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集錦15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集錦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

  教學設想:

  由教師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透過想象畫面來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其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並默寫古詩。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二、過程與方法

  1、揭示主題:用一首《送別》的音樂,創造學習氛圍。

  2、品味詩意:師生合作,用朗讀,想象情景繪畫等方式來梳理詩意體會情感。

  3、拓展延伸:由送別詩拓展到其他型別的詩歌,激發學生探討詩歌之間的內在聯絡,對祖國詩歌產生熱愛之情。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明白“人間最美是真情”的真諦。

  2、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及突破:

  1、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突破:在疏通詩意的基礎上,透過想象畫面,反覆誦讀,繪畫編故事等方式去感悟詩歌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準備:

  背景音樂《送別》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

  1、播放主題音樂《送別》。

  2、讓學生說一說聽後的感受。

  3、揭示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介紹背景材料

  4、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5、讀題尋找題中給我們的資訊

  ⑴人物:孟浩然、李白

  ⑵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

  ⑶地點:黃鶴樓

  6、介紹黃鶴樓、廣陵(課件展示)

  7、討論評說:李白與孟浩然的關係

  先讓學生根據課前瞭解到的情況分別說說李白和孟浩然,以及兩人之間的關係,教師在一旁指引和補充,告訴學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歲,並且他成名在先,當時的李白只是個新秀。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8、師:李白在黃鶴樓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請大家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自由讀詩)

  9、指名學生讀。

  10、評解學生的讀法,然後範讀,再聽藝術家是怎樣讀的(多媒體)

  11、結合讀的語感引導學生說一說:你們是否都明白讀的意思呢? (同學分組討論一下)

  12、收集討論資訊、讓每小組選派代表彙報本組討論的情況

  13、針對學生不同的觀點講評古詩 重點強調:故人、西辭、煙花、下、盡、唯等,使孩子們理解上述字詞的意思和妙處。

  14、凝鍊成篇:以情感為基礎,以景象為襯托,以想象為翅膀,引導孩子們說一說本篇詩的含義,體會詩人用詞的準確和生動。

  15、師: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嘆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詩人的深厚情誼。根據學生回答,揀精煉的板書:情深意長、等

  四、朗讀詩歌,指導背誦。

  16、帶著理解的目光,反覆讀一讀本篇,進一步用“心”體會詩的意境“美”

  17、多媒體播放男、女的不同音色的讀法,體會:柔情的相送、豪放相送的不同韻致。

  18、嘗試背誦,要求情感溢於言表

  19、配樂背誦 (在朗朗的誦讀聲中,迎來下課)

  五、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人物: 孟浩然、李白

  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廣陵、目光送、心相隨、清深意長

  地點: 黃鶴樓

  時間: 三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詩的意境。

  2、體會末兩句詩的情感。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學生:①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學過李白寫的一首詩《贈汪倫》還記住嗎?(學生背)這首詩寫的是誰送誰的呢?(汪倫送李白)

  2介紹李白(多媒體)

  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寫下了這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 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 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這首送別詩寫的是 什麼時候,誰在什麼地方送誰到那裡。

  三、預習檢查:

  3、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辭(cí)、 唯(wèi)。

  四、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2、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3、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前兩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詩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後兩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句詩的意思是:我佇立江邊,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五、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 (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六、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理解詩句的意境。

  七、作業練習:

  1、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一、緩解學生緊張氣氛 烘托課堂氛圍

  同學們,與往常相比,我們的教師裡發生了什麼變化?班長閆興回答說:“今天我們這節課來了幾位聽課老師,那作為班長,我們以何種方式來歡迎聽課老師呢?班長閆興帶領大家鼓起掌來。

  二、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剛上完體育課和做了課間操,同學們累嗎?今天啊,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送別》(師唱)有的同學隨同老師一起唱,唱完之後,同學交流感受,有的同學說出與親人分別時傷心、難受……進而匯入新課,今天老師與大家來共同學習一首送別詩,並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詩題、說詩人

  1、解詩題:

  透過思考,能說出送別的地點是黃鶴樓,送別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廣陵去。

  2、說詩人:

  學生預習,知道本詩的作者是李白,學生介紹詩人李白:唐代詩人,我們學過他的詩有《早發白帝城》、《贈汪倫》。老師補充:黃鶴樓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

  四、品讀詩句,走入詩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詩:

  ⑴ 點名學生讀,讓學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詩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學生回答:黃鶴樓和揚州。教師板畫黃鶴樓、長江水、揚州。

  ⑵ 圖文對照,理解“西辭”:

  學生能夠說出“西辭”的含義:詩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黃鶴樓分別了,由黃鶴樓向東乘著小船經過長江到揚州去。

  ⑶ 抓住“煙花三月”展開現象:

  老師讓同學們說出“煙花三月的揚州”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學生說出:繁花似錦,草木茂盛、漂亮、美麗……教師藉機嚮導,在這繁花似錦的三月裡,李白有心情去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嗎?學生回答:沒有。教師:那我們帶著何種心情、用什麼語調來讀這兩句詩呢?

  ⑷ 學生試讀。

  2、理解第三、四句詩:

  ⑴ 教師:接下來我們看看三四句詩,點名讀,讓學生找出用得較好的詞語。

  學生:孤帆、遠影、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孤帆、盡:

  ① 品“孤帆:

  教師:在那浩瀚的長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個小船嗎?

  學生:不是。

  教師:那為什麼李白這樣說呢?

  學生1:因為只有一隻小船載著孟浩然溪流而下。

  學生2:因為只能看見一隻小船。

  教師:在煙花三月的日子裡,李白沒有心情觀看其它風景,他佇立江邊,只能看見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說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捨不得離開孟浩然。

  ② 思“盡”:

  教師:那第三句中的“盡”指的盡什麼,我認為它有一個沒有“盡”,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學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師:能具體的說一下嗎?

  學生:是孟浩然載著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見了。

  教師:那什麼沒有“盡”呢?

