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的鑑賞

詩詞的鑑賞

詩詞的鑑賞1

  詩意

  這首絕句看起來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構成統一的意境,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

  《絕句》翻譯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白鷺整齊地直衝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賞析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詩詞的鑑賞2

“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這兩句是說,微風吹拂,細雨飄灑,小竹翠綠,顯得美好潔淨;經雨沾溼的池中紅荷,散出微微清香。兩句分詠風雨,是凝鍊精警的“互文”。前句風中有雨,從“淨”字可以體味,後句雨中有風,從“香”字可以會心。即雨洗筱淨,風飄荷香。“含”“浥”二字用得極細膩,雨細風微盡蘊其中。意藉豐富,形式精工。疊字運用極為工妙,平添了音韻之美。這聯詩向稱千古名句。

  出自杜甫《狂夫》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淨,雨裛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恆飢稚子色淒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註釋

  ①翠筱:翠竹。

  ②娟娟:美好的樣子。

  ③淨:竹色光潔。

  ④浥:沾溼。

  ⑤紅蕖:紅色荷花。

  ⑥冉冉:婉柔的樣子。

  譯文

  萬里橋西邊就是我的破草房,沒幾個人來訪,百花潭與我相伴,隨遇而安,這就是滄浪。和風輕輕擁著翠綠的竹子,秀美光潔,飄雨慢慢洗著粉紅的荷花,陣陣清香。當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闊就變臉,早與我斷的來往,長久飢餓的小兒子,小臉淒涼,讓我愧疚而感傷。我這老骨頭快要扔進溝裡了,無官無錢只剩個狂放,自己大笑啊,當年的狂夫老了卻更狂!我就這麼狂!

  賞析

  《狂夫》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居住環境,在飽經喪亂後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曠放。頷聯寫浣花溪的美麗景色,與頸聯寫自己靠人接濟,一旦故人音信斷絕,一家人就不免捱餓的淒涼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卻還在興致勃勃地讚美美麗的自然風光,更顯狂態。尾聯寫出這種飽經患難,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的打擊,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義。

  這首七律作於杜甫客居成都時。詩題為“狂夫”,當以寫人為主,詩卻先從居住環境寫來。

  成都南門外有座小石橋,名“萬里橋”。過橋向東,就來到“百花潭”,這一帶地處水鄉,景緻幽美。當年杜甫就在這裡營建草堂。飽經喪亂之後有了一個安身立命之地,他的心情舒展乃至曠放了。首聯“即滄浪”三字,暗寓《漁夫》“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句意,逗起下文疏狂之意。“即”字表示出知足的意味,“豈其食魚,必河之魴”,有此清潭,又何必“滄浪”呢。“萬里橋”與“百花潭”,“草堂”與“滄浪”,略相映帶,似對非對,有形式天成之美;而一聯之中涵四專名,由於它們展現極有次第,使讀者目接一路風光,而境中又略有表意(“即滄浪”),便令人不覺痕跡。“萬里”、百花”這類字面,使詩篇一開頭就不落寒儉之態,為下文寫“狂”預作鋪墊。

  這是一個斜風細雨天氣,光景別饒情趣:翠竹輕搖,帶著水光的枝枝葉葉明淨悅目;細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嬌豔,而微風吹送,清香可聞。頷聯結撰極為精心,寫微風細雨全從境界見出。“含”“裛”兩個動詞運用極細膩生動。“含”比通常寫微風的“拂”字感情色彩更濃,有小心愛護意味,則風之微不言而喻。“裛”通“浥”,比洗、灑一類字更輕柔,有“潤物細無聲”的意味,則雨之細也不言而喻。兩句分詠風雨,而第三句風中有雨,這從“淨”字可以體味(雨後翠篠如洗,方“淨”);第四句雨中有風,這從“香”字可以會心(沒有微風,是嗅不到細香的)。這也就是通常使詩句更為凝鍊精警的“互文”之妙了。兩句中各有三個形容詞:翠、娟娟(美好貌)、淨;紅、冉冉(嬌柔貌)、香,卻安置妥貼,無堆砌之感;而“冉冉”、“娟娟”的疊詞,又平添音韻之美。要之,此聯意蘊豐富,形式精工,充分體現作者的“晚節漸於詩律細”。

  前四句寫草堂及浣花溪的美麗景色,令人陶然。然而與此並不那麼和諧的是詩人現實的生活處境。初到成都時,他曾靠故人嚴武接濟,分贈祿米,而一旦這故人音書斷絕,他一家子免不了捱餓。“厚祿故人書斷絕”即寫此事,這就導致“恆飢稚子色淒涼”。“飢而日恆,虧及幼子,至形於顏色,則全家可知”(蕭滌非《杜甫詩選》),這是舉一反三、舉重該輕的手法。頸聯句法是“上二下五”,“厚祿”、“恆飢”前置句首顯著地位,從聲律要求說是為了粘對,從詩意看,則強調“恆飢”的貧困處境,使接下去“欲填溝壑”的誇張說法不至有失實之感。

