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通用1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通用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三首古詩,結合註釋或查字典、詞典,瞭解詩句意思,古詩三首(贈汪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鄉偶書)。

  2.多誦讀,並能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感情。

  3.瞭解詩人怎樣在寫景、敘事中抒發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還記得李白嗎?哪位同學能夠起來為大家背一首他的詩呢?(第六冊《獨坐敬亭山》,第七冊《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贈汪倫”(板書題目)。要求我們能借助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詩的內容,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大家交流。

  二、學習《贈汪倫》

  1.講述詩歌寫作背景。

  汪倫是有名的歌手,且很有才學,但不願做官,隱居在安徽涇縣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對李白所作的詩佩服得“五體投地”,日夜吟誦。他知道李白喜歡喝酒,於是使用最好的糯米和高粱釀成酒,並長年窖在地下。有一回他聽說李白到了安徽,想邀請李白前來作客,但又怕李白不肯來,於是想出一個妙計。他修書一封,送給李白。李白拆信一看,上面寫道:“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已早聽說汪倫是一方豪士,便欣然答應往訪。見面後,李白說:“我是來觀十里桃花,訪萬家酒店的。”汪倫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並無桃花十里;‘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並無酒店萬家。”此時李白方知“受騙上當”,但卻哈哈大笑說:“臨桃花潭,飲萬家酒,會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後汪倫每日以美酒佳餚相待,兩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臨別時李白即興寫下《贈汪倫》這首別具一格的七言絕句,

  2.教師範讀。

  3.指名學生試讀,教師指導。

  4.指導學生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1)根據課文註釋、查字典自讀古詩,理解詩句的意思。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記下來。

  (2)小組討論、交流,議一議是如何理解這首詩的。

  (3)學生彙報交流自學情況。

  ①指名試講:你是怎樣理解詩的前兩句的?

  (先結合詩句理解詞語,然後再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②重點理解後兩句詩的意思並體會感情。

  師:誰來談談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詩的?

  生:“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情”指“情誼”,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師:汪倫對李白的情誼僅僅表現在“送別”上嗎?前面聽了老師對這首詩寫作背景的介紹,你們知道汪倫對李白的情誼還表現在哪裡?

  生:表現在汪倫寫信熱情地邀請李白來桃花潭作客。

  生:表現在汪倫天天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師: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嗎?沒有,這是作者的假設,那麼,跟下句連起來,可用上什麼關聯詞來翻譯呢?

  生:哪怕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還可用“就算…也…”“縱使…也…”)

  師:同學們,汪倫先是寫信熱情邀請李白來家作客,接著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倫又帶領村民踏歌相送。所有這一切,怎麼不使李白深受感動呢?大家請再想想,如果採用不同的語氣來翻譯這兩句,比如可用感嘆句或反問句的形式,能不能更好地表達李白此時的激動心情呢?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哪!

  生: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怎麼能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呢?

  生:桃花潭水有千尺深,比得上汪倫對我的情誼深嗎?不,遠遠比不上。

  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誰來說一說,這裡用什麼來比喻什麼?

  生:用“桃花潭水的深”來比喻“汪倫對我的情誼深”。

  師:這裡運用比喻、誇張的手法,為的是表現什麼?

  ---------------------------

  生:表現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情誼深。

  生:表現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師:誰能把這種感情談出來?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③把這首詩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指導朗讀、背誦。

  ①指導停頓,讀中表達情感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②配樂朗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懂詩題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

  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

  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

  那麼,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題目中有幾個生字,自個兒讀。誰來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理解“之”,“廣陵”)

  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現在,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

  二、讀通詩句

  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並把詩句念通順。

  (學生朗讀)

  (生齊讀)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得有板有眼。(學生朗讀)

  師:讀得好嗎?我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三、理解詩意 ,設疑自探

  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哪位同學能圍繞這個“送”提一提問題。會問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想想可提什麼問題?

  (板書:誰送誰?為什麼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怎樣送?)

  同學們真不簡單,圍繞一個詞提了這麼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這首詩裡,同學們認真讀讀詩,把答案找出來。把答案找出來了,這首詩也就讀明白了(板書:理解詩意)。讀的時候可以看插圖,看看註釋,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學討論交流,看誰先讀明白。

  (指板書上的問題)誰第一個彙報?

  黃鶴樓在哪裡?

  還有誰知道更多關於黃鶴樓的知識?黃鶴樓和揚州都在哪條河流邊呢?(板畫長江)

  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面,孟浩然是從西面的黃鶴樓順流而下出發到東面的揚州去。所以詩人說

  “故人--”

  李白為什麼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裡知道的?(理解“故人”) 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他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三月?讀明白這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繼續告訴我。

  他們可能是在春暖花開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囂的酒家……那可能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燈光下……

  誰來說說,你彷彿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學生彙報)

  飲酒作詩,作畫下棋,多麼快樂的日子,多麼美好的時光,可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都成為了過去,因為老朋友就要離別,在這美麗的三月,要到揚州去。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李白,這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正是因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這時的心裡就更加留戀,更加依依不捨,更加惆悵,牽掛,孩子們,讀出你的留戀,讀出你的傷感,讀出你的牽掛來,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進詩的字裡行間去。(自由讀)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老師聽出來了,同學們是用心在讀。是的,在這千年勝地黃鶴樓上,

  (引讀“故人西辭---”)

  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引讀“故人西辭---”)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李白又是怎樣送走老朋友的呢?