  學生:是李白與孟號然的情感。

  教師板書:情永在

  ⑶ 欣賞第四句詩:

  教師:這個時候,詩人李白還能看見什麼呢?

  學生:一江春水。

  教師:那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學生:裡面還有與好友依依不捨的感情。

  ⑷ 換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師:假如你現在是李白,說一說你自己的感受。

  學生1:難受。

  學生2:捨不得離開。

  ⑸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⑹ 對全詩劃分節奏,進行朗讀。

  五、精確概括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

  學生:重視友情,朋友的友誼不能忘……

  教師板書:珍惜友情

  六、教師總結

  在人世間,有很多情,有一旦與他人結交就產生的友情,有你每日來到學校,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恩情、親情;有同學們成家之後,就產生的愛情,無論哪種情感,我們都要好好珍惜!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4

  教材簡析:本課編排的三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賦得古原草送別》分別是唐代詩人王維、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詩作。三首詩都是描寫送別朋友時,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情景,表達了對朋友的濃濃深情。

  教學目標:

  1.學會“浥”一個會認字和“孟、陵、鶴”三個會寫字。

  2.結合註釋讀懂詩句的意思,並能試著背下來。

  3.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與朋友相送時的思想感情。

  4.朗讀並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點:結合註釋讀懂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浥”一個會認字和“孟、陵、鶴”三個會寫字。

  2.藉助註釋,理解每一首古詩的意思。

  3.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教具準備

  1.生字新詞卡片。

  2.查閱資料,瞭解古詩創作的背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1.導語:人問處處有真情。親情是偉大的,友情是珍貴的,愛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間的情感則是崇高的。這些情給人溫暖、給人力量,給人醉心的感動。這些情為我們演繹著人世間的真、善、美。

  2.揭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首古詩,去用心體會詩中所蘊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師板書課題:古詩三首。

  二、正確讀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逐首指名朗讀,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3.結合朗讀評議,學習詩中的生字新詞。

  ⑴認識生字,並理解意思。

  浥:溼。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⑵識記字形,正確書寫。

  孟——盂陵——凌鶴——鸛

  4.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古詩,讀好停頓,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律。

  5.整體感知古詩內容:說說讀了這三首詩,你有什麼新發現。

  ⑴三首都是唐朝詩人寫的送別詩。

  ⑵三首古詩都是寫詩人在春天送別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王維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李白在黃鶴樓送好友孟浩然去揚州。

  ③第三首古詩寫的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孫遠去荒城。

  ⑶三首古詩中第一、二兩首是七言詩,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詩,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詩的題目基本上都點明古詩所描述的事件。

  三、藉助註釋,理解詩意

  1.認真讀古詩,邊讀詩句邊看註釋,先弄清每行詩句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2.學生獨立讀詩,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交流,針對有疑問處,展開討論,解疑。

  4.逐首反饋,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溼潤了路上的沙塵。旅店和道路兩旁的柳樹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勸你再乾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陽關一路艱辛,再沒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著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那隻孤單的小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帆影逐漸模糊,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

  ⑶《賦得古原草送別》: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會繁茂起來。燎原的野火能把枯乾的野草連葉帶莖統統燒盡,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風吹拂時,春雨滋潤下還會復生,重新鋪蓋大地。伸向遠方的散發清香的青草侵佔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陽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綠接連著荒城。今天我又來送別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三首古詩,理解了詩意,下節課我們就要深入地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及其表達的方法。

  五、作業設計

  1.練習背誦古詩。

  2.記一記註釋中重點字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析詩句,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及表達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指名背誦古詩。

  2.說說各首古詩的主要內容。

  3.教師導語:三首都是送別詩,寫的都是送好友遠行的情景。這節課,我們就來細細賞析,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深入地去體會詩人對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讀賞析,體會詩情

  1.認真讀古詩,從三首詩中找出描寫朋友相送的詩句,想象當時送別的情景。

  2.小組交流,描述送別的畫面。

  3.指名反饋,教師引導聯絡全詩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①描述詩人與好友送別的情景。

  ②說說詩人是以什麼方式送別好友的?(勸酒送別)

  ③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中“更”是什麼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見詩人一次又一次勸友人喝下許多杯濃酒了。)

  ④議議:為什麼詩人不斷地“勸君更盡一杯酒”呢?

  聯絡古詩創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陽關無故人”。(因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個荒涼且遙遠的地方,出了陽關之後,朋友間就再難相聚了。)

  教師補充:據資料記載,元二此次出使安西,與王維的一別竟成了永別。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說說:你從“勸君更盡一杯酒”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好友的留戀、關切、祝願。)

  ⑤教師小結:渭城的春天多麼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卻要離開此地,出使那遙遠而荒涼的安西,前途多艱險,怎不令王維牽掛。朋友啊,再幹了這杯酒吧,西出陽關之後,就再難相見了。詩人與遠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誼,以及此時深情不捨的惜別,還有那前路珍重的祝願全都融進了那一杯濃酒之中。

  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①描述送別情景。

  ②說說詩人是以什麼方式送別。(目送友人離去。)

  ③議議:“孤帆遠影碧空盡”了,詩人為什麼還在駐足凝望?

  瞭解古詩創作的背景,瞭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華的揚州。

  教師補充:揚州當時是一個繁華富庶的都會,詩人對它也充滿了嚮往。

  說說你從這兩句詩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友人的眷戀不捨,對揚州的嚮往,對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④教師小結:詩人目送著友人東去揚州,友人的船隻都已消失在碧空盡頭,而詩人仍駐足凝望,讓那滾滾長江水帶著“我”對友人的眷戀不捨之情,帶著“我”對揚州的嚮往之心,一起隨友人東去吧。

  ⑶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①描述送別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③瞭解詩人送別的方式。(隨行目送。)

  ④說說從詩句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對友人的依依不捨、離愁難消之情。)

  三、對比認識,瞭解表達

  1.教師導語:同是送別詩,同是表達離別之情,然而詩人在表達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處呢?

