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反思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千古傳誦的名篇,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寄情於景,為我們用語言文字描繪了一幅江畔送別圖。我這樣安排教學:首先緊扣一個“送”字引導學生提問題(誰送誰? 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為什麼送?);接著就讓學生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藉助註釋和收集的資料,自行解決以上問題;然後就是讓學生彙報自學情況。

  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根據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困難,我就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何時送”和“為什麼送”這兩個問題。在處理“何時送”這個問題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悟煙花三月的美麗;在處理“為什麼送”這個問題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送別的現場,透過“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畫,長江的江面船隻如雲,那為何作者看見的只是孤帆呢?”“李白為什麼如此久久佇立在江邊送孟浩然?”和“假如你就是李白,站在黃鶴樓邊,會如何吟誦這句詩?”這三個問題,讓學生較深入地去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深情厚誼。李白卻是在老朋友的乘坐的帆船都看不見了,還久久不願離去。這是為什麼呢?激發學生反覆誦讀古詩,讓他們透過反覆的積累誦讀,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總之,在課堂上,我本著充分相信學生,努力給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給他們自讀自悟的機會,爭取使學生都“動”起來,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達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目的。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不如人意的的地方,比如:

  1、語言不夠精煉,沒有經過精雕細作。

  2、節奏顯得前松後緊,整體把握不夠好,導致課外拓展部分沒有如期完成。

  3、對於難點的突破,由於時間的關係,顯得比較匆忙,學生對詩人情感的感悟只停留於表面等。

  但我相信,隨著經驗的積累和不斷地學習,以及個性化教學風格的形成,以上這些不足會逐步得到克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