  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哪個字告訴我們小船走遠了,看不見了?(理解“盡”)

  李白看著老朋友的小船走遠了看不見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理解“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就是隻看見的意思。

  我們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門外就回來了。可是李白目送著朋友掛帆遠行,連影子都消失了還久久佇立,不肯離去。讓我們再次體會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吧。(播放課件:送別)

  師:多麼動人的送別場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動容,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李白說?(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來,同學們,把聲音沉下去,再讀讀這兩句詩,認真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板書:體驗詩情)放開聲音讀,按自己的節奏讀。(指名讀,分組讀,想讀的站起來讀)

  四、體驗詩情

  下面誰能把黑板上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說說?注意要先想好怎麼說,要說得美一點。每個同學在下面先說給同座位聽一聽。(生同座位互說。)

  同學們說得真好,說出了詩裡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詩是要讀的,還要儘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帶著深深的情,濃濃的意,讓我們再次吟誦這首詩。

  五、拓展延伸

  李白後來又為這次的黃鶴樓之別寫了一首詩(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學習古詩的四步法自己讀讀,也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從這首詩裡你體會到什麼?

  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覺?(李白對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長江水一樣長。)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我們還學過李白寫的送別詩《贈汪倫》(師出示課件《贈汪倫》,生齊讀)。

  在這首詩裡,詩人寫了汪倫以歌聲送友,借潭水錶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李白寫了他目送朋友遠去,借長江水來比喻朋友之間的情誼深厚。古代詩詞裡,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回去以後,請你們蒐集一些送別詩,好好地讀一讀,體會體會,好嗎?

  最後,讓我們吟誦這首詩結束這節課的學習,不會背的同學可以讀。

  六、作業

  蒐集送別詩,認真地讀,仔細地體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鶴、孟、陵、辭、唯”五個字,會寫“孟、浩、陵”等三個字。

  2: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結合註釋、工具書、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4:積累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從中感受友愛、友情的溫馨。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目標2、3。

  一、 回顧舊知 匯入新課

  1、 同學背誦學過的古詩。

  2、 透過《贈汪倫》引出新課。

  二、 初讀古詩 讀準讀通

  1、 生試讀全詩。教師板書全詩。

  2、 檢查生字掌握情況。重點學習“陵”字。

  3、 再讀,體會並劃出詩的節奏和重音。

  4、 師範讀,生自讀,指名讀。

  三、 學習古詩 總結學法

  1、 “知詩人 解詩題”

  (1) 學生交流對詩人李白和孟浩然的認識。

  (2) 齊讀詩題,解釋“之”,標註在詩題中。

  (3) 請同學說說詩題的意思。

  (4) 總結學法“知詩人 解釋題”。

  2、 抓字眼 明詩意

  (1) 學生以組為單位,找出應該抓的字眼並劃下來。

  (2) 以組為單位,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字的意思並把它們移注到詩行中。

  (3)

  讀懂詩句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彙報交流(如:介紹李、孟,說詩句的意思,逐句朗讀解釋,結合畫面闡述,表演等形式)。教師檢查——投影出示練習。出示圖片,繪製地圖。

  (4) 總結學法。

  3、 入詩境 悟詩情

  (1) 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 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創設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3) 投影出示練習。

  (4) 總結學法。

  4、 歸納古詩學習三步法: 一、“知詩人 解詩題”

  二、“抓字眼 明詩意”

  三、“入詩境 悟詩情”

  四、 背誦並默寫

  五、 拓展知識 誦讀古詩

  課下蒐集表達送別之情的詩歌整理、背誦。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4

  文字解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煙花三月下揚州”,在“三月”上加“煙花”二字,把送別環境中那種詩的氣氛塗抹得尤為濃郁。煙花者,煙霧迷濛,繁花似錦也。給人的感覺絕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盡、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煙景。李白與孟浩然這次離別正是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季節是煙花三月、春意最濃的時候,從黃鶴樓到揚州,這一路都是繁花似錦。而揚州呢更是當時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都會。因此“煙花三月”,不僅再現了那暮春時節、繁華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時代氣氛。此句意境優美,文字綺麗,清人孫洙譽為“千古麗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的後兩句看起來似乎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包含著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而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遠去的風帆。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可見目送時間之長。帆影已經消逝了,然而李白還在翹首凝望,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唯見長江天際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誰又能說是單純寫景呢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嚮往,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送別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感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透過想象和移情體驗,感受詩的情緒和意象

  3、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揭題、理解題意。

  1、揭題。師:自古人生重離別,自古人生又傷離別,在我們祖國的文化瑰寶—詩詞當中,歷朝歷代的贈別送行的詩文不可勝計,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堪稱“送別詩”之經典的古詩。

  2、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3、簡介時代背景。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的大意。