  2.小組討論,聯絡有關詩句加以說明。

  3.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兩句寫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別。後兩句敘事,勸酒送別,別情深沉。

  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前兩句敘事,寫友人要下揚州。後兩句寫景,目送友人,情寄長江水,別情悠悠。

  ⑶《賦得古原草送別》:前六句寫景,春草繁茂,蔓延遠方。暗示友人要遠行。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離愁,隨行目送,別情濃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課堂小結

  教師總結:在這三首送別詩中,詩人將敘事與寫景相結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動地表達了送別時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字裡行間飽含著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是呀,朋友是我們一生中的財富,沒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獨,讓我們像詩人那樣懷著赤誠之心對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業設計

  背誦並默寫三首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5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古詩《遊園不值》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應憐小扣煙花盡唯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讚美春天及與友惜別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遊園不值》,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句的意思。

  (1)學生學習《江畔獨步尋花》的標示方法,輕聲讀古詩,用鉛筆劃出符號標示。教師將《遊園不值》一詩抄在黑板上。

  (2)請2~3名學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古詩,師生一起進行評議。教師將正確的標示畫在黑板上。

  (3)對照黑板上的標示,學生朗讀古詩,同桌間相互評議。

  (4)請2~3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學生評議。

  (5)有感情地齊讀古詩,體會詩句意思。

  2.逐句討論學習,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遊園不值》也是一首描寫春天景物的詩,但描寫的角度和內容與《江畔獨步尋花》一詩不盡相同,我們來看看詩人葉紹翁是怎樣描寫春天的。

  (2)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逐字逐句理解詩句意思。討論後推薦五名學生上前講解字、詞、句的意思,其他學生邊聽邊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題目遊園不值

  (園:指私人花園。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題目的意思是:作者去遊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裡去)

  學生對遊字的解釋一般會解釋為遊玩遊覽等,教師指導學生透過確定遊的意思是到各處從容地行走;閒逛。

  b.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的意思。

  這句詩學生解釋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在幫助學生確定字、詞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怎樣解釋這句詩比較恰當。學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釋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樑印上青苔,這樣的解釋學生也會覺得不通,進而錯解成大概愛惜木底鞋下的橫樑,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指導學生聯絡下句詩來學習。小扣柴扉久不開較易理解,學生對照課文註釋能順利地解釋成輕輕地敲柴門,過了好久也沒人開門。教師這時引導學生思考:詩人敲門,好久沒有人來開門,詩人想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根據第一句詩你來把詩人的猜測補充完整。學生討論找出恰當的解釋。根據詩句意思明確憐的物件是蒼苔而不是屐齒,這樣就容易理解這句詩的意思了。

  透過以上的學習,使學生懂得解釋古詩有時不能按字面意思簡單地連詞成句,而是要聯絡上下詩句的意思合理地進行解釋。

  請1~2名學生將兩句詩的解釋說一說。

  (大概是園子的主人愛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

  c.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意思。

  (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

  春色是什麼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一枝紅杏伸出了牆外)

  這兩句詩詩人用了兩處對比的手法,你能找出來並體會這樣寫的妙處嗎?

  (一枝滿園,關出。詩人雖然沒能進入花園,但看到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好像看到了滿園的春色,讓人產生無限的聯想。)

  e.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詩人本想去遊園賞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牆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滿園。體會體會詩人的心情有哪些變化,要表達怎樣的情感)

  (詩人沒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掃興,但看到紅杏想到滿園的春色不禁高興起來。表達了詩人讚美春天的情感)

  (板書:(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同樣是描寫春天景色,《江畔獨步尋花》中盛開的鮮花、起舞的戲蝶、歌唱的嬌鶯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色圖;而《遊園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紅杏使我們想到了滿園盎然的春色。詩人描寫春天的內容和角度不同,卻同樣能讓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誦《遊園不值》。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1.出示黃鶴樓的投影片,這是湖北武昌蛇山黃鵠磯上的一座古樓,因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而得名黃鶴樓。黃鶴樓坐落在長江邊,因其神奇的傳說和獨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詩人李白曾在此送別他的好朋友詩人孟浩然,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初步體會詩句意思和作者表達的情感。

  (1)運用在《江畔獨步尋花》和《遊園不值》兩首詩中學到的朗讀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自讀,同桌互讀。教師在黑板上抄寫詩句。

  (2)請2~3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3)有感情地齊讀,體會詩句意思和詩人情感。

  3.對照課文註釋進行自學,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1)學生對照課文註釋逐句理解詩句意思,沒有註釋的字、詞。

  要求學生會解釋盡唯天際的意思。

  (2)同桌之間互相解釋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請學生上前邊指黑板上的詩句邊逐字逐詞逐句地解釋。其他學生聽後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作適當點撥。

  a.解釋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地名。送:送別。之:去,往。廣陵:揚州。在黃鶴樓送別孟浩然去揚州)

  b.理解故人西辭黃鶴樓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西辭:辭別。因為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說西辭。老朋友在黃鶴樓上和我辭別了。)

  西在詩中只是表明兩地方位。

  c.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意思。

  (煙花:豔麗的春景。下:順流直下。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去揚州)結合書中插圖讓學生體會煙花的景色。

  (百花盛開,草木蔥蘢,草長鶯飛,春光明媚,碧空萬里,鳥語花香)下字學生能理解為去到,但對順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師可指導學生由西辭而知揚州在黃鶴樓之東,長江水也是向東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順流而下。如此美景,詩人多希望與老朋友攜手賞春呀,但是面對的卻是分別,你能體會到詩人此刻的心情嗎?

