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材理解:《四時田園雜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古詩兩首》教材理解:《四時田園雜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

  教材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這兩首古詩描寫的都是夏日情景。讀著這些詩句,頓覺清新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濃郁的夏日情景洋溢在字裡行間。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范成大晚年退居家鄉吳縣(今屬江蘇)時,以農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和農民的甘苦哀樂為題材,寫了總題為《四時田園雜興》七絕組詩六十首,描寫了田園生活之樂。本文選自其中一首,描寫了農村恬淡祥和的自然風光。初夏正是梅子金黃、杏子肥的時節,麥穗揚著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夏天日長,籬落邊無人過往,大家都在田間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飛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的作者是蘇軾。作者描寫了自己在望湖樓上飲酒時,所見到的西湖山雨欲來和雨過天晴後的景色。作者先從暴雨來臨前寫起,其景象是天上黑雲翻滾,就像濃濃的墨汁在天邊翻轉,遠處的山巔在翻騰的烏雲中依稀可辨。這個時候,如注的驟雨已經來到。大雨裹挾著白色的雨點砸在船上,水花四濺,彷彿千萬顆珍珠,從天上傾倒而下。正在人們感受暴雨的壯觀場面時,一陣狂風席地捲來,一下子吹散了烏雲和大雨。雲開日出,望湖樓下水面平靜如鏡,空氣清新,遠遠望去,水天一色。詩人善於渲染氣氛,從陰雲壓近湖面、急雨驟降的壯闊,寫到煙消雲散、雨過天晴,用筆跌宕起伏,而又從容不迫。描寫天氣變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頗有戲劇性場面。尤其是“白雨跳珠亂入船”一句,最為傳神。作者自己非常欣賞這首詩,他50歲時再到杭州,特意又寫詩說:“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足見他對這首詩的喜愛。

  本課的學習重點是理解詩詞的'意思,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去感受夏日的田園生活,欣賞夏日的美景。

  建議本課教學用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古詩的教學,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啟發誘導學生自己去誦讀、思考、領會,掌握閱讀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能力。預習時,教師可讓學生藉助拼音把兩首詩多讀幾遍,說說透過預習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之處,以利於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重點字詞。如,可透過、看插圖理解,用揣摩詩句的方法理解,或聯絡已知解決疑難。鼓勵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把古詩的學習和自己的生活經驗聯絡起來感知,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感情。

  《四時田園雜興》中描寫了四種植物:梅子、杏子、麥子和油菜。從這些植物的長勢和蜻蜓、蝴蝶的活動中,可以知道這是初夏季節。麥花:麥子抽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曆四五月間。菜花:指油菜花,鮮黃色,農曆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日長:夏至白晝最長。籬落:籬笆。蛺蝶:蝴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又名“看經樓”。五代時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邊昭慶寺前。翻墨:指黑雲籠罩,翻滾如墨。遮:遮蓋,掩蓋。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卷地風:風從地面捲起。水如天:遠遠望去,水天一色,連成一片。

  課後練習第1題:引導學生透過朗讀、背誦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和培養想象力是古詩教學的重點。學生學習詩文的過程,也就是學生誦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古詩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中讓學生記誦積累。應當指導學生採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朗讀古詩,要讀出詩的節奏、韻腳和感情,要求邊讀邊想象,進入古詩描繪的境界,感受到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指導背誦,可運用形象的記憶方法。課後練習第2題:帶點詞語的理解,要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情景。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肥”指梅子果實碩大、飽滿。“稀”是指油菜花稀少,這是因農曆四五月間菜花落花結子。這樣的“肥”和“稀”,皆因植物的成熟。在“肥”、“稀”的靜態對比中,我們看到初夏豐收在望的景象。)“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黑雲翻墨”指墨黑的烏雲就像打翻的墨汁。“白雨跳珠”指雨點就像跳躍的白色珍珠。黑色的雲和白珍珠似的雨點的動態對比,使我們感受到暴雨來得快,看到暴雨中西湖的美景。)課後練習第3題:讓學生積累描寫夏日的詩句。記背時,可以讓學生記記作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