  1、自由地朗讀詩,把它讀正確、讀通順。

  2、反饋,指導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3、利用下面的註釋,交流詩的大意

  三、再讀詩文,讀出畫面,讀出意境。

  1、你讀出了哪些畫面

  預設:(1)黃鶴樓樓下訴別

  (2)煙花三月一幅美景

  (3)孤帆遠影

  (4)滾滾長江東逝水

  2、理解“煙花三月”(詩人與好友在春意盎然、繁華似錦的陽春三月,在這天下名勝黃鶴樓分別,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品“孤”

  (1)“孤帆遠影碧空盡”的“孤帆”什麼意思

  師:當時正值大唐“開元盛世”,從湖北武漢東去江蘇揚州,沿江皆是繁華之地。

  (2)李白佇立長江邊,難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嗎那為什麼他說是“孤帆”呢透國一個“孤”字,還讓你看到、聯想到什麼,

  預設:(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視著孟浩然的船。

  只看著那隻船,說明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

  (3)指導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啊!這個孤字,充分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這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師:李白的目光望著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碧空的盡頭。

  悟“盡”

  (4)同學們,你們認為真的“盡”了嗎“不盡”又是什麼

  出示背景資料:(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他給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間,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樣一個浪漫、愛好遊覽的人,倆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寫詩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師益友,李白從孟浩然那裡獲益良多。因此李白對孟浩然極為推崇。有詩為證: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流”情

  師:人們常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李白目送“孤帆遠影碧空盡”有青山為據,流水為證。茫茫的長江水已為李白的真情所動容,在李白的眼裡這滔滔江水就是與孟浩然傳輸真情的暢渠。

  (5)孤帆遠去,江水滔滔,李白會在心裡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麼呢

  孤帆遠去,李白佇立江邊,嘆道:“滾滾的長江水啊,請()”

  四、課外延伸:尋找“送別詩”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是據“言”得“意”(吸納)、由“言”表“意”(傾吐)的轉換、融合過程。由於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之學生的閱歷背景又太淺,他們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詩教學中必須尋求言意融合,找準言意融合的切入點,也就是最易形成課程的生長點,在本詩中,我覺得“孤、盡、流”這三個字恰恰就是“亮點”。首先“孤帆”初讀並沒感覺出什麼情味,而細細品味之後才發現作為古時交通要道的長江怎麼可能是“孤帆”呢這實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這與李白當時的心境有關。因此我設計引導學生透過誦讀和品評,從中悟出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實現了語言和意韻的融合。這樣的教學,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淺薄,具有濃厚的語文韻味。與之相對的是“盡”字,透過質疑,對比,激起學生思維的碰撞,透過課外背景資料的補充,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語言內在的真意,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形成一個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持續動態發展的言意融合過程,如果說“孤帆、盡”這兩個詞讓我們感悟到李白與孟浩然的依依惜別情的話,那麼這個“情”又如何釋放、延續下去呢古人喜好託物抒情,寓“意”於“象”。如月代表懷人和思鄉,雁代表思鄉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緒、飄零,落花表現生命的短暫等等。

  “流水”在這裡既是寫實的,又是象徵的。象徵著思念,象徵著惆倀,象徵著別情離恨。李白的這種心情,用“水”字表達,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練習,透過滾滾東逝的長江水帶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對繁華似錦的揚州的嚮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5

  【設計意圖】

  詩的語言的獨特性決定了,在教學古詩時,要充分感受詩的語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簡單的字眼背後的東西,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筆者認為,在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過程中,應該創設詩中的情景,品悟詩中的蘊涵的深情。讓古詩教學既充滿靈動飄逸、灑脫不羈,又洋溢書畫香氣,且蘊涵深情,是筆者追求的古詩教學的境界。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培養學生多角度欣賞詩的能力。

  3、感悟送別的不捨情結。

  【課前準備】

  收集寫送別的詩句。

  【教學流程】

  一、初步感受離別詩的情

  1、喚起對離別的感受:

  過渡:有過與人別離的經歷嗎?當時的感受如何?

  2、學習古詩:

  王維的《渭城曲》。

  過渡:古人與友人相別是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學過一首關於送別的詩,詩是王維寫的,詩名叫作《渭城曲》誰來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談感受:你能感受王維的心情嗎?

  3、小結啟發:

  離別之際有千言萬語,送別總是件難過的事情!

  二、揭示詩題、解題

  過渡:今天我們又要去目睹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離別。

  1、出示詩題並讀詩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解詩題:

  ⑴ 透過讀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⑵ 補充介紹“黃鶴樓”、“ 廣陵”的知識。

  三、讀通詩句,初感詩的意境

  過渡:這首詩到底寫了些什麼呢?讓我們自己去讀讀!