  “填溝壑”,這是何等嚴酷的生活現實。要在凡夫俗子,早從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卻不如此,他是“欲填溝壑唯疏放”,飽經患難,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打擊,這就是所謂“疏放”。詩人的這種人生態度,不但沒有隨同歲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來越增強了。在幾乎快餓死的境況下,他還興致勃勃地在那裡讚美“翠篠”、“紅蕖”,美麗的自然風光。聯絡眼前的迷醉與現實的處境,詩人都不禁啞然“自笑”了:你是怎樣一個越來越狂放的老頭兒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詩中,原不乏歌詠優美自然風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寫潦倒窮愁中開愁遣悶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處,在於它將兩種看似無法調合的情景成功地調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風含翠篠”、“雨裛紅蕖”的賞心悅目之景,一面是“淒涼”“恆飢”、“欲填溝壑”的可悲可嘆之事,全都由“狂夫”這一形象而統一起來。沒有前半部分優美景緻的描寫,不足以表現“狂夫”的貧困不能移的精神;沒有後半部分潦倒生計的描述,“狂夫”就會失其所以為“狂夫”。兩種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這種處理在藝術上是服從內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詩詞的鑑賞3

  莫恨雕籠翠羽殘, 江南地暖隴西寒。

  勸君不用分明語, 語得分明出轉難。

  賞析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託物言志之作。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後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後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託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羅隱的這首,命意亦相類似。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隴西”,指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延伸於陝西、甘肅邊境)以西,舊傳為鸚鵡產地,故鸚鵡亦稱“隴客”。詩人在江南見到的這頭鸚鵡,已被人剪了翅膀,關進雕花的籠子裡,所以用上面兩句話來安慰它:且莫感嘆自己被拘囚的命運,這個地方畢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話雖這麼說,“莫恨”其實是有“恨”,所以細心人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儘管現在不愁溫飽,而不能奮翅高飛,終不免叫人感到遺憾。羅隱生當唐末紛亂時世,雖然懷有匡時救世的抱負,但屢試不第,流浪大半輩子,無所遇合,到五十五歲那年投奔割據江浙一帶的錢鏐,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這時的處境,跟這頭籠中鸚鵡頗有某些相似。這兩句詩分明寫他那種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鸚鵡的特點是善於學人言語,後面兩句詩就抓住這點加以生髮。詩人以告誡的口吻對鸚鵡說:你還是不要說話過於明白吧,明白的話語反而難以出口呵!這裡含蓄的意思是: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當然,鸚鵡本身是無所謂出語招禍的,顯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況。據傳羅隱在江東很受錢鏐禮遇。但禰衡當年也曾受過恩寵,而最終仍因忤觸黃祖被殺。何況羅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為譏刺的習氣,一時也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對錢鏐產生某種疑懼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這首詠物詩,不同於一般的比興託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洩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說來,卻耐人咀嚼。

詩詞的鑑賞4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讓學生積累一些名家名作及相關知識要點。

  2、讓學生明確針對詩詞的一些考點:藝術形象、語言、思想感情、表達技巧。

  3、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鑑賞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讓學生掌握詩詞鑑賞的方法。

  2、在實踐中運用詩詞鑑賞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古代詩詞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詩詞鑑賞的方法及運用。

  三、教學難點:

  學生對詩詞鑑賞方法的運用。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篇佳句更是不勝列舉,如當你遇到困難時會想到李白的《行路難》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讓你樂觀地去面對它,杜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發出的呼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讓我瞭解了他的憂國憂民思想,李清照寫自己的愁思時也寫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在誦讀時既可以讓我們瞭解到詩人的思想和生活態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啟發。所以對詩詞的鑑賞非常重要,而對這一知識點的考查也明顯地體現在中考試題中,縱觀近幾年我們內江市的中考試題都有這一板塊的考查,因此今天我們來進得古詩詞閱讀的鑑賞。

  (二)總結考點

  1、感知詩詞中的藝術形象,即詩詞中的意象。

  2、對詩句的理解,體會其表達的言外之意。

  3、體會詩詞的思想感情。

  4、明確藝術手法及表達技巧。

  (三)總結鑑賞步驟

  我們明確了這些考點之後,那在鑑賞時應該要有一定的鑑賞步驟。

  讀詩→理解→讀問→分析→作答。

  (四)結合中考題例講解解答方法和技巧。

  現在我就結合下面的例題來講解一下我們在遇到這些考點的時候應該怎樣來解答,請看下面這道題。

  例題:閱讀下面詩文,回答問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1)第一聯作者透過“”和“”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達出自己之情。

