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中石獸》教學反思

最新《河中石獸》教學反思

  《河中石獸》是清代文學家紀昀的作品,被選入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2017版) 。這篇說理短文出自《閱微草堂筆記》,敘述了三種尋找河中石獸的看法和方法,告訴人們:再深的理論,不能得到實踐的證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正確的。下面是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學習!

  《河中石獸》教學反思

  這是今年中考新增的一篇課文,下面我來談談自己所上這篇課文的一點感受。

  這篇課文我分兩個課時來完成。並且我把這篇課文的重點放在理解字詞、課文內容和讓學生自己歸納課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上;把難點放在讓學生知道學習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上。

  首先我讓他們自己藉助課文下面的註解和工具書自己初步閱讀感知課文內容。接下來就是對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掌握課文內容。對於作家作品的介紹我只簡單的說一下。對字詞和課文內容我講的比較詳細。我先讓他們自己翻譯課文,把不會翻譯的作上記號(在學習時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等時間到了我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一句一句講解課文內容,由於文章內容有點長我讓他們一段一段來學習。

  我把每段裡面重要的詞語句子要他們做上記號,再讓他們當堂把這些內容記下來,過幾分鐘後我在檢查他們學習的情況。我覺得人有了壓力之後才會有動力,對於這些學生來說用這種方式讓他們掌握文章內容效果還可以。學完文章內容之後,我馬上進入第二環節提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歸納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待學生回答之後便明確答案(尋找石獸的'故事)。接著問他們課文中講了他們用幾種方法來尋找石獸的?然而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們都只找到了三種,他們都把第一種給漏掉了。最後又問學生他們是怎樣找到石獸的?學生馬上回答是根據老何兵提供的線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獸的。

  文章的最後我問學生從他們尋找到石獸這件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什麼道理?對於這個問題他們回答的就不是很全面。

  對於這篇課文我覺得自己在教學生朗讀和讓他們課文重要詞句這方面做得還可以。他們之後做這課的習題時很多學生都不用看書,這點值得我高興。在課文提升這方面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好。以後自己要在這方面多下點功夫。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於學問是永無止境的。只有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