  (依依不捨,惋惜)

  詩人是如何將他複雜的心情表達出來的呢?我們來體會一下後兩句詩。

  d.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意思。

  (孤帆:單獨的一條船。遠影:遠遠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盡:消失了,沒有了。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裡。)(板書:消失了,沒有了)

  e.理解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意思。

  (唯:只。見:看見。天際:天邊。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板書:只天邊)

  (4)詩人送別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詩人登高遠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幅畫面,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

  (載著老朋友的船漸漸遠去,消失在水天一線處,滔滔的長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邊。詩人久久不肯離去,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也能體會到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

  (板書:依依惜別)

  (5)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教師總結:我們學習了三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錦、生機盎然的豔麗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遠影、水流天際的壯闊畫面,也體會到了詩人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詩人寄情於景,情景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業 。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三首》並背誦。

  2.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6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課程豐富的人文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古詩文教學更應該重視對學生人文情懷的薰陶和感染。基於以上認識,我確立以“情”為切入點,透過“觸景情更深、事世難料情難捨”層層推進的誦讀來幫助學生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意,實現對文字的多元解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瞭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透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播放《送別》樂曲)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

  2、隨著樂曲,你能想起自己讀過或學過的哪句詩、哪首詩來

  3、師:同學們隨著樂曲想起的詩都與一個詞有關,那就是送別。為什麼古代那麼多送別詩呢?有知道的麼?(環視,等待)好,老師告訴你: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於是呀,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這種詩就被稱為送別詩。當時的送別詩就喝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送別詩裡的 傳世之作,它就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二、解題

  師: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別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幹!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瞭解嗎?(生介紹)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一來更讓黃鶴樓名聲大振。廣陵瞭解嗎?

  師:黃鶴樓也好,揚州也罷,都在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師隨機板畫長江略圖,明確地理位置)誰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況?

  師:聽了這些資料介紹,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說說。

  師: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的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被稱為“三名一別”。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見證這場送別。

  三、初讀古詩,節奏朗讀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求認清字形,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2生)

  師: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故人/西辭/黃鶴樓”—這是二二三節奏。誰能接著往下讀?指名讀。齊讀。

  師:還可以把“故人西辭”四個字連起來讀,變成四三節奏(範讀),誰來讀?師生4字和3字輪讀。

  師:用你喜歡的方式再大聲朗讀這首詩,用一個詞概括你讀完這首詩之後的感覺。

  四、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師:詩讀通了,詩句的意思你能讀懂嗎?怎樣讀懂古詩,你有什麼好方法嗎?

  師:好,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古詩,理解每句詩的意思。

  學生自學古詩。

  學生彙報:故人西辭黃鶴樓

  師:聽明白了麼?西辭就是辭西,辭別西方,向西邊告辭。這句詩交待了(送別地點)如果老師去南方城市廣州,我就要-----生:北辭。

  師:誰能用一句詩來說明老師要去廣州?(老(恩、吾)師北辭洮南府、)

  師:好,就這樣先解詞再連在一起理解整句詩。接著彙報。

  師:煙花三月告訴了我們什麼?(送別的時間)

  師:煙花三月”就是公曆的四月份,正是江南鮮花盛開的時節,揚花柳絮再江面隨風飛舞,遠遠望去,如煙似霧,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白居易以一首《憶江南》向我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出示2個紙板,指名讀)

  師:你還想起了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

  生:、、、

  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季節?

  師:誰能說說你剛才彷彿看到的煙花美景,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詩,當然,也可以是自己的話。

  師:如此煙花美景只有武漢有嗎?(指板書)

  生:揚州也是。路上也有。

  師描述:整個長江中下游一帶,一路的繁花似錦,沿途的春意濃濃,在唐朝,三月的揚州是江南最繁華最迷人的城市,瘦西湖畔,楊柳依依,從寧靜的樓閣向外望去,一片煙雨迷濛,等到百花盛開之時,整個揚州城都沉浸在幽幽的花香之中。唐朝的詩人都向往到揚州一遊。想到孟浩然要去的是這樣一個地方,李白的心裡會怎樣想?那我們來讀一讀前兩行詩。(指導學生讀出孟浩然此行的美好,讀出李白的嚮往,羨慕。讀出詩句的美麗。)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遊玩,李白的心裡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他看著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裡又是什麼滋味?誰來理解3、4兩句詩的意思?生理解略。

  師: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船)師:幾隻?(一隻)

  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船。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裡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

  師:大家看插圖,此時李白就站在黃鶴樓上,望著帆影遠去,船開了好一會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成一點小影兒了,李白捨不得啊,不想走啊!還有哪裡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生深沉地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那船已消失在了藍天碧水的盡頭,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聲誦到——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此時,盡了的帆船,未盡的是友情。此刻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說,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的心中不禁想:——————

  生彙報:讀所寫。

  師:這深深的情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

  生齊聲頌讀全詩

  師: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

  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

  師:帆去遠,心相隨啊!多麼的情深意長啊!“故人已乘孤帆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不思量,自難忘。名樓,名城,名士,成就了這首千古名詩。

  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憑欄遠眺,浮想聯扁,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生:李白和孟浩然;

  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到——生齊讀古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7

  一、話別情,解詩題

  1.匯入送別:今天我們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⑴上課前,請大家猜一猜,這是什麼字?答案就在詩題裡。

  【師】這是篆書“送”字,原來是指兩個人打著傘送新娘出嫁,漸漸演變成送別的意思。字的左半邊,讀“chu”,是走走停停的意思。

  ⑵這一路走,一路停啊,你想起了哪一次送別?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⑶把這個“送”字放進詩題中,把你的感受也放進詩題中,齊讀詩題。

  2.詩的題目用現在的話說,就是——

  ⑴詩題中的“之”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看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謝謝你的提醒。

  ⑵詩的題目中有兩個表示地點的詞,分別是——黃鶴樓和廣陵。

  黃鶴樓在哪?

  廣陵就是哪裡?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師】你把題與詩聯絡起來了,從詩中發現了這個秘密。好!

  3.仔細看看這個“陵”字,這就是我們——銅陵的“陵”字。

  ⑴那我們可要寫好這個字,寫這個“陵”需要注意什麼?

  【生】“陵”字左小右大,右中間的撇點要小一點,最後寫“折文”。

  ⑵伸出手,咱們一起寫。

  ⑶開啟作業單,把“陵”字寫三遍。

  ⑷習字展示:誰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你們覺得他寫得怎麼樣?