  (2)頸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歷來為人所稱讚,試分析其中蘊含的哲理。

  1、根據第一題教給感知意象和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

  感知意象的方法:①明確什麼是意象:即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②反覆吟誦,篩選關鍵詞③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特徵。

  讓學生很快地找出是景物和人物形象並篩選出關鍵詞,“巴山”和“楚水”及“詩人自己”,找到這裡時並沒有得到最後的答案,因為要找的是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所以還要把握這兩個形象的特徵,得到“淒涼地”和“棄置身”。

  2、分析思想感情的方法:①掌握情感分類:思鄉懷人、壯志未酬、憂國傷時、贈友送別等。②瞭解作者自身經歷和寫作背景。③把握意象特徵。④抓關鍵字詞理解詩句意思。⑤綜合分析。

  學生透過閱讀方法很快就得出這是“壯志未酬”的思想感情,而作者的以歷在前面已有了解,在把握意象特徵這是一個重點分析,作者分別用了“淒涼”和“棄”字可以感受作者的心理是非常“憤懣”。

  3、重點詩句的理解方法:①要疏通文意,準確理解關鍵詞的深刻內涵②明確詩詞風格:婉約、豪放和簡潔等③瞭解作者的寫作背景④結合詩歌的主旨來理解

  這個考點可利用例題中的第二題來教給方法,如我們在解答時首先了解關鍵詞的深刻內涵,“千帆過”和“萬木春”讓人體會到的是一幅“競發向前”和“生機勃勃”的場景,“病樹”和“沉舟”讓人想到的是“舊的不好的事物”,結合詩詞風格講作者是非常含蓄地自己的意思的,作者的寫作背景是剛被貶歸來,沒有哀傷,更多的想到的是積極的景象,由此來結合生活中來理解,“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4、明確藝術手法和表達技巧的相關知識

  1)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抒情、描寫。

  2)描寫的藝術手法:①從角度看分正面和側面②從用筆看分工筆和白描。

  3)從描寫內容看分景物和人物描寫。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

  5)表現方式:託物言志、借景抒懷、襯托對比、借古諷今、象徵等。

  6)修辭:比喻、誇張、借代、對偶、反問、雙關。

  講解這類題學生的難點主要在於對這個知識點的積累,是不知道用什麼內容來作答,所以對相關知識的識記是必不可少的,明確之後再做則就輕易而舉了。

  現在就結合《赤壁》的第二道小題讓學生來體會是否是這樣。“銅雀春深鎖二喬”結合詩詞大意可理解“東風不與周郎便”,那麼戰爭的結局將發生改變,那“二喬”將會被“鎖”,因此這裡作者是用了借代手法說明東吳失敗的這種結局,以此來說明了機遇的重要性,而他也需要“東風”這樣的機遇,後一句一比較就可看出太過於直白了。

  (五)做課堂練習《赤壁》

  學生自由練習,師生共同點評。

  特別指出學生在做這題時應注意“折戟”這個意象。

  (六)結合例題提示詩詞中想象的重要性。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詞的下片給人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試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100字內)。

  這種題在學生中最容易失分的原因是把它和我們古文中的翻譯混為一談,誤把畫面描繪當翻譯題來解答。

  強調描繪提示:描繪畫面的內容,考查的是對詩詞所營造的意境的感受能力。描繪不是翻譯,而是要展開想象描繪景物,同時還要點明景物中所蘊含的人物情感。

  (七)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從“感知藝術形象”、“理解詩句”、“體會感情”、“表達技巧”等四個方面進行詩詞鑑賞,教給了鑑賞的方法,面對浩如煙海的詩詞,我們不可能一一學完,老師也不可能教完,但只要我們掌握了鑑賞的方法,在實踐中去運用,會運用這才是最主要的。

  (八)佈置課外作業

  板書設計:

  詩詞鑑賞

  考點:

  1、感知藝術形象。

  2、理解詩句。

  3、體會感情。

  4、明確表達技巧。

  步驟:讀詩

  理解。

  讀問。

  分析。

  作答。

詩詞的鑑賞5

  《生活》

有緣男歡女愛相相好

  有份男婚女嫁好好合

  相敬如賓家庭和和睦

  娃娃落地小嘴哇哇哭

  吃喝拉撒洗睡日日復

  柴米油鹽醬醋天天叨

  爸爸媽媽快來吃吃飯

  新衣新鞋新襪年年春

  上班下班打卡準準時

  車來人往喇叭嘀嘀響

  春天發芽秋天片片落

  夏天流水冬天節節冰

  鳥語花香蟲嗚嘓嘓叫

  敲敲打打銀屏滿滿字

  生活不過如此笑笑過

  《窗外》

  推開晶瑩冰凝的窗

  撲來淡淡雪花的香

  恍如隔世

  人間天堂

  是誰怕大地著涼

  散落乾坤一件銀裝

  九天之上

  暮色渙散

  濃霧湮沒煙花的光

詩詞的鑑賞6

  《絕句》 金朝 王庭筠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

  可憐今夜月,不肯下西廂。

  《絕句》譯文

  清瘦的竹影和著詩句,梅花的香氣伴著我入夢。

  可惜我的心情就像今晚的月亮,遲遲不肯落下西廂房。

  《絕句》註釋

  西廂:傳統漢族建築四合院裡面西面的廂房。

  《絕句》賞析

  前兩句一從視覺、一從嗅覺的角度來描寫詩人居處的清幽境界。“竹”和“詩”,一為自然之物,一為社會之物,二者本無從比較,但詩人用一個“瘦”字把二者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詩具有清瘦的風格。“瘦”字用得生新,為全詩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圍。而“入夢香”則將現實與夢境聯絡起來,梅花夜間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噴出清香,已不同凡響,而這香氣還伴著詩人進入夢鄉,則香氣之濃郁、之悠長可以想見。將竹與梅這樣的自然物象與詩與夢這樣的人為之物煉在一句之中,這就構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兩句字面上完全沒有“月”,但透過竹影和梅香,我們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

  在後兩句中,詩人便將“月”和盤托出。可憐者,可愛也。當詩人信步庭院時,月光與竹影、梅香是那樣的和諧;而回到西廂房時,這月光卻不能“下西廂”,這多麼地令人遺憾!詩中透露出一股月與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遺憾或幽怨的情緒。詩人遺憾或幽怨的是什麼?也許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懷;也許是君臣阻隔,上下無法溝通;也許什麼都不是,只是詩人置身此時此景之中的一種朦朦朧朧的感受而已。

詩詞的鑑賞7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韻譯】

  傍晚,漁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曉,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煙銷雲散旭日初昇,不見他的人影;聽得欸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

  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岩頂上,只有無心白雲相互追逐。

  【賞析】

  此篇作於永州。作者所寫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記》,於寄情山水的同時,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憤。同樣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詩中也是存在的。此詩首句的“西巖”即指《始得西山宴遊記》的西山,而詩中那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則含有幾分自況的意味。主人公獨來獨往,突現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不見人”“回看天際”等語,又都流露出幾分孤寂情懷。而在藝術上,此詩尤為後人注目。蘇東坡讚歎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全唐詩話續編》捲上引惠洪《冷齋夜話》)“奇趣”二字,的確抓住了此詩主要的藝術特色。

  首句就題從“夜”寫起,“漁翁夜傍西巖宿”,還很平常;可第二句寫到拂曉時就奇了。本來,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為讀者所未聞。事實不過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為薪而已。不說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詩句的意蘊也就不一樣了。猶如“炊金饌玉”給人侈靡的感覺一樣,“汲清湘”而“燃楚竹”則有超凡絕俗的感覺,似乎象徵著詩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見造語“反常”能表現一種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謂“合道”。

  一、二句寫夜盡拂曉,讀者從汲水的聲響與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巖下有一漁翁在。三、四句方寫到“煙銷日出”。按理此時人物該與讀者見面,可是反而“不見人”,這也“反常”。然而隨“煙銷日出”。綠水青山頓現原貌忽聞櫓槳“欸乃一聲”,原來人雖不見,卻只在山水之中。這又“合道”。這裡的造語亦甚奇:“煙銷日出”與“山水綠”互為因果,與“不見人”則無干;而“山水綠”與“欸乃一聲”更不相干。詩句偏作“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尤為“反常”。但“熟味”二句,“煙銷日出不見人”,適能傳達一種驚異感;而於青山綠水中聞櫓槳欸乃之聲尤為悅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為之綠得更其可愛了。作者透過這樣的奇趣,寫出了一個清寥得有幾分神秘的境界,隱隱傳達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為奇趣而奇趣。

  結尾兩句是全詩的一段餘音,漁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時“回看天際”,只見巖上繚繞舒展的白雲彷彿尾隨他的漁舟。這裡用了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而出岫”句意。只有“無心”的白雲“相逐”,則其孤獨無伴可知。