  1、單個自瀆。

  2、正音朗讀。

  3、齊讀。

  四、再讀探索──明詩眼、尋依據

  過渡:透過多次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

  1、交流肯定所學。

  2、小結提示:全文就記述了自己送別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詩眼:

  過渡:本詩是圍繞哪個字寫的?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引導歸納:

  ⑴ 靜態:

  ① 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② 送別的地點──黃鶴樓。

  ③ 送別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 送別的情景──長江天際流。

  ⑤ 送別的心情──孤。

  ⑶ 動態:

  ① 送別的原因──故人西辭下揚州。

  ② 送別的經過──孤帆遠影。

  ③ 送別的結果──長江天際流。

  4、理解感知,配樂讀詩句:

  過渡:既然詩是圍繞“送”寫,那就讓我們一起送別這樣一位故友,齊讀!

  五、煉情品詩意

  1、感受詩中的畫意:

  過渡:喜歡這首詩嗎?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嗎?

  注意引導詩的美: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似乎讓你看到了什麼?

  ⑵ 煙花是什麼季節,她讓你又想到了什麼?

  ⑶ 孤帆遠去,你還能見到什麼?

  ⑷ 長江是怎樣在天際流的?

  2、感受詩中的情意:

  過渡: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哪裡讓你感受到了情?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那是不捨。

  ⑵ 在煙花中送別,那是無可奈何。

  ⑶ 孤帆遠去,那是孤獨寂寞。

  ⑷ 長江獨自在天際流,那是悵惘,失落。

  注意:可畫意先上,然後上情意,(對稱結合上),也可邊說詩中畫意邊說情意(結合)。

  六、延伸鞏固入詩境

  1、過渡:

  這樣的別離,真的讓人難過!古詩中有很多“送別”的詩。你找到了嗎?

  2、交流:

  ⑴ 自讀: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⑵ 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一首詩,解決這是怎樣的別離!

  作業:將古詩改寫成現代的散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會寫課後的字,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別的情誼。

  4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熟讀古詩;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詞查,試著理解詩歌。

  師:生字、詞卡片;聲像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質疑匯入

  1你聽說過李白嗎?他是個什麼人?你學過他的什麼詩?

  2你願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3解釋課文題目,生試著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師相機點撥。

  4看了課文題目,你想了解些什麼呢?

  黃鶴樓在哪兒?孟浩然是誰?怎麼送的呢?誰送誰呢?

  二、初讀課文,略知大意

  1師配著悠揚的古箏音樂,聲情並茂地朗讀詩歌。

  2你也希望像老師一樣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3出示生字卡片,學生搶讀。

  師:你覺得哪個字最難讀?給大家提個醒。重點指導:孟、陵的讀音。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把詩句讀通順。

  6小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7反覆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組邊讀邊議古詩,試著解決開始提出的問題,並提出新的問題。

  三、深入探究,精讀感悟

  1小組交流剛才的學習情況,準備在全班交流。(老師此時巡迴指導、收集整理學生在小組中提出來的問題,擬定接下來的導學重點。)

  2全班交流,瞭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誰。簡介孟浩然其人,並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瞭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瞭時間。

  (2)反覆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春光爛漫的三月裡,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後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滔滔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2)生練習朗讀,並加上動作。

  (3)表演讀。(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黃鶴樓送別的情景,另一名學生配音。)

  (4)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四、指導背誦,加深感悟

  1聽錄音範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全班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拓展練習,學習課後古詩《黃鶴樓》。

  黃鶴樓風景優美,自古就被許多文人墨客所喜歡。他們常在這裡觀賞勝景,寫詩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詩文。下面我們一起再來讀讀另外一首很美的詩。

  展示崔顥的《黃鶴樓》。

  5生讀,簡略理解詩意。試背。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教師小結: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一首古詩,還結交了幾個生字朋友,願意把它們記住嗎?

  2分析形體,分類識記。本課生字左右結構的最多,找出來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寬的字;帆、故、鶴左右相當;影是左寬右窄的字。

  3把這些字美美地寫在田字格里。

  4展示評價寫得美的字。

  六、教師總結

  附:板書設計

  23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辭〖

  黃鶴樓

  孤帆盡〖

  長江流

  朋友情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會寫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詩中所表現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5.積累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課前師生共同蒐集相關資料,瞭解詩中所涉及地名的地理位置,以及詩人寫作的時代背景等,為學習古詩做好準備。

  2.教師還可以準備樂曲《送別》《駝鈴》和古箏曲《陽關三疊》。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這首詩中要求認識和會寫的字都是這4個字,教師要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認識這些字,並通過出示詞語、詩句等方式,引導學生聯絡語境進行認讀。這四個字在結構上都是左右結構,筆畫也較多,在認讀上有一定的難度,其中“辭”是平舌音,“唯”讀第二聲,讀音容易出現錯誤。

  由於這些字的筆畫較多,會給書寫帶來困難,這就需要做到課前預習要充分,課後的鞏固要到位。這四個字在書寫時要注意,“鶴”字的左半部分是一個撇而且是出頭的;“陵”的右半部分的下面是“折文”而不是“反文”;“辭”的右邊的“辛”下面的橫要短些;“唯”字要注意與“惟”“維”字的區分,但也要強調,在取“單單、只”這個意思時“唯”和“惟”是通用的。

  2.朗讀指導

  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讀中想象畫面,在讀中體會情感,並透過朗讀表達出詩句蘊含的感情。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是要讀出難捨之情,古詩的誦讀要注意語速的疾緩。如,“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要讀得徐緩而舒展,給人餘音

