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

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

  春風清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靜聽心靈的聲音,四月的天空韻染了芳菲的故事。一份份生日祝福讓我陶醉在美麗的春日裡,與溫暖有約,與陽光相伴,與真情相依。小編為你整理了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但願對你有參考作用哈。

  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 1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註釋惠崇:北宋名僧能詩善畫,《春江晚景》是他的畫作,共兩幅,一幅是鴨戲圖,一幅是飛雁圖。蘇軾的題畫詩也有兩首,這首是題鴨戲圖的詩。

  蔞蒿:一種生長在窪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莖高四、五尺,剛生時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釋: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黃色,可入藥)

  蘆芽:蘆葦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魚的一種,學名“魨”,肉味鮮美,但是卵巢和肝臟有劇毒。產於我國沿海和一些內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上:指魚逆江而上。

  譯文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灘上已經長滿了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了,而這恰是河豚從大海迴歸,將要逆江而上產卵的季節。

  賞析

  惠崇是個和尚,宋代畫家。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畫已經失,這首詩有的版本題作《春江晚景》,現已經無從考證。

  畫以鮮明的形象,使人有具體的視覺感受,但它只能表現一個特定的畫面,有一定的侷限性。而一首好詩,雖無可視的影象,卻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讀者進入一個透過蘇軾獨特構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彌補某些畫面所不能表現的東西。

  這首題畫詩既保留了畫面的形象美,也發揮了詩的長處。蘇軾用他饒有風味、虛實相間的筆墨,將原畫所描繪的春色展現得那樣令人神往。在根據畫面進行描寫的同時,蘇軾又有新的構思,從而使得畫中的優美形象更富有詩的感情和引人入勝的意境。

  好的題畫詩,既要扣合繪畫主題,又不能拘於畫面內容,既要能再現畫境,同時又能跳出畫外,別開生面,離開繪畫而不失其獨立的藝術生命。蘇軾這首詩可以說做到了這一點。詩的前三句詠畫面景物,最後的一句是由畫面景物引起的聯想。整首詩又如同蘇軾即景言情,當下所得,意象妙會而自然。說前三句再現畫境,其實兩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溫度)、“鴨先知”(知覺)云云,是不能直接畫出的。詩能描寫如畫,詩詠物性物理又過於畫。這是因為繪畫屬於視覺藝術,而詩是語言藝術,有著表現上的絕對自由。最後的一句進一步發揮聯想,在前三句客觀寫景的基礎上作出畫中景物所屬時令的判斷,從而增添了南方風物之美的豐富感覺,這更是畫所不能的。有關河豚的應時風味,梅堯臣《範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一詩寫首:“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歐陽修《六一詩話》說:“河豚常出於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蘇軾先從身邊寫起:初春,大地復甦,竹林已經被新葉染成一片嫩綠,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樹上也已經綻開了三兩枝早開的桃花,色彩鮮明,向人們報告春的資訊。接著,蘇軾的視線由江邊轉到江中,那在岸邊期待了整整一個冬季的鴨群,早已經按捺不住,搶著下水嬉戲了。

  然後,蘇軾由江中寫到江岸,更細緻地觀察描寫初春景象:由於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潤,滿地的蔞蒿長出新枝了,蘆芽兒吐尖了;這一切無不顯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憐愛。蘇軾進而聯想到,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時節,引人更廣闊地遐想。全詩洋溢著一股濃厚而清新的生活氣息。

  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 2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遼西作》

  唐·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徵兵。

  露重寶刀溼,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

  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

  茅茨疏易溼,雲霧密難開。

  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幷州》

  唐·韓偓

  戍旗青草接榆關,雨裡幷州四月寒。

  誰會憑闌潛忍淚,不勝天際似江干。

  《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晚桃》

  唐·劉長卿

  四月深澗底,桃花方欲然。

  寧知地勢下,遂使春風偏。

  此意頗堪惜,無言誰為傳。

  過時君未賞,空媚幽林前。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村景即事》

  宋·范成大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客中初夏》

  宋·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蝶戀花》

  宋·張孝祥

  君泛仙槎銀海去。

  後日相思,地角天涯路。

  草草杯磐深夜語。

  冥冥四月黃梅雨。

  莫拾明珠並翠羽。

  但使邦人,愛我如慈母。

  待得政成民按堵。

  朝天衣袂翩翩舉。

  《浣溪沙》

  元·善住

  簾卷薰風夏日長。幽庭脈脈橘花香。

  閒看稚子引鴛鴦。四月雨涼思御夾,

  三吳麥秀欲移秧。不知身在水雲鄉。

  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 3

  《和微之四月一日作》

  唐代:白居易

  四月一日天,花稀葉陰薄。

  泥新燕影忙,蜜熟蜂聲樂。

  麥風低冉冉,稻水平漠漠。

  芳節或蹉跎,遊心稍牢落。

  春華信為美,夏景亦未惡。

  颭浪嫩青荷,重欄晚紅藥。

  吳宮好風月,越郡多樓閣。

  兩地誠可憐,其奈久離索。

  賞析

  春末夏初的四月,作者和好友分居兩地,“麥風低冉冉,稻水平漠漠。”麥子在北方,水稻在南方,吳國越國更是對立的'兩個國家,作者和朋友看著不同的風景,看著不同的風土人情,“兩地誠可憐,其奈久離索。”初春已經過去,遊玩賞景的心情突然低落起來,兩地分居,實在難受。

  描寫四月春天的古詩 4

  鄉村四月

  作者:翁卷

  綠遍山野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譯文

  山陵、原野間草木茂盛,遠遠望去,一片蔥鬱。稻田裡的色彩與天光交相輝映,滿目亮白。杜鵑聲聲啼叫,天空中煙雨濛濛,大地一片欣欣向榮。

  四月到了,農民都開始忙起了活兒,村裡沒有一個人閒著。他們剛剛結束了種桑養蠶的事情又開始插秧了。

  賞析

  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今樂清市淡溪鎮)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前呼後應,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綠的,原野是綠的,綠的樹,綠的草,綠的禾苗,展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個綠色主宰的世界。在綠色的原野上河渠縱橫交錯,一道道洋溢著,流淌著,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滿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舉目望去,綠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籠罩在淡淡的煙霧之中。那是霧嗎?煙嗎?不,那是如煙似霧的濛濛細雨,不時有幾聲布穀鳥的呼喚從遠遠近近的樹上、空中傳來。詩的前兩句描寫初夏時節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廣闊的,筆觸是細膩的;色調是鮮明的,意境是朦朧的;靜動結合,有色有聲。“子規聲裡雨如煙”,如煙似霧的細雨好像是被子規的鳴叫喚來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喂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拓展:翁卷簡介

  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樂清(今屬浙江)人。工詩,為“永嘉四靈”之一。曾領鄉薦(《四庫提要》作“嘗登淳佑癸卯鄉薦”,《樂清縣誌》承此,而近人以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個甲子。衡諸翁卷生平,前者過早,後者過盡,疑都不確),生平未仕。以詩遊士大夫間。有《四巖集》,《葦碧軒集》。清光緒《樂清縣誌》卷八有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