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上冊《送元二使安西》古詩詞鑑賞

小學四年級上冊《送元二使安西》古詩詞鑑賞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詩人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這首詩有哪些藝術特色?為何會被那麼多人傳唱。接下來,語文小編跟您一起領略這首詩歌的藝術魅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

  1.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2.使:出使。

  3.安西:指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4.渭城: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5.朝雨:早晨下的雨。

  6.浥(y):溼。

  7.客舍:旅店。

  8.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賞析】

  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邊疆的詩。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 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兩句寫送別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清晨,渭城客舍,自東向西一直延伸、不見盡頭的驛道,客舍周圍、驛道兩旁的柳樹。這一切,都彷彿是極平常 的眼前景,讀來卻風光如畫,抒情氣氛濃郁。“朝雨”在這裡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 馳,塵上飛揚,而現在,朝雨乍停,天氣清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浥輕塵”的“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 處,彷彿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

  客舍,本是羈旅者的伴侶;楊柳,更是離別的象徵。選取這兩件事物,自然有意關合送別。它們通常 總是和羈愁別恨聯結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灑洗而別具明朗清新的風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塵飛揚,路旁柳色不免 籠罩著灰濛濛的塵霧,一場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說“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來。總之,從清朗的天宇,到潔淨的道路,從青青的 客舍,到翠綠的楊柳,構成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這場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相反地,倒是透露出 一種輕快而富於希望的情調。“輕塵”、“青青”、“新”等詞語,聲韻輕柔明快,加強了讀者的這種感受。

  絕句在篇幅上受到嚴格限制。這首詩,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勤話別,以及啟程時如何依依不捨,登程後如何矚目遙望,等等,一概 捨去,只剪取餞行宴席即將結束時主人的勸酒辭:再幹了這一杯吧,出了陽關,可就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詩人象高明的攝影師,攝下了最富表現力的鏡頭。宴席已 經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釀滿別情的酒已經喝過多巡,殷勤告別的話已經重複過多次,朋友上路的時刻終於不能不到來,主客雙方的惜別之情在這一瞬間都到達了頂 點。主人的這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表現。

  三四兩句是一個整體。要深切理解這臨行勸酒中蘊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陽關”。處於河西走廊盡西頭的陽關,和它北面的玉門關相對,從漢代 以來,一直是內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國勢強盛,內地與西域往來頻繁,從軍或出使陽關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嚮往的壯舉。但當時陽關以西還是窮荒絕 域,風物與內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陽關”,雖是壯舉,卻又不免經歷萬里長途的跋涉,備嘗獨行窮荒的艱辛寂寞。因此,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就象 是浸透了詩人全部豐富深摯情誼的一杯濃郁的感情瓊漿。這裡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而且包含著對遠行者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包含著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對於送行者來說,勸對方“更盡一杯酒”,不只是讓朋友多帶走自己的一分情誼,而且有意無意地延宕分手的時間,好讓對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陽關無故人” 之感,又何嘗只屬於行者呢?臨別依依,要說的話很多,但千頭萬緒,一時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種場合,往往會出現無言相對的沉默,“勸君更盡一杯酒”,就是不 自覺地打破這種沉默的方式,也是表達此刻豐富複雜感情的方式。詩人沒有說出的比已經說出的要豐富得多。總之,三四兩句所剪取的雖然只是一剎那的情景,卻是 蘊含極其豐富的一剎那。

  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最有普遍性的離別。它沒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摯的惜別之情,這就使它適合於絕大多數離筵別席演唱,後來編入樂府,成為最 流行、傳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離別詩鑑賞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

  這是一首極負盛名的送別之作。它曾被譜入樂曲,稱為《渭城曲》或《陽關曲》(《陽關三疊》),在唐、盛時代廣泛流傳。安西指唐代的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境內。渭城在長安附近。陽關在今甘肅敦煌西南,為自中原赴西北必由之路。當時行人到西北去,都要經渭城,出陽關(或玉門關)。此詩所寫,即詩人送別友人的情景。在唐代,西北地區與中原的經濟、文化交流十分頻繁,各民族之間也經常有政治上的交涉,軍事上的衝突,因此,往來道途的人很多,而在當時,兩地的生活水平、風俗習慣,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當親友到這種遼遠艱苦的地方去工作,人們自然會更多更深地表示自己的殷勤惜別之情,如這首詩所寫的。 從詩中可以看出,元二並非離家作客,而是已經遊宦長安,這一次,又奉使到更遠的西安去。王維也是在遊宦之中,並非居家,這一次,乃是客中送客。元二從長安出發,王維送到渭城,置酒餞別,詩即從渭城風物寫起。 前兩句佈景。地是渭城,時是早上,細雨濛濛,沾溼了微細的城土。天氣不好,增加了旅途的困難,當然也就增加了別離的悵惋。客舍寫明客中送客,並顯示遠送渭城,暫留復別的情況。古人送別,都要折柳為贈,所以柳色青青,見之不免觸目驚心。朝雨畫出悽清之景,新柳勾起離別之情,只寫景物,而別情已有豐富的暗示。 後兩句抒情。使命在身,分手在即,雖然遠送,勢難再留,這時,也沒有其它的辦法,只能勸元二再飲一杯,再待一會而已。用一“更”字,則此前之殷勤勸酒,此刻之留戀不捨,此後之關切懷念,都體現了出來。所以這一個字的容量是很大的。為什麼如此地殷勤、留戀、關切呢?因為元二一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象自己這樣的知心朋友了,何況他還越走越遠,要到安西呢?從此以後舉目無親,還是在故人面前多飲一杯吧。只這廖廖十四個字,就將好友之間的真摯情誼,抒寫無餘。言簡意賅,語淺情深,正是這首詩的成功之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