明月”等字眼,表現了詩人難以排解的孤獨。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還不算,甚至於以後的歲月,也休想找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遊,並且相約在那邈遠的上天仙境再見。結尾兩句,點盡了詩人孤獨、冷清的感受。

  李白的古詩《月下獨酌》賞析5

  [唐]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註釋:

  1、三人:指自己本身與影、月。

  2、不解:不懂,不會。

  3、將:和,共。

  4、無情遊:指超乎塵世俗情的交遊。

  5、邈(miǎo):遙遠。雲漢:天河,此指天上仙境。

  賞析:

  李白愛酒,愛得特別。李白愛月,也愛得特別。大概是酒的催化,使這位酒仙詩情噴薄;或許是月的神秘,誘這位詩仙奇思迸發。月下獨酌,舉杯澆愁愁更愁,本是極孤獨苦悶極寂寞無聊的事,作者卻“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飲,煞是熱鬧!月、影本是無知無情之物,作者偏要它“月徘徊”、“影零亂”、“同交歡”,併發誓“永結無情遊”,視為知己,引為同調,與卑鄙齷齪的塵世相比,真可謂是“無情”勝“有情”了。孫洙評曰:“題本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覆推勘,愈形其獨。”(《唐詩三百首》卷一)“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其二)一種巨大的孤獨感使我們的詩人“脫口而出,純乎天籟”(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二),從而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這種無與倫比的孤獨感,成就了這位千古奇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