  關於這末兩句,東坡卻以為“雖不必亦可”。這不經意道出的批評,引起持續數百年的爭執。南宋嚴羽、明胡應麟、清王士禛、沈德潛同意東坡,認為此二句刪好。而南宋劉辰翁、明李東陽、王世貞認為不刪好。劉辰翁以為此詩“不類晚唐”正賴有此末二句(《詩藪·內編》卷六引),李東陽也說“若止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懷麓堂詩話》)兩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於對“奇趣”的看法不同。蘇東坡欣賞此詩“以奇趣為宗”,而刪去末二句,使詩以“欸乃一聲山水綠”的奇句結,不僅“餘情不盡”(《唐詩別裁》),而且“奇趣”更顯。而劉辰翁、李東陽等所菲薄的“晚唐”詩,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奇趣。刪去此詩較平淡閒遠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顯,“則與晚唐何異?”兩相權衡,不難看出,後者立論理由頗欠充足。“晚唐”詩固有獵奇太過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勝而發初盛所未發者,豈能一概抹煞?如此詩之奇趣,有助於表現詩情,正是優點,雖“落晚唐”何傷?“詩必盛唐”,不正是明詩衰落的病根之一麼?蘇東坡不著成見,就詩立論,其說較通達。自然,選錄作品應該維持原貌,不當妄加更改;然就談藝而論,可有可無之句,究以割愛為佳。(周嘯天)

詩詞的鑑賞8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元日”是陰曆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到今天。屠蘇,指古代春節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這兩句是說:在爆竹的響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喝著過節的屠蘇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經來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鬱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佈新”的主題。

  其實,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這首詩正是讚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詩詞的鑑賞9

  有些美好的東西,只存在記憶的某一角落:揭開就會變質

  因為美好的心難免留下傷痕

  花卟鉲、丗因為垨住楽寂寞

  人在歡、止因為垨諸泐太哆德寂寞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道殤痕

  其實 結果不重要

  我們也許總要先去面對離別時的眼淚

  才會知道重逢時的珍貴

  一個又一個難忘的日子在不經意間走過

  流失的歲月裡有幾人又願意回頭在看一遍呢

  心裡總在想不要說再見,但再見總是在所難免

  可我們又必須去接受這種矛盾

  時間在讓人知道什麼是遺憾,在讓人知道事情是需要代價的

  我更不想將自己的心狠狠撕裂後在假裝堅強

  那樣真的很痛苦、每一次的懷疑,又讓我回到了原來德谷底

  突然有一天明白了:那個目標真的離我很遠很遠

  就像我和黑板之間的距離一樣遙不可及

  如同她說她愛我們每一個人

  可我感覺她的愛對我們淶説兜丗偏德

  生活總是那麼

  那麼的`不盡人噫

  像電視劇一樣、原來倭為什麼譮喜歡看悲劇勒、

  走是路上看著葉子一片一片往下掉,直到落滿整個大地

  踩 在上面,彷彿聽見心碎的聲音…

  很多時侯、就是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懷疑要忘記自己到底想要做什麼

  或者說由不確定帶來的很多煩惱

  即使心中再多的疲憊、也只能對剩下德什麼微笑勒

  如果我知道周圍德一切譮變

  倭願意選擇從沒有來濄

  真德可以德譁苛卟苛苡卟要那麼殘竜

  如果

  恁在給倭一次機會

  倭一定譮把沒學恏悳全都學恏

  如果

  還囿時澗

  倭想倭肯定譮珍惜德

  卟管丗什麼

詩詞的鑑賞10

  教學目標

  1、背誦五首詩詞曲,準確把握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歌 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重難點

  1.領會詩歌所抒發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詩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由千古唐詩引入

  二、品讀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聽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正確劃分節奏,初步體會作者感情。

  作者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

  2、自由朗讀,直至背誦

  3、請同學自由發言,談談讀後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關材料,重新研讀詩歌。

  5、師生品讀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後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此句蘊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讀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同學根據所查 資料介紹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開頭為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參考:沙裡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

  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

  (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來源:學+科+網Z+X+X+K]

  4、齊讀背誦這首詩。

  5、研讀《題烏江亭》,輔佐加深對《赤壁》的理解。

  四、背誦前兩首詩,當堂默寫。

  五、佈置作業

  1、預習下面的詩詞曲,並搜尋資料,準備鑑賞。

  2、繼續熟背詩歌。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品讀詩歌《過零丁洋》。

  1、集體朗讀《過零丁洋》。

  2、介紹賞析詩歌的注意點

  第一通語言,明意象。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第三看風格,辨手法

  3、指名學生上臺賞析詩歌。

  修辭手法;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名句的賞析

  4、學生相互質疑補充

  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6、有感情吟誦這首詩。

  三、品讀詩歌《水調歌頭》。

  1、播放或學生唱王菲的《但願人長久》

  2、請同學說說聆聽後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調)

  3、 介紹詞的相關知識,解題並提供背景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4、播放音訊,讓學生聽讀一遍,跟讀一遍。

  5、師生品讀

  明月什麼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於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願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 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 美無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願: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抒發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情感。

  6、聯絡《記承天寺夜遊》及搜尋的資料,結合本詞,談談你對蘇軾的認識?