  繚繞之感,意味著友情長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這首古詩背誦下來。

  3.閱讀教學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匯入新課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如《贈汪倫》《賦得古原草送別》。教師可以向學生簡要介紹: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堪稱送別詩中的,被人們傳誦至今。

  (2)理解感悟古詩。

  在理解詩意上要突出後兩句。後兩句是寫景,也是抒情。“景”與“情”有著密切的聯絡。孤帆漸漸地遠去,最後消失在淺藍色的天際間,只見長江浩浩蕩蕩滾滾東流和藍天連線一起。讓學生想象這樣的情景:朋友乘船而去,你目送朋友的船隻離去,看啊,看啊,一直到船隻消失在天水之間。此時,你的心情如何?詩人久佇江邊目送朋友的船隻,這種景象飽含著詩人與朋友難分難捨的情意。

  啟發學生想象李白送別朋友的畫面,除了採用調動學生生活積累、設身處地地推想、利用插圖等方法外,還可幫助學生開拓想象的思路:從時間上思考,繁花似錦的三月是個怎樣的季節;從方位上思考,黃鶴樓下,長江之畔是個怎樣的地方;從自然景物上思考,“孤帆遠影”“長江天際流”是個怎樣的景象;從人物送別這件事去思考,詩人久佇江畔目送友人,他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想法。

  4.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個訓練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在深入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直到能夠熟練地朗讀並背誦下來。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和背誦的方法。

  (2)“理解加點的詞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這個訓練是在學生經過查詢資料、理解詩的大意的基礎上,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理解加點的詞語的意思對理解詩句的意思有較大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品味重點詞語,幫助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根據畫面寫詩句。”這個訓練中的兩幅圖分別是課文所描寫的兩句詩,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題中的文字:“下面兩幅圖畫,各描繪了本課哪兩句詩的內容?請寫在下面。”然後觀察畫面的景物,經過認真地分析和探討,確認這兩幅圖畫各描寫的內容恰好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積累。”這個訓練是積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是作者借送友人抒發自己胸懷的詩。寫這首詩時,王昌齡正被貶到江寧,心情無疑是苦悶的。

  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行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並寫下這首詩。

  前兩句寫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後兩句。朋友此番遠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裡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象他們也同樣思念著自己。他囑託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5.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很多的地名,如:廣陵、黃鶴樓、揚州等,同時還有表示方向的詞語,如:西辭、下等,學生在理解詩意的時候容易造成混淆,阻礙對詩的理解,教師要根據詩的內容,畫一個地理方點陣圖,標清方向及地名、物名,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首詩是如何表達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的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等詞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學生:①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李白寫的一首詩《贈汪倫》還記住嗎?(學生背)這首詩寫的是誰送誰的呢?(汪倫送李白)

  2介紹李白(多媒體)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 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這首送別詩寫的是 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送誰到那裡。

  三、預習檢查:

  3、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 唯(wèi)。

  四、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2、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3、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前兩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後兩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五、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理解詩句的意境。

  七、作業練習:

  1、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9

  一、談話激趣

  1、你知道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是誰嗎?

  2、如果說唐代詩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麼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顆,他在文學上的輝煌成就,令後人望塵莫及。當時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詩人賀知章(也就相當於我們今天建設部的副部長吧),讀了他的詩作,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拿去換酒與他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對李白說:“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間?”因此,李白又被人稱為——詩仙。(板書:詩仙)

  3、除了寫詩厲害,你知道李白還有哪些超人之處嗎?他喝酒也非常厲害。他在《將進酒》裡寫道:“會須一飲三百杯”,杜甫也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稱為——酒仙。(板書:酒仙)

  4、喝酒寫詩,無人能比。但李白還有一樣本領,卻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劍術,當然是整個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輕時候的李白還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劍相助的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俠客。(板書:俠客)

  5、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詩仙、酒仙、俠客李白的詩作。

  二、循序漸進,讀懂詩題

  1、讀準詩題

  (1)誰來讀讀詩題?

  (2)詩題中有三個生字,誰來讀讀?

  鶴:第四聲,發音要到位。指生讀。

  孟、陵:都是後鼻音,注意孟的寫法,第一筆是橫撇。指生讀。

  2、個性讀題

  (1)這首詩題目很長,共有十個字、五個詞。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詞重要就著重讀哪個詞,試著讀一讀吧。

  (2)生自由練讀後師指名讀,相機點撥:

  ☆聽出來了,你想強調“黃鶴樓”,黃鶴樓是送別的地點。知道黃鶴樓嗎?(位於湖北武漢市的長江之濱,是中國三大名樓之一)

  ☆他強調的是“送”,為什麼呢?( 對,這是一首送別詩。)

  ☆同學們聽出來了嗎?他強調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誰?(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強調“廣陵”,廣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揚州。揚州可是唐朝最繁華的城市,也是當時國際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輕的時候曾經到揚州遊玩過一段時間,他說他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熱鬧的城市。盛夏時節,他和朋友“繫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

  ☆ “之”是什麼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讀法,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自已再讀一讀題目。

  (4)同學們,你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了嗎?