  還有誰想展示?誰來評一評?你平時是怎麼練字的?

  【師】說得好!只要我們堅持一看二寫三比較,每位同學都能寫出一筆好字。

  二、讀古詩,初體會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開啟課本,放出聲音自由讀,反覆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試著讀出詩的節奏。

  【學生自由練讀】

  2.朗讀指導:

  ⑴誰能字正腔圓地讀一讀,讀準字音。

  ⑵誰能有板有眼地讀一讀,讀出節奏。【師】聽出節奏了嗎?

  ⑶誰能把詩的節奏讀得再誇張些? 【師】畫節奏線。節奏出來了,詩的味道就有了。

  ⑷就像這樣讀,一起來試一試。

  你們讀每句詩的前四個字,後三個字我來讀。詩的題目一起讀。

  調換一下,我讀前四個字,你們讀後三個字。

  3.詩的韻味有了,情感也出來了。說說看,你感覺到了什麼?

  【預設】難過 傷心 孤獨……

  【師】這是你的感覺。

  還有不一樣的感覺嗎?

  三、想畫面,悟詩情

  1.如果說文字是詩的外衣,那麼情感就是詩的靈魂。【板書:情】讀這首詩,有人讀出了哀傷,有人讀出了嚮往,有人讀出了失落,有人讀出了思念。這些複雜的情感都藏在詩裡,可是詩中有 “情”字嗎?那作者把他的“情”藏在哪兒了呢?

  2.出示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讀——

  ⑴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①李白在哪兒送別孟浩然?在書上圈出“黃鶴樓”。

  ②為什麼說“西辭”呢?誰能在把“黃鶴樓”和“揚州”放在地圖上?

  【師】你說說,“西辭”是怎麼回事呢?

  【生】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西辭”就是指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了黃鶴樓。

  【師】同學們,孟浩然面向西邊辭別黃鶴樓,那就是在辭別黃鶴樓下的誰呀?

  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師】名樓美景依然在,故人已到分別時。

  指名讀——

  ③李白稱孟浩然為故人,“故人”就是老朋友。他們究竟是怎樣的老朋友呢?

  【生】

  【師】這才是李白心中的“故人”,是好友,是手足,是先生,更是知音知意知心人。

  情到深處不忍別,離愁更苦。 一起讀——

  ⑵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①這難捨難分的送別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樣的三月?在書上圈出“煙花”。

  【師】“煙花”是什麼意思?

  【師】你心目中的“煙花三月”是怎樣的?

  【師】繁花似錦,草木蔥蘢,像煙,像霧,這“煙花三月”給你一種怎樣的印象?

  ②想去看“煙花三月”嗎?

  【師】黃鶴樓下,長江兩岸,春天勃然怒放。櫻花開遍了山林,一簇簇,一叢叢,如

  煙似霧,雲蒸霞蔚。油菜花秀滿了田野,杜鵑花染紅了山坡。江邊,桃紅柳綠;

  江上,霧靄迷濛。這是花團錦簇的三月,這是詩情畫意的春天。

  ③煙花三月美如畫,你能美美地讀嗎?

  【生】……【師】真美呀!

  【生】……【師】聽著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了煙花三月。

  黃鶴樓下花似海。老朋友,揚州更美! 女生讀——

  揚州城裡柳如煙。孟夫子,一路順風! 男生讀——

  兩位詩人一路走一路說,走進滿目青翠的春天裡,走進一望無邊的花海中。

  這是詩意的送,這是浪漫的別。 一起讀——

  3.聽到濤聲了,看到小船了,孟浩然真的要走了。故人一別,千山萬水相隔,沒有手機電話,就是寫封信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到。此時的李白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望著,望著。出示第二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起讀——

  ⑴李白站在江邊,看到了什麼?在書上圈一圈。

  【生】孤帆、遠影、碧空、長江、天際。

  【師】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一說。

  【生】

  ⑵我發現:大詩人也有出錯的地方。你想想,大唐盛世,長江兩岸應該是遊人如織,千帆競渡才對,怎麼可能就一艘孤帆呢?【板書:孤帆】

  【師】千帆過盡都不見,一心只為孟浩然。原來,這個“孤”字,並不全是眼前景,更是一份依依不捨的情啊。

  指名讀——

  ⑶孤帆遠影碧空盡。【板書:盡】“盡”是什麼意思?什麼消失了?這些景物帶著誰一起消失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8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低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絡、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低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詩人李白在送別朋友孟浩然去揚州時一方面年輕的他一方面嚮往揚州的繁華一方面又捨不得朋友的離去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是這樣做的:匯入時,我給學生提醒同學們回憶已知的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並說說你喜歡它的原因,由此喚起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魅力。接著,我給學生讀詩的目標是:讀準字音。透過各種讀詩方式,指導學生把詩詞的字音讀準,中間插入認讀字卡的環節,幫助學生把字音讀準,並透過組詞練習初步理解詩中詞語的意思。

  然後,再讀古詩,運用自學方法,理解詩意。在這裡,我讓同學說說自己不懂的詞語,先讓學生自己說說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給學生三種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詩意的方法:可以邊讀詩邊看插圖,再思考;可以和參考書;還可以求助自己班上裡的同學和老師。學生們可以透過自讀和求助的方法弄懂古詩的意思。再透過師生互動交流的方式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感悟作者當時的情懷,感受詩句韻律的優美。最後,我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作業,鞏固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回認字,會寫要求的生字。

  2、自讀感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培養讀詩興趣,理解詩中的詞句,體驗作者情感,培養學生語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你知道哪些關於朋友送別的古詩?

  2、為什麼喜歡它?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朋友相送的古詩,生讀題目。

  4、解題:

  (1)誰送誰從哪兒出發去哪裡?

  (2)“之”:去的意思。

  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誰嗎?