  四、佈置作業

  1、推薦學生閱讀《江城子》

  2、背誦詩詞

  第三課時

  一、背誦前四首詩詞

  二、講解曲的知識

  三、品讀《山坡羊 潼關懷古》。

  1、教師先範讀,後學生自由散讀。

  2、思考探究。

  (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

  (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結合後兩句來理解,對國計民生的憂慮。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

  3、背誦本曲

  四、小結

  五、熟讀詩詞曲五首

  六、課堂檢測

  1、默寫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5)、傷心秦 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作了土。

  教後記:

  古詩詞教學人物,個人認為宜透過指導學生誦讀和賞析文章兩種途徑來完成,教師不宜講授得過細,應該傳授一些方法,並注意示範、指導。基於這樣的想法,在課堂組織教學時,便依 照讀-品-析-背的流程與學生共同賞析詩詞。學生在課堂上也能積極發揮主體性,參與討論,其中時有精彩賞析。

  資料超市:

  劉禹錫(772—846),字夢得。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曾寫《遊玄都觀》詩諷刺朝中新貴。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 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為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職,任杭州通判。後以作詩“謗訕朝廷”罪 貶黃州。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

  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其詞於風格、體制上皆有創變,清雄曠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有《東坡樂府》。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學,上自儒家經典,下至諸子百家,唐詩、宋詞、筆記小說,無所不讀,又詩賦、文章無所不能,尤長於散曲。他隱居濟南雲莊8年期間,“寄傲山林,縱情詩酒”,創作了大量詩文散曲。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於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

詩詞的鑑賞11

  歲暮

  (南朝)謝靈運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

  註釋:運往,四季更替;淹,長久。

  (1) 結合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分析三、四兩句所描繪的景象形成了怎樣的意境?(4分)

  (2) 結合五、六兩句,分析詩人“不能寐”的原因以及整首詩所表達的情感?(4分)

  參考答案:

  (1)、歲暮之夜,明月映照在無邊的皚皚積雪之上,透出清冷寒冽,給人以高曠森寒的感受。(1分)“朔風”之“勁”,透出了風勢之迅猛,風聲之淒厲與風威之寒冽,著一“哀”字,如聞朔風怒號的淒厲嗚咽之聲。(1分)兩句分別從視、聽感受上寫出歲暮之夜的高曠、蕭瑟、寒凜、悽清,在這樣一種淒寒凜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與生機都受到沉重的壓抑與摧殘。(2分)

  (2)、隨著時間的執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長留,人的年歲也迅速消逝。值此歲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無情的催逼。(2分)抒發了歲月不留、生命易逝之慨(2分)結合詩人所處的時代,詩中所營造的意境,這種遲暮之感更使詩人產生了“壯志”不能實現的苦悶及對國家社會的憂慮(2分)(答對兩點即滿分)

詩詞的鑑賞12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賞析:

  杜秋娘系金陵人,15歲嫁唐宗室李奇為妾,後李奇謀反被殺,她被籍入宮中,有寵於憲宗。穆宗即位後,命她作皇子傅母,後賜歸故里,窮老無依。

  本詩告誡青少年切莫蹉跎歲月,否則將會空悲切

  這首詩作並非藝術上最為上乘,然確也不讓鬚眉,可誦可傳。詩可理解為惜陰,亦可理解為及時行東,但主題似為勸人及時進取,不要“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文學故事人物。杜牧《杜秋娘詩序》說是唐時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原為節度使李錡之妾,善唱《金縷衣》曲。後來入宮,為憲宗所寵。穆宗立,為皇子保姆。皇子被廢,秋娘歸故鄉,窮老無依。舊時此名用來泛指年老色衰的女子。

詩詞的鑑賞13

  《烏衣巷》

  作者: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

  【重點字詞解析】

  ①烏衣巷:南京,晉朝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烏衣,因此得名。②朱雀橋:今江蘇省

  江寧縣,橫跨淮河。③王謝:指東晉時兩家最大計程車族。

  【鑑賞賞析】

  這是一首懷古詩,憑弔東晉時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橋和南岸的烏衣巷的繁華鼎盛,而今野草叢生,荒涼殘照。感慨滄海桑田,人生多變。以燕棲舊巢喚起人們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陽斜”塗抹背景,美而不俗。語雖投淺,味卻無限。