  3、感性讀題

  (1)古代交通不便,離別之後就很難再相見。於是,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時尚,當時的送別詩差不多和我們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像《送友人》《別董大》《山中送別》《易水送別》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歲,然而他們兩人一樣的才華橫溢,一樣的風流瀟灑,他們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間恨晚,無話不談,彼此不再寂寞。快樂相處之後的離別,顯然是那樣難捨難分。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再讀一讀詩題嗎?指生讀後齊讀。

  (3)對,我們這才算真正的“讀懂詩題”。(板書:讀懂詩題)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

  三、自主學習,讀通詩句

  1、自由讀

  學好古詩的第二步是讀通詩句,讀通詩句的要求是“認清字形,讀準字音”,你能做到嗎?來,自由的讀一讀這首詩。(板書:讀通詩句)

  2、指名讀

  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強調生字的讀音要準。“辭”平舌音,“唯”)

  3、讀出詩的節奏感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著往下讀?

  “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想讀的接著讀吧!

  4、古詩還講究押韻,這首詩的一、二、四行的最後一個字,讀一讀,你發現什麼?它們的韻母相同或相近,是這首詩的韻腳。我們在朗讀時對韻腳要恰當重讀,非韻腳音讀得輕一點兒,更能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誰來試試看?

  (詩人頗具匠心地選擇了“樓”“州”“流”三個聲調悠揚的韻腳,吟誦起來餘音嫋嫋。)範讀。

  5、齊讀。

  四、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學好古詩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詩意。(板書:理解詩意)

  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麼好方法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註釋。藉助註釋,我們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讀懂古詩。)

  2、請大家藉助註釋,自己試著說說每行詩句的意思。

  3、四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辭黃鶴樓”:故人?辭?何謂西辭?(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老朋友辭別了西邊的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麼?下?(相當於詩題中的?為什麼用“下”比如說咱們去北京說不說下北京?從“西”和“下”看得出來作者用詞特別準確。)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乘船)到揚州去。

  “孤帆遠影碧空盡”:盡?什麼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兒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碧藍的天空裡。

  “唯見長江天際流”唯?天際?唯見什麼呢?

  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5、指生連起來說詩意。

  五、展開想象,體驗詩情

  1、學好古詩,咱們不光要理解詩句,還得體驗作者蘊含詩句字裡行間的情感。(板書:體驗詩情)讀了這首詩,你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呢?

  2、惜別

  (1)故人。李白年輕時瀟灑倜儻,挎一把寶劍,帶上他最心愛的酒壺,離家出走,雲遊天下,在路過湖北襄陽時,認識了當時譽滿天下的大詩人孟浩然。兩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起遊山玩水,飲酒作詩,成為了親密的朋友。李白曾寫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意思就是說“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莊重瀟灑,他為人高尚風流倜儻聞名天下。”這麼親密的朋友就要分別了,他們怎麼捨得呢?讀出不捨。

  (2)孤帆。長江自古就是黃金水道,交通要塞,怎麼會只有一隻帆船呢?(作者只關注友人的這隻船,江帆點點,只見一船。)讀。孤還有什麼意思?(孤獨、寂寞。沒有了好朋友的親密相處,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獨寂寞的。)讀。讀出孤獨。

  (3)盡。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獨立江樓,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見了,他看著逐漸變小的船;船看不見了,他看著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見了,他仍不肯離去,孤獨的站在那裡,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東邊流去。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目送之中!讀。

  3、感悟

  多麼真摯的情意,多麼感人的畫面!李白有多少話想對孟浩然說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說什麼呢?

  4、昇華

  (師範讀,生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長江天際流。

  女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男同學,我們站起來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學,我們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結

  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關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下節課還將學習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還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駱賓王的《易水送別》。大家不妨找來對比著讀一讀,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我們的感動和溫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0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絡、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嚮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捨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匯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並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透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並透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然後,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裡,我讓同學說說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裡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透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透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後,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你知道哪些關於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麼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1)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裡?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嚮往之情。

  (出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圖。)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1)浩:這裡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聯絡孤帆來解釋;

  (4)惟:聯絡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麼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 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裡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穫,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1)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2)三月:陽春三月。

  (3)下:順流而下。

  (4)碧空:藍天。

  (5)盡:消失。

  (6)惟見:只看見。

  (7)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裡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

  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

  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麼的?

  3、喜歡嗎?為什麼?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佈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麼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4、培養同學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學寫生字。

  2、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同學:

  ⑴ 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資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生字卡片。

  【課時佈置】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匯入新課

  1、你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歌呢?比比看,哪個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到題目,你想提什麼問?

  生:黃鶴樓在那裡?

  生:煙花三月是什麼時候?

  生:碧空會有盡頭嗎?

