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無懼失敗勵志人物故事

姚明:無懼失敗勵志人物故事

  有一陣子,在國內每六週就有一本關於我的新書出版。這些書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也看了一本,它把我寫成一個從不犯錯誤的人,好像我是一個神而不是一個人。事實呢?我失敗過許許多多次。人人都喜歡談論成功,但我認為從失敗中獲取的經驗更為寶貴。

  我不知道美國球迷怎麼想,但在中國,當你得了30分,球迷就想讓你得40分,當你拿了40分,他們就要50分。我在NBA的第一個賽季剛結束,中國報紙就已經開始談論我需要多少年拿總冠軍,多少年成為“最有價值球員”,所以我會想到失敗。這些目標太大了,如果我不能實現,人們就會把我當成失敗者。

  對於失敗的看法,我跟許多人不同。如果成功的可能性不高的話,我的許多同胞或許根本不會去嘗試。而我,無論成敗,都覺得要從過程中去學很多東西。

  中國有句老話:“勝者王侯敗者寇。”很多人把它當成人生信條,這說明中國人很在乎結果。還有一句名言:“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換句話說,如果你沒有取勝,沒人會記得你。這是中國和美國價值觀的另一大區別。在美國,邁克爾·喬丹和查爾斯·巴克利都是英雄,雖然巴克利從未贏得年終總冠軍。

  巴克利的言論很多。我想他也說了不少言不由衷的話,他只想讓眾人議論“你又聽到巴克利說什麼了嗎?”總之,這就是美國,只要你努力過了,即使不成功也能夠出名。而在中國,敗者會被人遺忘。

  但我認為,只看重結果是不對的。我相信過程很重要。我沒能獲得最佳新人獎,但我盡了最大努力。讓我再來一次我可以打得更好,沒贏我也不氣餒。第一年我做的比想像中能做到的`要多。我預測自己可以平均得10分,搶6個籃板。結果我平均得13。5分,搶了8。2個籃板。

  有一本武俠小說幫了我——金庸的《笑傲江湖》。我喜歡書中英雄的處世方式。他行事非常有原則,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下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但他並非不苟言笑,他常開玩笑,很放鬆。如果我能夠期望和追求一件事,那就是當我身處困境時,也能像書中的英雄那樣放鬆。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第二點是主人公的功夫——我不是說自己想練武功,只是對武功背後的哲學感興趣。正如所有門派的打鬥,你準備進攻和防守前可以有許多不同的站位。如果我想擊你的臉部,開始時會握緊拳頭,在你面前高高舉起。但如果我什麼動作都不做,你就猜不出我要打擊的部位了。對手不知道該如何反擊,是由於無法揣摩出我的意圖。

  我就這樣打籃球,出擊的時候我不先出手,我要讓你猜我將會做什麼。對手如何反應會向我透露一些關於他的資訊,他一定會顯示他的強項,然後我就能據此設法回應。

  由於沿襲了數千年的信條和觀念,許多中國人畏首畏尾。我想原因大概是:如果規則或思想是古人傳下來的,行不通則可歸咎於古人;如果你擅加改動,出了錯的話,就得歸咎於自己。

  這又轉回到對失敗的恐懼上。似乎許多中國人還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信條。沒有什麼方法能永遠行得通,人不可能每次都成功。有時你必須遭受失敗,有時你必須作出改變——人生就是如此。

  我一直相信,假如我成功,將會是巨大的成功;假如我失敗,也將會是一敗塗地。試圖做前人沒做過的事情很有意思,就像去自己從未到過的地方探險,每件事都那麼新鮮,令人激動,不管結果怎樣都能學到很多。

  我無懼失敗。

  如果你知道目標在何方,但還很遙遠時,就不要老是翹首張望。只要看著腳下,走你的路。然後,終於有一天你抬起頭,伸出手,發現目標已近在咫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