  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橋邊叢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長花開,表明時當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個“野”字,這就給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氣象。再加上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橋畔,這就使我們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作者在“萬戶千門成野草”(《臺城》)的詩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徵衰敗。現在,在這首詩中,這樣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車水馬龍的朱雀橋,今天已經荒涼冷落了嗎!第二句“烏衣巷口夕陽斜”,表現出烏衣巷不僅是映襯在敗落淒涼的古橋的背景之下,而且還呈現在斜陽的殘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斜”字,同上句中作“開花”解的“花”字相對應,全用作動詞,它們都寫出了景物的動態。“夕陽”,這西下的落日,再點上一個“斜”字,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慘淡情景。本來,鼎盛時代的烏衣巷口,應該是衣冠來往、車馬喧囂的。而現在,作者卻用一抹斜暉,使烏衣巷完全籠罩在寂寥、慘淡的氛圍

  之中。經過環境的烘托、氣氛的渲染之後,按說,似乎該轉人正面描寫烏衣巷的變化,抒發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沒有采用過於淺露的寫法,麗是繼續借助對景物的描繪,寫出了膾炙人口的名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筆觸轉向了烏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飛燕,讓人們沿著燕子飛行的去向去辨認,如今的烏衣巷裡已經居住著普通的百姓人家了。為了使讀者明白無誤地領會詩人的意圖,作者特地指出,這些飛入百姓家的燕子,過去卻是棲息在王謝權門高大廳堂的簷檁之上的舊燕。“舊時”兩個字,賦予燕子以歷史見證人的身份。“尋常”兩個字,又特別強調了今日的居民是多麼不同於往昔。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

  《烏衣巷》在藝術表現上集中描繪烏衣巷的現況,對它的過去,僅僅巧妙地略加暗示。詩人的感慨更是藏面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因此它雖然景物尋常,語言淺顯,卻有一種蘊藉含蓄之美,使人讀起來餘味無窮。

詩詞的鑑賞14

  出 關①

  徐 蘭

  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

  馬後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

  【注】 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i):旌旗。

  (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版本?請簡要說明理由。

  (2)馬後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麼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後面抒情作了鋪墊。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並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

  (2)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和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徵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

  解析

  此詩著意刻畫當徵人遠行出關那一剎那的感情,詩人曾隨軍出居庸關,對此有真切的體驗,當透過關隘時,但見前方白雪皚皚,荒寒一片;而身後卻仍是桃花盛開,春意盎然,這怎能不使出關的將士回首凝視,瞻顧家園呢?詩句的奇絕處恰在於徵人回首的瞬間裡,凝聚了豐富的社會內涵和人生體驗。

  賞析:

  居庸關在今北京市昌平縣西北。徐蘭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瑪爾渾)幕僚期間,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統兵徵噶爾丹時,隨安郡王出塞,由居庸關至歸化城。此詩即是隨軍出塞時作。詩中描寫了出關所見景色,抒寫了出征土卒懷土戀鄉的感情。

  前兩句,有版本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據詩意補出。前兩句寫出居庸關之前士卒的心理。封侯,從字面說,是指當上大官;就其實質而言,則是指馳騁疆場,功業有成。前兩句意思是說,將軍將在邊地的戰鬥中建立功勳,這對於士卒說來,自然是一個很大的鼓舞,意味著士卒也將有立功的機會,因而急於奔赴邊地,而無意於逗留不前。

  後兩句,則是寫臨出居庸關時的情況和心情。出字原缺,此據喀《清詩別裁》補出。馬後桃花,意謂關內正當春天,溫暖美好;馬前雪,是說關外猶是冬日,嚴寒可怖。因而,無心在征途上逗留計程車卒,在臨出關的剎那,卻不禁猶豫了起來,不自覺地回過頭來再看一眼關內的景色。此詩對土卒內心世界的開掘是相當深入的,詩中不作靜態的描繪,而是將人物置於特定的環境之中,從環境的變化相應寫到士卒心態的改變:當立功邊塞的機會在前方等待時,士卒一往無前,充滿豪情;而當即將出關、遠離故土時,又難免生出柔情,回頭顧盼。詩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於槽櫪之下的駑駘之輩,也不是隻會行軍打仗而缺乏真情實感的戰爭工具。豪情與柔情、為國捐軀與懷土戀鄉,兩種對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當和諧的統一。

  全詩最動人的是三四兩句。尤其是第三句,將馬前、馬後寫成兩個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驚的奇思妙筆。在具體寫法上,這一句也很有特色:馬後桃花與馬前雪,是對比;以馬概人,則又有所省略。沈德潛稱讚此詩說:眼前語便是奇絕語,幾於萬口流傳。此唐人邊塞詩未曾到者。(《清詩別裁》)徐蘭是一個愛作驚人語的詩人,他在《歸化城雜詠》中也有類似的詩句:後騎解衣風柳下,前軍墮指雪花中。奇絕的眼前語的獲得,歸根結底是由於詩人有邊塞生活的獨特體驗,故能子唐人邊塞詩之外開拓出新的境界。而從意象與用詞而言,或許還受到過唐人權德輿的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嶺上逢久別者又別》)與馬戴的馬頭衝雪過臨洮(《出塞詞》)的啟發。