  ……

  3、師:很好,今天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主讀詩,把字音讀正確。

  2、檢查讀,賽讀。

  3、同學交流讀後感悟。

  4、自由讀全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導語。

  2、個性化閱讀,感悟詩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總結:

  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的地方,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

  四、讀中品析,再現意境

  1、過渡。

  2、同學讀詩,滲透學法。

  3、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同學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4、看課文插圖,扮演體驗送別情。

  5、解決疑難: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辭:

  告別後向東而去(揚州)。

  ⑶ 煙花三月:

  春天煙籠春花。絢麗無比。

  ⑷ 孤帆遠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遠方。

  碧空盡:

  在天邊消失了。

  惟見:

  只見。

  天際流:

  天邊流。

  ⑸ 抽生理解詩意。

  6、小結:

  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時才幹相見!讓我們一起來讀!

  五、配樂朗讀,昇華情感

  1、過渡:

  真正瞭解了詩歌以後,就要把自身當作詩人去讀詩,再現詩人依依惜別之情。

  2、同學練讀全詩,小組賽讀:

  總結: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簷凌空的黃鶴樓,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交流送別詩,體會送別情。

  2、選擇個性化作業:

  ⑴ 畫一畫: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板書】

  下 (去)

  (西) 黃鶴樓──揚州 (東)

  (湖北省)

  【作業】

  1、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裡發生了什麼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後,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匯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並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透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學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藉機嚮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裡,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麼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麼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隻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隻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裡,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捨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麼,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麼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麼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裡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捨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捨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後,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學寫生字。

  2、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匯入新課

  1、你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歌呢?比比看,哪個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到題目,你想提什麼問?

  生:黃鶴樓在那裡?

  生:煙花三月是什麼時候?

  生:碧空會有盡頭嗎?

  3、師:很好,今天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主讀詩,把字音讀正確。

  2、檢查讀,賽讀。

  3、學生交流讀後感悟。

  4、自由讀全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導語。

  2、個性化閱讀,感悟詩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總結:

  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的地方,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

  四、讀中品析,再現意境

  1、過渡。

  2、學生讀詩,滲透學法。

  3、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4、看課文插圖,表演體驗送別情。

  5、解決疑難: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辭:

  告別後向東而去(揚州)。

  ⑶ 煙花三月:

  春天煙籠春花。絢麗無比。

  ⑷ 孤帆遠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遠方。

  碧空盡:

  在天邊消失了。

  惟見:

  只見。

  天際流:

  天邊流。

  ⑸ 抽生理解詩意。

  6、小結:

  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讓我們一起來讀!

  五、配樂朗讀,昇華情感

  1、過渡:

  真正瞭解了詩歌以後,就要把自己當作詩人去讀詩,再現詩人依依惜別之情。

  2、學生練讀全詩,小組賽讀:

  總結: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簷凌空的黃鶴樓,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交流送別詩,體會送別情。

  2、選擇個性化作業:

  ⑴ 畫一畫: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板書】

  下 (去)

  (西) 黃鶴樓──揚州 (東)

  (湖北省)

  【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4

  教學設想:

  由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透過想象畫面來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其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並默寫古詩。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二、過程與方法

  1、揭示主題:用一首《送別》的音樂,創造學習氛圍。

  2、品味詩意:師生合作,用朗讀,想象情景繪畫等方式來梳理詩意體會情感。

  3、拓展延伸:由送別詩拓展到其他型別的詩歌,激發學生探討詩歌之間的內在聯絡,對祖國詩歌產生熱愛之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明白“人間最美是真情”的真諦。

  2、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及突破:

  1、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突破:在疏通詩意的基礎上,透過想象畫面,反覆誦讀,繪畫編故事等方式去感悟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背景音樂《送別》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播放主題音樂《送別》。

  2、讓學生說一說聽後的感受。

  3、揭示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介紹背景材料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5、讀題尋找題中給我們的資訊

  ⑴人物:孟浩然、李白

  ⑵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

  ⑶地點:黃鶴樓

  6、介紹黃鶴樓、廣陵(課件展示)

  7、討論評說: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

  先讓學生根據課前瞭解到的情況分別說說李白和孟浩然,以及兩人之間的關係,教師在一旁指引和補充,告訴學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並且他成名在先,當時的李白只是個新秀。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8、師:李白在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請大家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自由讀詩)

  9、指名學生讀。

  10、評解學生的讀法,然後範讀,再聽藝術家是怎樣讀的(多媒體)

  11、結合讀的語感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們是否都明白讀的意思呢? (同學分組討論一下)

  12、收集討論資訊、讓每小組選派代表彙報本組討論的情況

  13、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講評古詩 重點強調:故人、西辭、煙花、下、盡、唯等,使孩子們理解上述字詞的意思和妙處。

  14、凝鍊成篇:以情感為基礎,以景象為襯托,以想象為翅膀,引導孩子們說一說本篇詩的含義,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和生動。

  15、師: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根據學生回答,揀精煉的板書:情深意長、等

  四、朗讀詩歌,指導背誦。

  16、帶著理解的目光,反覆讀一讀本篇,進一步用“心”體會詩的意境“美”

  17、多媒體播放男、女的不同音色的讀法,體會:柔情的相送、豪放相送的不同韻致。

  18、嘗試背誦,要求情感溢於言表

  19、配樂背誦 (在朗朗的誦讀聲中,迎來下課)

