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精靈在人間的勵志故事

關於精靈在人間的勵志故事

  在寫到周迅時,純真、孩子氣、精靈之類的詞兒都會落到她的頭上。她不僅是影后,更是慈善界的明星、時尚圈兒裡的寵兒……

  漂亮帶來的機緣

  命運是很玄妙的一件事。周迅出生在浙江衢州的一個電影院,她的家就在電影院旁邊的員工宿舍裡。

  電影院第一排的空位上,經常有一個瘦小的身影,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眼前巨大的銀幕。那時候她看過很多的黑白的電影。在那個時代,缺乏娛樂,沒有休閒,出生在電影院的周迅,很自然地把看電影當成自己最快樂的童年活動,她並不需要看懂演員的表演,也無法完全明白劇情和橋段,但她可以天天看,天天看。

  後來周迅也沒有接受過真正的表演訓練,但站到鏡頭前,她似乎就找到了耳濡目染的那種狀態,以至人們無法否定她與生俱來的天分。

  她的每一個角色身上,都帶著某種倔犟的偏執,《如果·愛》裡的孫納,《夜宴》裡的青女,《大明宮詞》裡的太平,還有李米……無一不是,執著地愛,堅強地等,不斷被傷害卻從不絕望,周迅並不是她們,但她總可以找到自己與她們的相通點,除了天分使然,還能是什麼原因呢?人生就是這樣,你拼命想要的總得不到,你沒太多計劃的卻常不請自來。所以她說:“我當演員是冥冥之中註定的。”

  精靈百變的實力演員

  《紅處方》中的周迅是叛逆的,《蘇州河》中的她在滄桑與純真中自如轉換,《大明宮詞》裡她是爛漫調皮的少女,《人間四月天》裡她又還原成文靜美麗的淑女,周迅的多變靠的是什麼呢?她說,各方面的因素都有吧,對生活的感受、對身邊事物的'留意、本身的特質,還有演技都特別重要。

  她戲稱自己是一隻“影蟲”,只有在電影這棵大樹上才會有新鮮的生命。周迅覺得表演是門挺深的學問,經驗也是一種會變化的東西,人生就得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這麼過。

  一張白紙的時候是那樣子,有一定經驗的時候是這樣子。當你發現經驗會給你帶來侷限的時候,就要去學會忘了經驗。周迅說,不是說有了經驗就不好,有了經驗當然非常好。因為有一些你想追求,或者你看到你喜歡的演員的表演的時候,你也希望自己達到那種深度。

  周迅參加拍攝《風月》時,只在片裡演了一個只有4場戲的小角色,但是她有了大量時間在現場看鞏俐、張國榮等拍戲,足足看了半年。現在的周迅經常說那時的學習確實使自己獲益良多。周迅有一個帶褒義的綽號——“週一條”,就是講她那時能在導演的啟發下憑藉自己的情緒一氣呵成地演完一場戲,一條而過。

  她坦言,自己的生活和電影裡的孫納有著非常大的不同。孫納把在歌廳唱歌當做一個跳板,她的臺詞是“我在家鄉唱歌誰聽啊,在這兒唱才有人聽”,周迅要去好萊塢是因為“在這兒拍戲誰看啊”,她就是要一直往外走,一直往外走。

  離開華誼兄弟之後,周迅正式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華人女星中又多了一個“不靠嫁人,自當老闆”的女星。周迅坦言開自己的工作室,只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與范冰冰和章子怡不同的是,周迅的工作室花在環保和慈善事業上的精力遠遠超過了商業運作。

  演藝圈環保的踐行者

  一個平常的下午,周迅和朋友一起,朋友說,“看個片子吧”,就挑了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拍的紀錄片來觀看。沒想到這部講環保的紀錄片,給周迅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震撼,它就是《難以忽視的真相》。它是周迅通往環保之路的橋樑,讓她不再只是一個演員,讓她成為了中國明星環保的引領者,開啟了藝人投身環保事業的風潮。

  周迅在看完《難以忽視的真相》後不久,就在自己的生日會上默默許願,希望參與到改變地球環境的具體事情中去,她甚至用了一張紙條記下了這個心願。機緣巧合,她被任命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親善大使,工作職責是向公眾推廣環保意識傳播。

  聯合國的相關組織在選大使的時候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大使不僅要在自身事業上有突出成績,內心的修養和談吐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環保領域,發自內心、毫無利益的投身才有資格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他們調查和篩選了很多人,包括奧運金牌運動員,最終跟周迅本人溝通過後,發現她是非常真誠的願意做環保,才確定選擇她為聯合國駐華機構第一位親善大使,周迅也成為了中國明星與聯合國合作公益環保的第一人。

  做公益環保第一人,沒有想象的那麼輕鬆,拍戲已經讓她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閒下來還有通告要趕,還要堅持在繁忙的日常裡擠出時間來觸碰一個生澀的行業,周圍的人都很痛惜她,甚至擔心她的休息時間和身體狀況。但周迅的小宇宙無疑是強大的,對她來說,困難來自於看生硬、複雜的環境報告,咀嚼深奧的專業詞彙,她的團隊裡有人已經被耳濡目染成為了環保專業人士。

  她的所有付出,也收到回報:她作為中國傑出青年代表,受到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的接見,鼓勵其在環保方面的傑出貢獻;她成功登上法國著名的新聞週刊《觀點》封面,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新青年代表;她獲得聯合國最高級別的環保人物獎“地球衛士”,成為全球演藝界首位獲此殊榮的藝人,也是2010年度6位獲獎者人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