  6、黃鶴樓在哪兒呢?師生交流,激起同學們對黃鶴樓的嚮往之情。

  (出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圖。)

  二、流利地讀詩。

  1、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特別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讀準。

  2、認讀生字卡片:鶴浩陵辭州孤帆碧惟際每個字讀三遍。

  3、跟好同桌一起再讀這首詩,把它讀流利。

  4、認字組詞;結合詩中詞語,對比古今詞義的不同:

  (1)浩:這裡指名字中的一個字;

  (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3)孤:聯絡孤帆來解釋;

  (4)惟:聯絡惟見來理解。

  5、再讀古詩,注意它的停頓。

  6、指名讀古詩,生評議;(字音、節奏等);再指名讀。

  三、理解詩意。

  1、說說哪些詞的意思你不懂,師作上記號。

  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麼辦呢?(生自由說)

  3、師幫助歸納,老師給大家三條求助方法:

  (1)看課文插圖,用心思考;

  (2)查學習古詩的工具書;

  (3) 求助學習古詩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裡的老師。

  4、生開始自主學習,老師也和你們一起學習。

  5、指名說說自己的收穫,比比誰知道的最多。重點詞句教師板書:

  (1)煙花:柳如煙,花似錦。

  (2)三月:陽春三月。

  (3)下:順流而下。

  (4)碧空:藍天。

  (5)盡:消失。

  (6)惟見:只看見。

  (7)天際:天邊。

  6、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每行詩的意思。

  7、老師與學生交流學習體會: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坐著船順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華的揚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華的揚州城裡看看。我站在黃鶴樓上一直看著看著,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飄越遠,慢慢地消失在藍天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邊流去。

  8、老師說的跟同學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呢?

  9、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體會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想想作者李白此時的心情。

  2、用自己的感受來朗讀這首詩。

  3、為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加上動作朗誦這首詩。

  指名背,生評議,再指名背,齊背。

  五、拓展賞析。

  1、師給出一首送別的詩:

  長江之濱母送別,

  荊州此去似天涯。

  立志定要學成歸,

  寸草才可抱春暉。

  2、讀一讀,想一想,這首詩是講什麼的?

  3、喜歡嗎?為什麼?

  4、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揭示謎底,是老師自己寫的。

  5、師小結:

  生活中美麗風景和難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詩表達出來。

  六、佈置作業。

  1、檢測本課生字詞,讀字組詞。

  2、今天你想做什麼作業?

  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願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詞,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解題

  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我們來交流一下。

  2、解釋題意。

  3、唐朝的詩歌浩如煙海,著名的詩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傑出的兩位。

  你能不能揹你所學過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詩句給大家聽聽。生背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回顧以學知識,激發他們對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助於下文的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這裡送別他朋友孟浩然,還寫了一首詩。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

  師簡單介紹“文包詩”這種體裁:本課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意境。故事是詩歌的擴充套件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話對照,情景同現。

  (文包詩是小學語文課本中不常見的.一種體裁,在這裡結合課文對此作一介紹)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1)畫出本課生字詞,並熟讀生字

  (2)聯絡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詞語:

  膾炙人口 餞行 佇立 凝視 暫時 孤帆 唯見

  (3)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1)投影出示生字詞,指名讀詞語

  (2)理解詞語。

  透過剛才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的意思,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提出來交流一下。(不懂的聯絡上下文理解)

  (3)指名讀課文,相機指導一些句子的朗讀。

  如:1、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三、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

  四、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如還有一些句子的朗讀,在讀的過程中隨機指導。

  (不適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

  三、總結、過渡。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生字詞,朗讀了課文。生字,我們不僅要會讀,也要做到正確書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寫這些生字。

  四、用鋼筆描紅,臨寫生字。(課後習題)

  1、 學生認真觀察生字,思考:在寫每個生字時,應注意些什麼?

  每一個生字生先說,教師進行總結,範寫。

  如:孟:上下結構,“子”、“皿”形扁,並且“子”、“皿”中的二橫一樣長。

  餞:左窄右寬,左邊“飠”的橫鉤不宜長,豎鉤的豎稍長,右邊的二橫稍短並略向上翹,撇畫要放開,落筆在豎提的交界處。

  酒:左窄右寬,右邊的第五筆是豎彎不是豎,第六筆不連左右,最後一橫既連左又連右。

  飲:左部與“餞”的左部一樣,右部第三筆撇要對準上面兩筆相連處起筆,豎撇,撇到豎提交界處。

  暫:上下結構,“車”和“斤”要緊湊,“車”的末筆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間一豎直,右部的“凡”的撇為豎撇。

  膾:左窄右寬,左邊的二橫連左不連右,右邊的“人”的撇、捺要放開。

  炙:撇和橫撇稍平,下面“火”的點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寬,左邊的末筆是提不是橫,右邊的第一個撇是平撇,第二個是豎撇,豎提的豎要稍長,捺要豎一點,成一弧度捺下來。

  2、 學生描紅,臨寫生字。教師巡視。

  (認認真真讀好書,端端正正寫好字,是對小學生的基本要求。課後也有這樣的練習,所以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當然學生不可能觀察得那麼仔細,教師可和學生共同去完成。

  這些生字的出現可用多媒體出示,這樣就更形象、生動了。)

  五、佈置作業。(課外)

  體會人物感情,練讀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4.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懂詩題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著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

  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

  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

  那麼,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李白的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題目中有幾個生字,自個兒讀。誰來讀一讀課題。(指名讀,齊讀)(理解“之”,“廣陵”)

  讀懂詩題是學好古詩的第一步。現在,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

  二、讀通詩句

  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朗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讀準詩中的生字,並把詩句念通順。

  (學生朗讀)

  (生齊讀)

  師:真好,誰再來讀一讀,爭取讀得有板有眼。(學生朗讀)

  師:讀得好嗎?我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三、理解詩意 ,設疑自探

  這是一首送別詩,題目中就有個“送”字。哪位同學能圍繞這個“送”提一提問題。會問的孩子是會學習的孩子,想想可提什麼問題?