  五、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物: 孟浩然、李白

  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目光送、心相隨、清深意長

  地點: 黃鶴樓

  時間: 三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詩《遊園不值》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讚美春天及與友惜別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遊園不值》,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句的意思。

  (1)學生學習《江畔獨步尋花》的標示方法,輕聲讀古詩,用鉛筆劃出符號標示。教師將《遊園不值》一詩抄在黑板上。

  (2)請2~3名學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古詩,師生一起進行評議。教師將正確的標示畫在黑板上。

  (3)對照黑板上的標示,學生朗讀古詩,同桌間相互評議。

  (4)請2~3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生評議。

  (5)有感情地齊讀古詩,體會詩句意思。

  2.逐句討論學習,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遊園不值》也是一首描寫春天景物的詩,但描寫的角度和內容與《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不盡相同,我們來看看詩人葉紹翁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逐字逐句理解詩句意思。討論後推薦五名學生上前講解字、詞、句的意思,其他學生邊聽邊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題目遊園不值

  (園:指私人花園。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去遊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裡去)

  學生對遊字的解釋一般會解釋為遊玩遊覽等,教師指導學生透過確定遊的意思是到各處從容地行走;閒逛。

  b.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的意思。

  這句詩學生解釋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幫助學生確定字、詞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解釋這句詩比較恰當。學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釋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樑印上青苔,這樣的解釋學生也會覺得不通,進而錯解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樑,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絡下句詩來學習。小扣柴扉久不開較易理解,學生對照課文註釋能順利地解釋成輕輕地敲柴門,過了好久也沒人開門。教師這時引導學生思考:詩人敲門,好久沒有人來開門,詩人想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根據第一句詩你來把詩人的猜測補充完整。學生討論找出恰當的解釋。根據詩句意思明確憐的物件是蒼苔而不是屐齒,這樣就容易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了。

  透過以上的學習,使學生懂得解釋古詩有時不能按字面意思簡單地連詞成句,而是要聯絡上下詩句的意思合理地進行解釋。

  請1~2名學生將兩句詩的解釋說一說。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

  c.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意思。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

  春色是什麼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一枝紅杏伸出了牆外)

  這兩句詩詩人用了兩處對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來並體會這樣寫的妙處嗎?

  (一枝滿園,關出。詩人雖然沒能進入花園,但看到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好像看到了滿園的春色,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

  e.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本想去遊園賞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牆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滿園。體會體會詩人的心情有哪些變化,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沒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掃興,但看到紅杏想到滿園的春色不禁高興起來。表達了詩人讚美春天的情感)

  (板書:(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同樣是描寫春天景色,《江畔獨步尋花》中盛開的鮮花、起舞的戲蝶、歌唱的嬌鶯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色圖;而《遊園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紅杏使我們想到了滿園盎然的春色。詩人描寫春天的內容和角度不同,卻同樣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誦《遊園不值》。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出示黃鶴樓的投影片,這是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上的一座古樓,因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而得名黃鶴樓。黃鶴樓坐落在長江邊,因其神奇的傳說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詩人李白曾在此送別他的好朋友詩人孟浩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句意思和作者表達的情感。

  (1)運用在《江畔獨步尋花》和《遊園不值》兩首詩中學到的朗讀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自讀,同桌互讀。教師在黑板上抄寫詩句。

  (2)請2~3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3)有感情地齊讀,體會詩句意思和詩人情感。

  3.對照課文註釋進行自學,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學生對照課文註釋逐句理解詩句意思,沒有註釋的字、詞。

  要求學生會解釋盡唯天際的意思。

  (2)同桌之間互相解釋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請學生上前邊指黑板上的詩句邊逐字逐詞逐句地解釋。其他學生聽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地名。送:送別。之:去,往。廣陵:揚州。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

  b.理解故人西辭黃鶴樓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西辭:辭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說西辭。老朋友在黃鶴樓上和我辭別了。)

  西在詩中只是表明兩地方位。

  c.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煙花:豔麗的春景。下:順流直下。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去揚州)結合書中插圖讓學生體會煙花的景色。

  (百花盛開,草木蔥蘢,草長鶯飛,春光明媚,碧空萬里,鳥語花香)下字學生能理解為去到,但對順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師可指導學生由西辭而知揚州在黃鶴樓之東,長江水也是向東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順流而下。如此美景,詩人多希望與老朋友攜手賞春呀,但是面對的卻是分別,你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嗎?

  (依依不捨,惋惜)

  詩人是如何將他複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後兩句詩。

  d.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意思。

  (孤帆:單獨的一條船。遠影:遠遠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盡:消失了,沒有了。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裡。)(板書:消失了,沒有了)

  e.理解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思。

  (唯:只。見:看見。天際:天邊。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板書:只天邊)

  (4)詩人送別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詩人登高遠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幅畫面,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載著老朋友的船漸漸遠去,消失在水天一線處,滔滔的長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邊。詩人久久不肯離去,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也能體會到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板書:依依惜別)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三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錦、生機盎然的豔麗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遠影、水流天際的壯闊畫面,也體會到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詩人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三首》並背誦。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