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小春》的詩詞及鑑賞

《滿庭芳·小春》的詩詞及鑑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滿庭芳·小春》的詩詞及鑑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滿庭芳·小春

  張炎

  睛皎霜花,曉融冰羽,開簾覺道寒輕。

  誤聞啼鳥,生意又園林。

  閒了淒涼賦筆,便而今、懶聽秋聲。

  消凝處,一枝借暖,終是未多情。

  陽和能幾許?

  尋紅探粉,也恁炊人。

  笑鄰娃痴小,料理護花鈴。

  卻怕驚回睡蝶,恐和他、草夢都醒。

  還知否,能消幾日,風雪灞橋深?

  鑑賞

  1315年(元紅宗廷祐二年),元朝入主南宋故土已住幾十年。為了取得漢人士族的支援,決定重開科舉。一些漢族青年,歡欣鼓舞。但張炎對此看待很清楚,借題發揮,揭開元朝統治的真實目的。

  “小春”即“十月小陽春”。因十月天氣和暖如春,故名。恰值秋冬過渡之際,江南出現一種“返春”現象。但隨即冷氣南侵,蕭條的冬天會很快來臨。

  “睛皎霜花,曉融冰羽,開簾覺道寒輕”,寫天氣轉暖。人們捲簾開窗,地上一片皎白。旭日東昇後,冰霜被陽光掃盡,也帶走了絲寒意。以詞人飽經風霜的老眼看來,“寒輕”的感覺只是一種騙人的假象而已,因而隨即落筆為“誤聞啼鳥,生意又園林”。這體現在他所冠的一個“誤”字上。這裡並非講大家的感覺有誤,而是說這些啼鳥有“誤”。啼鳥越歡暢,以為春日來臨。越發讓人感到其無知之極。這裡透露出張炎對待元朝重開科舉所持的態度。

  “閒了淒涼賦筆,便而今、懶聽秋聲。”既然天氣暫時回暖,不必再做《秋聲賦》,可以躲進一邊作短暫的休憩。詞情“頓挫”之處,它重新振起作了一點“休整”。繼而“消凝處、一枝借暖,終是未多情。”“消凝”是“消魂凝魄”表明一種感懷的精神狀態。園中偶爾開放的一兩朵花,不過是一種“借暖”而已,因此詞人“未多情”。

  “陽和能幾許?詞情發生極大的轉折,在此憑空一轉。這一句”換頭“,筆力警峭空靈,起到了”轉接“作用。”陽和“典出《史記。秦始皇本紀》:”時在中春,陽和方起“,這裡用它來比擬皇家的恩澤。”陽和能幾許“,暗示了元朝廷的”恩澤“只是騙人之舉。那輩稚嫩的孩童們是不可能理解的,他們紛紛出動,尋紅探粉,也恁炊人。笑鄰娃痴小,料理護花鈴。”“笑”字,表示他感到可笑,然而,幼童的無知還不足令人擔心。“卻怕驚回睡蝶,恐和他、草夢都醒。”使之憂慮的是:隱居蟄伏著的“遺民”可千萬不能去上當呀。

  “還知否,能消幾日,風雪灞橋深?”這是詞人發出的警告。足以提起人們的警惕和深思。小春之後又將是北風猛吹、灞橋雪深的惡劣天氣了。“陽和”和“春意”又能何處尋呢!

  這是一篇描寫“小春”時序風光的一首詠物佳作。“小春”天氣,冷暖不定。在寫景方面,如太陽的融冰化霜,小鳥之啼鳴,孩童尋幽探勝,以及將醒睡蝶之神態,極為傳神。作者在詠其物的同時,又給出了其生動的形象。借氣候之多變,喻指政治氣候之變化無端。以寫物之話語實言其志也。

  拓展:張炎古代詩人簡介

  張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詞人,父張樞,精音律,與為結社詞友。張炎前半生在貴族家庭中度過。宋亡以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遊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曾從事詞學研究,著有《詞源》,有《山中白雲詞》,存詞約三百首。文學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詞人並稱為姜張。他與宋末著名詞人、孫、周密並稱宋末四大家。

  張炎出身世家,曾在貴公子的生活中悠遊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即落魄縱歡,在江南江北縱橫千里的地方漂泊。由於不願意北向俯首事敵,就長期寓居臨安。他懷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幾乎日日花前為醉,號呼揮寫,以至於後人評價他說: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能令後三十年西湖錦秀山水,猶生清響。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他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選宋詞的書,選到最後,就得選張炎,講到最後,也得講張炎。可以說,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後的一個音節,是最後的一聲歌唱。由於他的詞寄託了鄉國衰亡之痛,備極蒼涼,所以也可以說,他的聲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張炎為詞主張"清空"、"騷雅",傾慕、姜夔而貶抑。他的詞多寫個人哀怨並長於詠物,常以清空之筆,寫淪落之悲,帶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因他精通音律,審音拈韻,細緻入微,遣詞造句,流麗清暢,時有精警之處。但由於他過分追求區域性的情畫意,在整體構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開闊而又立意甚高者並不多見。 他還是一位著名的詞論家,他寫的《詞源》,在詞的形式研上,給後人留下了不少啟迪。在論述樂律部分,書中儲存了有關樂詞的豐富資料,是一部有權威性的理論專著。他的創作主張,強調藝術感受、藝術想象與藝術形式,有許多經驗之談,至今尚可參考,但其觀點帶有門戶之見,難免有偏頗之處。此書分為制曲、句法、字面、虛、清空、意趣、用事、詠物、節序、賦情、令曲、雜論等十三分。其論詞的最高標準是意趣高遠,雅正,清空。有詞集《山中白雲》及詞學專著《詞源》傳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陽臺》、《月下笛》、《解連環》、《甘州》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