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

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擬詠懷十一古詩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擬詠懷十一

  庾信

  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

  注: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縣)人。

  創作背景

  詩人借悼念梁元帝的江陵之敗和梁朝滅亡的悲劇,表現出一種痛定思痛的懷念故國之意。

  賞析:

  “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是借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來寫景,並以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淒涼之景引出對往事的追憶。詩起首就奠定了全詩的悲怨基調,後面的用典也就大多與悲怨憤恨及其死亡相關。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一是用舜死時兩個妃子為其而哭,淚灑竹上盡成斑點的典故,二是用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為齊國伐莒,死於莒國城下,其妻號哭過於哀痛,而導致杞的城牆為之崩塌。作者用此兩典,暗示梁元帝的失敗和江陵城的陷落。“天亡遭憤戰”後的六句借典故轉入對梁滅亡的反思,言說梁滅亡前乃有不少敗亡的徵兆,說明國亡兵敗乃是天意所致,其深層則含有譴責之意。

  “天亡遭憤戰”引項羽之典。項羽兵敗時對烏江亭長說:“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後自刎而亡。“遭憤戰”是指遭遇使人怨憤的`戰爭。“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國土一天比一天在縮減,將士為之而愁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顯出敗亡的跡象。《晉書·天文志》載:“虹頭尾至地,流血之象”。長虹映照軍營戰壘是兵敗的徵兆,而長星流落營中又為主將隕落的先兆。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仍是用典。“楚歌”句用項羽兵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敗多有怨恨之意;“南風”句則引《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對陣楚師則歌南風,多有死聲,預言楚必然無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敗。以上六句都是引典而暗寓江陵敗局乃天意難違。

  “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則有兩解,一是譴責梁朝的君臣只顧眼前的享樂,將士養尊處優,不思戰爭,皇帝也淫逸驕奢,不慮身後的罵名;第二解則可理解為作者的憤激之言,說的是梁亡乃必然之事,我也就借酒澆愁,不管他身後的榮譽與名聲了。庾信羈留北方而不能南歸,預想自己肯定會被人詬病,但想到梁的腐敗無能與不可挽救,也就顧不得論身後之名而借酒澆愁了。實際上這是庾信的憤激之言,梁必敗早就有預兆,我等又何德何能力挽狂瀾於既倒呢?那就暫且以杯中酒而自我安慰吧!

  註釋:

  第427頁[①]搖落秋為氣:宋玉《九辯》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句子,這兩句就是取用其意,也就是說秋天草木凋落,景象淒涼,使人產生悲怨之情。

  第427頁[②]啼枯湘水竹:相傳舜之二妃,於舜死之後,在湘水一帶啼哭,涕泣揮灑在竹上,便染上斑痕,後人名為湘妃竹,也即湘水竹。哭壞把梁城:傳說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又名殖)戰死在外,他的妻子哭著說:“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於是放聲大哭。這一哭把城牆都哭倒了。這兩句是說,江陵之敗,全國上下,同聲一哭。倪璠注說:“江陵之敗,君臣被戮,殺傷者眾,有夫妻離別之苦。”可作參考。

  第427頁[③]天亡:項羽說過:“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即是說,自己滅亡是由於天意。憤戰:指激烈的戰鬥。日蹙:指日色無光,也即是講天時不利。愁兵:指苦戰的軍隊。這兩句合起來的意思是說,天命註定梁要滅亡,儘管經過艱苦的戰鬥也終於失敗了。

  第427頁[④]直虹:虹垂至地的現象。古時傳說虹頭尾至地,是流血的徵兆。

  壘:營壘。長星:史書記載,蜀後主建興十三年,諸葛亮帥兵伐魏,屯駐在渭南,這時有個長星自東北方向西南方流駛,落在諸葛亮的軍營裡。據說這是打敗仗的徵兆。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梁朝江陵之敗是有預兆的。

  第427頁[⑤]楚歌:楚人之歌。項羽被圍於垓下時,曾夜聞四面楚歌。南風:指南方楚地的歌曲。《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記載有“南風不競、多死聲”的話。這兩句也是說,江陵被圍困時,大勢已去,天命註定滅亡。

  第427頁[⑥]這兩句是說,國破家亡由於天命,自己也無可奈何,姑且借酒消愁,身後之名也就不能顧及了。又倪璠注,以為這裡有諷刺梁朝君臣當年苟且偷安而不顧長遠之計的意思,可供參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