  (板書:誰送誰?為什麼送?在哪送?送到哪?何時送?怎樣送?)

  同學們真不簡單,圍繞一個詞提了這麼多問題。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這首詩裡,同學們認真讀讀詩,把答案找出來。把答案找出來了,這首詩也就讀明白了(板書:理解詩意)。讀的時候可以看插圖,看看註釋,查查字典,也可以和同學討論交流,看誰先讀明白。

  (指板書上的問題)誰第一個彙報?

  黃鶴樓在哪裡?

  還有誰知道更多關於黃鶴樓的知識?黃鶴樓和揚州都在哪條河流邊呢?(板畫長江)

  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面,孟浩然是從西面的黃鶴樓順流而下出發到東面的揚州去。所以詩人說

  “故人--”

  李白為什麼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裡知道的?(理解“故人”) 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他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三月?讀明白這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繼續告訴我。

  他們可能是在春暖花開的郊外,……也可能是在人群喧囂的酒家……那可能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也可能是在夜晚暖暖的燈光下……

  誰來說說,你彷彿看見了什麼,聽見了什麼?(學生彙報)

  飲酒作詩,作畫下棋,多麼快樂的日子,多麼美好的時光,可是,此時此刻,這樣的畫面全都破碎了,這樣的情景都成為了過去,因為老朋友就要離別,在這美麗的三月,要到揚州去。同學們,假如你就是李白,這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正是因為朋友感情深厚,因此李白這時的心裡就更加留戀,更加依依不捨,更加惆悵,牽掛,孩子們,讀出你的留戀,讀出你的傷感,讀出你的牽掛來,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進詩的字裡行間去。(自由讀)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老師聽出來了,同學們是用心在讀。是的,在這千年勝地黃鶴樓上,

  (引讀“故人西辭---”)

  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引讀“故人西辭---”)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李白又是怎樣送走老朋友的呢?

  誰來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理解“孤帆遠影碧空盡”.哪個字告訴我們小船走遠了,看不見了?(理解“盡”)

  李白看著老朋友的小船走遠了看不見了,那小船到哪去了?

  老朋友的船走遠了看不見了,李白也該回去了吧?

  理解“唯見長江天際流”,“唯見”就是隻看見的意思。

  我們送一般的朋友,只送到家門外就回來了。可是李白目送著朋友掛帆遠行,連影子都消失了還久久佇立,不肯離去。讓我們再次體會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吧。(播放課件:送別)

  師:多麼動人的送別場面啊!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動容,怎能不讓人感慨萬千,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話想對李白說?(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就是這種感受,這種感情,來,同學們,把聲音沉下去,再讀讀這兩句詩,認真體會詩歌中蘊涵的情感。(板書:體驗詩情)放開聲音讀,按自己的節奏讀。(指名讀,分組讀,想讀的站起來讀)

  四、體驗詩情

  下面誰能把黑板上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連起來說說?注意要先想好怎麼說,要說得美一點。每個同學在下面先說給同座位聽一聽。(生同座位互說。)

  同學們說得真好,說出了詩裡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詩是要讀的,還要儘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帶著深深的情,濃濃的意,讓我們再次吟誦這首詩。

  五、拓展延伸

  李白後來又為這次的黃鶴樓之別寫了一首詩(出示李白的《江下行》),用學習古詩的四步法自己讀讀,也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從這首詩裡你體會到什麼?

  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覺?(李白對老朋友孟浩然的深情像長江水一樣長。)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我們還學過李白寫的送別詩《贈汪倫》(師出示課件《贈汪倫》,生齊讀)。

  在這首詩裡,詩人寫了汪倫以歌聲送友,借潭水錶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李白寫了他目送朋友遠去,借長江水來比喻朋友之間的情誼深厚。古代詩詞裡,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回去以後,請你們蒐集一些送別詩,好好地讀一讀,體會體會,好嗎?

  最後,讓我們吟誦這首詩結束這節課的學習,不會背的同學可以讀。

  六、作業

  蒐集送別詩,認真地讀,仔細地體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1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在送別好友孟浩然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短短的28個字濃縮了詩人對友人無限的依依之情,帶有一絲依戀,幾許惆悵.,但同時又有一種開闊大氣的意境。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李白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餘味無窮。

  在教學這首詩前,我既想教給學生一種學習古詩的方法,又希望他們能發散思維,大膽想象,充分理解詩人的情感。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及文中的有關注釋,自己嘗試著逐步理解詩歌中的字詞以及句子的意思,再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情朗讀。最後把詩歌描繪的靜態畫面具體化,活躍課堂,激發想象。

  如在體會詩歌情感、意境時,以“帶著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他望到了些什麼?”這個問題為發散點,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啟用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有學生回答:“李白站在江邊,望到了一望無際的天空以及滔滔的江水。”也有學生提到了詩歌中的“孤帆”一詞,為此,我馬上提問:“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用這樣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開啟學生思維,實現讓學生與文字對話,與詩人對話。讓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並且透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引領學生感同身受,與詩歌達到共鳴.

  課後我想,古詩教學只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詩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才能促進他們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和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學習古詩也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交流探討,這樣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能將詩中所蘊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3、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認識學寫生字。

  2、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誦讀古詩,匯入新課

  1、你們學過李白的那些詩歌呢?比比看,哪個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看到題目,你想提什麼問?

  生:黃鶴樓在那裡?

  生:煙花三月是什麼時候?

  生:碧空會有盡頭嗎?

  3、師:很好,今天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主讀詩,把字音讀正確。

  2、檢查讀,賽讀。

  3、學生交流讀後感悟。

  4、自由讀全詩,要求讀的正確、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詩意

  1、導語。

  2、個性化閱讀,感悟詩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總結:

  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又是傳說中仙人乘鶴昇天的地方,而今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在此道別,更具有詩意和浪漫色彩。

  四、讀中品析,再現意境

  1、過渡。

  2、學生讀詩,滲透學法。

  3、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體會送別情。

  4、看課文插圖,表演體驗送別情。

  5、解決疑難: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辭:

  告別後向東而去(揚州)。

  ⑶ 煙花三月:

  春天煙籠春花。絢麗無比。

  ⑷ 孤帆遠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遠方。

  碧空盡:

  在天邊消失了。

  惟見:

  只見。

  天際流:

  天邊流。

  ⑸ 抽生理解詩意。

  6、小結:

  正所謂相見時難別亦難,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讓我們一起來讀!

