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頭翁》古詩翻譯賞析

《代悲白頭翁》古詩翻譯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代悲白頭翁》古詩翻譯賞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譯文]

  年年歲歲花開花落是相似的,可是隨著時光流逝,人的青春不再永駐。

  [出自]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註釋】

  《白頭吟》:樂府相和歌楚調曲。

  “洛陽城東桃李花”:代用樂府詩:“洛陽城東路,桃李生路旁。”

  松柏摧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詩十九首》:“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桑田變成海:《神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

  紅顏子:指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白頭翁年輕時曾和公子王孫在樹下花前共賞清歌妙舞。

  光祿:光祿勳。用東漢馬援之子馬防的典故。《後漢書·馬援傳》(附馬防傳)載:馬防在漢章帝時拜光祿勳,生活很奢侈。

  文錦繡:指以錦繡裝飾池臺中物。文又作“開”、或“丈”,皆誤。將軍:指東漢貴戚梁冀,他曾為大將軍。《後漢書·梁冀傳》載:梁冀大興土木,建造府宅。

  神仙:指美女。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白頭翁昔年曾出入權勢之家,過豪華的生活,指白頭翁少年時也曾位居高職,享盡聲色之樂。

  宛轉:亦作婉轉,展轉、曲折之意,引申為嬌媚的樣子。

  蛾眉:喻美女之眉細長彎曲。

  宛轉蛾眉:本為年輕女子的面部畫妝,此代指青春年華。

  譯文:

  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盛開,花謝被風吹去不知飄落在誰家?洛陽城中的女孩喜愛花的美麗,每遇到花葉凋殘便長長地嘆息。今年花兒凋殘就改變了容顏,當明年花開的時節還有誰在?已見松柏枯朽成為柴薪,更聽說沃野變成滄海。作古的人不可能再回到洛陽城東郊了,活著的還對著摧花的風嘆息。年復一年花開花落多麼相似,然而歲歲年年人已不盡相同。勸告那些青春旺盛的少年郎,應該同情窮苦潦倒垂死的白髮老人。這老翁真是值得同情可憐,他當年也是一位風流俊逸的美貌少年。那些公子王孫相聚在芳樹下,縱情歌舞在落英繽紛花枝前。高官顯貴家的池臺上鋪滿錦繡,大將軍家樓閣中美女蹁躚。一旦病老在床無人眷顧,三春極時行樂的場面又在哪裡?嬌豔美貌能有多長時間,轉眼間白髮蒼蒼亂如絲絮。再看古代盛極一時的歌舞場,只有黃昏的鳥雀在寒風中悲啼。

  賞析:

  這是一首擬古樂府,題又作《代白頭吟》。《白頭吟》是漢樂府相和歌楚調曲舊題,古辭寫女子毅然與負心男子決裂。劉希夷這首詩則從女子寫到老翁,詠歎青春易逝、富貴無常。構思獨創,抒情宛轉,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藝術性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

  詩的前半寫洛陽女子感傷落花,抒發人生短促、紅顏易老的感慨;後半寫白頭老翁遭遇淪落,抒發世事變遷、富貴無常的感慨,以“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總結全篇意旨。在前後的過渡,以“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二句,點出紅顏女子的未來不免是白頭老翁的今日,白頭老翁的往昔實即是紅顏女子的今日。詩人把紅顏女子和白頭老翁的具體命運加以典型化,表現出這是一大群處於封建社會下層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運,因而提出應該同病相憐,具有“醒世”的作用。

  詩的前半首化自東漢宋子侯的樂府歌辭《董嬌嬈》,但經過劉希夷的再創作,更為概括典型。作為前半的結語,“年年歲歲”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當,語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顛倒重複,不僅排沓迴盪,音韻優美,更在於強調了時光流逝的無情事實和聽天由命的無奈情緒,真實動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對比,耐人尋味。結合後半寫白頭老翁的.遭遇,可以體會到,詩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對比,而用泛指名詞“人”和“花”對比,不僅是由於七言詩字數的限制,更由於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可憐人,其中也包括了詩人自己。也許,因此產生了不少關於這詩的附會傳說。如《大唐新語》、《本事詩》所云:詩人自己也覺得這兩句詩是一種不祥的預兆,即所謂“詩讖”,一年後,詩人果然被害。這類無稽之談的產生與流傳,既反映人們愛惜詩人的才華,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這詩情調也過於傷感了。

  此詩融會漢魏歌行、南朝近體及梁、陳宮體的藝術經驗,而自成一種清麗婉轉的風格。它還汲取樂府詩的敘事間發議論、古詩的以敘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織運用各種對比,發揮對偶、用典的長處,是這詩藝術上的突出成就。劉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後,孫季良編選《正聲集》,“以劉希夷詩為集中之最,由是大為時人所稱”(《大唐新語》)。可見他一生遭遇壓抑,是他產生消極感傷情緒的思想根源。這詩濃厚的感傷情緒,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縛戕害人才的事實。(倪其心)

  賞析二:

  《代悲白頭翁》又作《代白頭吟》或《白頭吟》。

  “代”是“擬”的意思,《白頭吟》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楚調曲》,古辭寫一個女子向遺棄她的情人表示決絕。劉希夷這首詩雖然是擬古樂府,但構思精妙,開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詩的開頭兩句,描繪洛陽城東暮春景色。洛陽是唐代的東都,十分繁華;繁華的都市盛開著豔麗的鮮花,滿城春色,生氣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時光易逝,此時的洛陽已是落花季節,桃李紛飛,不知飄向何處?

  這兩句是詩的起興。下文表達的對大好春光、妙齡紅顏的憧憬和留戀,對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傷和惋惜,都是由此生髮開來的。

  “洛陽女兒好顏色”以下十句,寫年輕的洛陽女兒面對漫天飛舞的落花生出無限感慨。洛陽女兒所感傷的,實際上是由大自然的變化而聯想到美的短暫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表現的是因為春光的流逝而感嘆紅顏易老、生命無常的心理。“松柏摧為薪”句,出自《古詩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桑田變成海”,指陸地變成海洋,典出《神仙傳·麻姑》:“麻姑自說雲,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這兩句運用比喻,形象地表現世事變化很大。“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則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恆的客觀規律。“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以優美、流暢、工整的對句集中地表現青春易老世事無常的感嘆,富於詩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歷來廣為傳誦。

  作者簡介

  劉希夷(651——680?),字庭芝,汝州(今河南臨汝縣)人。《唐才子傳》說他是高宗“上元二年(675)鄭益榜進士。時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美姿容,好談笑,善彈琵琶,飲酒至數鬥不醉,落魄不拘常檢。”劉肅《大唐新語》卷八、韋絢《劉賓客嘉話錄》、《唐才子傳》都記載他不肯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句讓給舅舅宋之問,因而被殺一事。或不全可信。《舊唐書》喬知之傳只說劉希夷“志行不修,為奸人所殺”。

  其詩今存一卷,34首(雜他人之作),內有邊塞從軍之作,表達建功立業之志。閨情詩是其代表作,《代悲白頭翁》最著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