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動作的四字詞語

描寫動作的四字詞語

  詞語是詞和短語的合稱,包括詞(含單詞、合成詞)和片語(又稱短語),組成語句文章的最小組詞結構形式單元。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描寫動作的四字詞語,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指手劃腳、手忙腳亂、手舞足蹈、七手八腳、搖頭晃腦、身手敏捷、風馳電掣,動如脫兔,舉目眺望、大步流星、昂首挺胸,手舞足蹈、張牙舞爪、動如脫兔,舉目眺望

  昂首挺胸、健步如飛、步履矯健、步履輕盈、大步流星、昂首闊步、擠眉弄眼、橫衝直撞、躡手躡腳、歡呼雀躍、鬼鬼祟祟、伏案疾書、載歌載舞、大步流星、摩拳擦掌

  手疾眼快、手忙腳亂、驚慌失措、落荒而逃、連蹦帶跳、躡手躡腳、翩翩起舞、張牙舞爪、步履蹣跚、跌跌撞撞、喋喋不休、竭盡全力、慢條斯理、含糊其詞、嘮嘮叨叨

  自圓其說、振振有辭、肆無忌憚、大言不慚、娓娓動聽、繪聲繪色、對答如流、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談笑風生、高談闊論、豪言壯語、誇誇其談、花言巧語、走馬觀花

  扶老攜幼、手舞足蹈、促膝談心、前俯後仰、奔走相告、跋山涉水、前赴後繼、察言觀色、左顧右盼、瞠目結舌、袖手旁觀、伸頭縮頸、一飲而盡、洗耳恭聽、眼疾手快

  齜牙咧嘴、昂首挺胸、抓耳撓腮、摩拳擦掌、手不釋卷、上躥下跳、大步流星、交頭接耳、東張西望、拳打腳踢、指手畫腳、搖頭擺尾、側耳細聽

  健步如飛

  【解釋】健步:腳步快而有力。步伐矯健,跑得飛快。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麗人牽坐路側,自乃捉足,脫履相假,女喜著之,幸不鑿枘,復起從行,健步如飛。”

  大步流星

  【解釋】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四:“聽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邁過去,把它牽上。”

  連蹦帶跳

  【解釋】精力充沛,充滿活力的樣子。

  【出處】王朔《浮出海面》:“‘好吧。’我說。掛了電話,~地跑回宿舍。”

  東奔西竄

  【解釋】跑到東,又竄到西。到處逃竄。同“東逃西竄”。

  【出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錢塘縣派差去查過,果然那些狗東奔西竄,踐踏田禾。”

  橫衝直撞

  【解釋】亂衝亂撞,蠻橫無理。

  【出處】明·李贄《續焚書·與友人論文》:“凡作文皆從外邊攻進裡去,我謂文章就時而攻打出來,就他城池,食他糧草,統率他兵馬,直衝橫撞,攪得他粉碎,故不費一毫氣力而自然有餘也。”

  一瘸一拐

  【解釋】腿腳有毛病,行步時身體不平衡。

  【例句】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著那聲音走去。

  擠眉弄眼

  【解釋】用眼睛、眉毛示意。

  【出處】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伶齒俐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船。”

  匍匐前進

  【解釋】身體貼近地面以手臂和腿的力量推動身體前進的運動方法。

  【拓展】通常有受敵火威脅,遮蔽物較低的場合採用。分為低姿、高姿和側身三種。

  上竄下跳

  【解釋】比喻四處奔走,多方串連,策劃活動。

  【出處】蔣子龍《一個工廠秘書的日記》:“上竄下跳,根據需要打出各種不同的旗號,把廠長的事情辦成。”

  躡手躡腳

  【解釋】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四回:“於是大家躡手躡腳,潛蹤進鏡壁去一看。”

  捶胸頓足

  【解釋】捶:敲打;頓:跺。敲胸口,跺雙腳。形容非常懊喪,或非常悲痛。

  【出處】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我衷腸,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頓足空流淚。”

  手舞足蹈

  【解釋】蹈:頓足踏地。兩手舞動,兩隻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序》:“永(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大快朵頤

  【解釋】朵頤:鼓動腮頰,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頓。

  【出處】《周易·頤》:“觀我朵頤,兇。”

  張牙舞爪

  【解釋】張:張開;舞:揮舞。形容猛獸兇惡可怕。也比喻猖狂兇惡。

  【出處】《敦煌變文集·孔子項託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遊於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