  沈德潛在《清詩別裁》中,將此詩的題目改為《出關》,將前兩句改成憑山俯海古邊州,旆影風翻見戍樓。從詩句本身說,首句寫靜,次句寫動,對環境描寫與氛圍渲染的表現都相當成功。但憑山句將所出之關,明白寫成了山海關,這與詩人此次隨軍出征的路線不合,是不應該當作徐蘭的創作來欣賞的,故為本文所不取。

詩詞的鑑賞15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窈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2.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詩經)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4.黃鐘譭棄,瓦釜雷嗚。(屈原)

  5.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6.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7.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8.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9.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

  10.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木蘭詩)

  11.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

  12.杞國無事憂天傾。(李白)

  13.菊殘猶有傲霜枝。(蘇軾)

  14.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

  15.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

  16.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陶淵明)

  17.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18.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19.山隨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2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22.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23.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陳子昂)

  2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5.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2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

  29.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

  3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31.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杜甫)

  32.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

  33.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杜甫)

  3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37.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38.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

  39.聖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陳子昂)

  40.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1.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4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

  44.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45.竹死不變節,花落有餘香。(唐,邵謁)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

  47.蟬噪林愈靜,鳥嗚山更幽。(王維)

  4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

  49.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50.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51.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

  53.黃金若糞土,肝膽硬如鐵。(石達開)

  54.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

  57.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5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59.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

  60.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

  62.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

  63.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6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

  67.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68.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69.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清,趙翼)

  71.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

  72.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

  7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宋,蘇麟)

  7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75.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杜甫)

  76.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

  7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

  79.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80.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

  8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

  82.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

  83.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

  8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85.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劉禹錫)

  86.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

  87.空床臥聽風吹雨,誰復挑燈夜補衣。(宋,賀鑄)

  88.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

  89.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9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宋,葉紹翁)

  9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

  9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唐,韓)

  9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流無人舟自橫。(韋應物)

  94.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

  95.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

  96.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

  97.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于謙)

  98.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

  99.莫怪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明,王慕)

  10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

  10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

  102.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

  10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

  104.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

  105.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宋,志南)

  106.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07.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

  108.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09.縱橫自有凌雲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元好問)

  110.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111.著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關漢卿)

  113.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

  114.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115.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

  116.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

  117.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蘇軾)

  118.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曼殊)

  119.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120.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121.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12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123.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124.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陸游)

  125.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唐,楊敬之)

  126.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廓酒旗風。(杜牧)

  127.一片丹心圖報國,千秋青史勝封侯。

  128.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129.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陸游)

  130.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龔自珍)

  131.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岳飛)

  132.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岳飛)

  133.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

  134.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白居易)

  136.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137.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

  138.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

  139.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你東南西北風。(鄭板橋)

  140.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

  14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142.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

  143.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

  144.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幸苦為誰甜。(唐·羅隱)

  14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14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

  147.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

  148.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

  149.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趙嘏)

  150.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韜玉)

  151.今年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杜荀鶴)

  152.二十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唐·花蕊夫人徐氏)

  153.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劉禹錫)

  154.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劉邦)

  155.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156.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157.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記)

  158.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

  15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

  160.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

  161.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李煜)

  162.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163.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64.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

  165.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

  166.山盟雖在,錦書難託,莫,莫,莫!(陸游)

  16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魯迅)

  168.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

  169.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魯迅)

  170.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171.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172.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陳毅)

  173.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李大釗)

  174.男兒未展凌雲志,空負天生五尺軀。(王達強)

  175.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夏明翰)

  176.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能從狗的洞子裡爬出!(葉挺)

  177.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難,我們願,願把這牢底坐穿。(何敬平)

  178.一腔熱血化春雨,壯志千秋泣鬼神。

  179.滿目雲山俱是樂,一毫榮辱不須驚。(黃興)

  180.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

  181.留得子胥豪氣在,三年歸報楚王仇。(楊超)

  182.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吉鴻昌)

  183.嚴刑利誘奈我何,頷首流淚非丈夫。(金方昌)

  184.早已森嚴避壘,更加眾志成城。(毛澤東)

  185.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毛澤東)

  186.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毛澤東)

  187.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毛澤東)

  188.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毛澤東)

  189.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毛澤東)

  190.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毛澤東)

  191.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毛澤東)

  192.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毛澤東)

  193.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毛澤東)

  194.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

  195.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196.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毛澤東)

  197.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毛澤東)

  198.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澤東)

  199.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毛澤東)

  200.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毛澤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