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自述古詩翻譯賞析

南鄉子·自述古詩翻譯賞析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南鄉子·自述古詩翻譯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南鄉子·自述》作者為宋朝詩人蘇軾。其古詩全文如下:

  涼簟碧紗廚。一枕清風晝睡餘。睡聽晚衙無一事,徐徐。讀盡床頭幾卷書。

  搔首賦歸歟。自覺功名懶更疏。若問使君才與術,何如。佔得人間一味愚。

  【前言】

  《南鄉子·自述》是北宋詩人蘇軾創作的一首詞。全詞意境幽美,景色如畫。委婉清麗,含悽無限。

  【註釋】

  ①簟:竹蓆。紗廚:古人掛在床的木架子上,夏天用來避蚊蠅的.紗帳。

  ②晚衙:古時官署治事.一日兩次坐衙。早晨坐衙稱“早衙”,晚間坐衙稱“晚衙”。

  ③歸歟:即歸去。據《論語·公冶長》載,孔子在陳國的時候,曾發“歸歟”的感嘆。

  ④懶更疏,即懶散。

  ⑤使君:太守,此係作者自指。作者當時任徐州太守。

  ⑥佔得:擁有。一味:所有,全部。

  【翻譯】

  簟席生涼,碧紗櫥帳,白日裡閒眠醒來,枕邊輕風拂過。躺在床上聽聞向晚的衙門裡沒什麼公事,慢慢地,把床頭的幾卷書給看完了。抓著腦袋吟誦起歸隱的詩句來,自己感到對功名利慾已經沒多少興趣。假如有人問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過是一個愚字罷了。

  【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奉調入京、即將離開成都時的作品。既寫出對故鄉的懷念,又流露了對成都的無限留戀。上片是想見歸途中的情景。水驛江程,芳洲繫纜。斜陽夕照,煙樹參差。下片推想重返故鄉的境況。愁鬢點霜,故交零落,淒涼況味,反覺不如他鄉矣。心理刻畫,細緻入微。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蘇軾徐州太守任上,時間在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之間。

  【作品鑑賞】

  1.文學賞析

  上片寫初秋的黃昏,蘇軾在碧紗帳裡一覺醒來,枕邊微涼的秋風也吹不盡濃濃的睡意,於是繼續躺在涼蓆之上,聽外面公堂一片寂靜,他知道這意味著今晚不用上堂處理公事了。這是一個清閒的黃昏。“一枕清風”是蘇軾比較喜歡用的一個片語和意象,詩裡多次用到。它把晚風吹拂下那種清爽而又舒暢的睏意表達得淋漓盡致。“臥聽”二字表現出蘇軾起床的慵懶和悠閒,也說明他早就料到今天“無一事”的狀況了。這裡實是反用古人之意,古人常用“晚衙”來嘆息公務繁忙,而蘇軾卻道“臥聽”“無一事”,一種超脫的感覺就上來了,於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著看起了床頭的書卷。這裡一個“盡”字,再次把這種悠閒無止境放大,拉長。

  下片開始議論,“歸歟”二字直接點明瞭議論的主題,也就是他心中追求功名與早日歸隱二者之間的矛盾。“自覺”句表面上是一種自嘲,說自己對功名日漸疏懶,但實際上卻是一種竊喜,竊喜自己終於能夠看破功名,心無掛礙了。正式由於這種無掛礙的心態,當別人問及“使君”的才學時,蘇軾才能通達、釋然而略帶自嘲地說自己是“佔得人間一味愚”。言外之意,在他看來,是否有才學並不重要,但自己到現在才看破功名,這才是真的“一味愚”。整個下片議論,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貶低自己,實際卻是在表達一種擺脫塵世功名束縛的願望,同時也是在慶幸自己已經慢慢擺脫了這些束縛。

  2.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姚蘇傑:蘇軾對此時任上的生活是比較滿意的,雖然每天都有早衙,但是其餘時間完全由他自己支配,這是悠閒的,同時也是蕭然的。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