  五、配樂朗讀,昇華情感

  1、過渡:

  真正瞭解了詩歌以後,就要把自己當作詩人去讀詩,再現詩人依依惜別之情。

  2、學生練讀全詩,小組賽讀:

  總結: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簷凌空的黃鶴樓,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1、交流送別詩,體會送別情。

  2、選擇個性化作業:

  ⑴ 畫一畫: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場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別的情景。

  【板書】

  下 (去)

  (西) 黃鶴樓──揚州 (東)

  (湖北省)

  【作業】

  1、抄寫生字。

  2、背誦課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3

  【設計意圖】

  詩的語言的獨特性決定了,在教學古詩時,要充分感受詩的語言的魅力。如何挖掘簡單的字眼背後的東西,是古詩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筆者認為,在解決重點,克服難點的過程中,應該創設詩中的情景,品悟詩中的蘊涵的深情。讓古詩教學既充滿靈動飄逸、灑脫不羈,又洋溢書畫香氣,且蘊涵深情,是筆者追求的古詩教學的境界。

  【學習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詩歌語言的魅力。

  2、培養學生多角度欣賞詩的能力。

  3、感悟送別的不捨情結。

  【課前準備】

  收集寫送別的詩句。

  【教學流程】

  一、初步感受離別詩的情

  1、喚起對離別的感受:

  過渡:有過與人別離的經歷嗎?當時的感受如何?

  2、學習古詩:

  王維的《渭城曲》。

  過渡:古人與友人相別是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學過一首關於送別的詩,詩是王維寫的,詩名叫作《渭城曲》誰來背一背?

  出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談感受:你能感受王維的心情嗎?

  3、小結啟發:

  離別之際有千言萬語,送別總是件難過的事情!

  二、揭示詩題、解題

  過渡:今天我們又要去目睹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離別。

  1、出示詩題並讀詩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解詩題:

  ⑴ 透過讀詩題你知道了什麼?

  ⑵ 補充介紹“黃鶴樓”、“ 廣陵”的知識。

  三、讀通詩句,初感詩的意境

  過渡:這首詩到底寫了些什麼呢?讓我們自己去讀讀!

  1、單個自瀆。

  2、正音朗讀。

  3、齊讀。

  四、再讀探索──明詩眼、尋依據

  過渡:透過多次的朗讀,你讀懂了什麼?

  1、交流肯定所學。

  2、小結提示:全文就記述了自己送別孟浩然的情景。

  3、合作探索詩眼:

  過渡:本詩是圍繞哪個字寫的?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引導歸納:

  ⑴ 靜態:

  ① 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② 送別的地點──黃鶴樓。

  ③ 送別的人物──故人(孟浩然)。

  ④ 送別的情景──長江天際流。

  ⑤ 送別的心情──孤。

  ⑶ 動態:

  ① 送別的原因──故人西辭下揚州。

  ② 送別的經過──孤帆遠影。

  ③ 送別的結果──長江天際流。

  4、理解感知,配樂讀詩句:

  過渡:既然詩是圍繞“送”寫,那就讓我們一起送別這樣一位故友,齊讀!

  五、煉情品詩意

  1、感受詩中的畫意:

  過渡:喜歡這首詩嗎?能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嗎?

  注意引導詩的美: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似乎讓你看到了什麼?

  ⑵ 煙花是什麼季節,她讓你又想到了什麼?

  ⑶ 孤帆遠去,你還能見到什麼?

  ⑷ 長江是怎樣在天際流的?

  2、感受詩中的情意:

  過渡: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哪裡讓你感受到了情?

  ⑴ 緩緩西辭,隨江南下,那是不捨。

  ⑵ 在煙花中送別,那是無可奈何。

  ⑶ 孤帆遠去,那是孤獨寂寞。

  ⑷ 長江獨自在天際流,那是悵惘,失落。

  注意:可畫意先上,然後上情意,(對稱結合上),也可邊說詩中畫意邊說情意(結合)。

  六、延伸鞏固入詩境

  1、過渡:

  這樣的別離,真的讓人難過!古詩中有很多“送別”的詩。你找到了嗎?

  2、交流:

  ⑴ 自讀: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⑵ 四人小組,合作研究一首詩,解決這是怎樣的別離!

  作業:將古詩改寫成現代的散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

  ①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讀熟詩歌。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新課:小朋友們是否遇到過與親人或與小朋友分別的情形呢?如果有,那麼你們當時的感覺是怎樣的?(學生自由的說)下面我們來看看偉大詩人李白送別友人孟浩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解題:

  ①學生讀題,讓學生先自己理解題目。

  ②引導學生理解:黃鶴樓: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說有神仙在此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

  “之”的意思是去、往;“廣陵”是今天的江蘇揚州;

  題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三、預習檢查:

  讓學生讀準下列五個字的讀音、記住字形:孟(megrave;ng)、浩(hagrave;o)、陵(liacute;ng)、辭(ciacute;)、唯(wegrave;i)。

  四、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唐代著名的詩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3.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五、理解詩意

  1.學生自學古詩

  自學要求: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2.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①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②教師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詩意:老朋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花紅柳綠的三月去揚州。你乘坐的船兒越行越遠,駛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長江水,還在向天邊奔流。)

  六、體會詩境

  1.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麼?

  3.這時長江裡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4.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裡會想些什麼?(結合末兩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5.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七、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表演效果,再看註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八、作業練習:

  1.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蒐集並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依依惜別。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走進詩句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蒐集相關的人物、地點的資料,讀熟詩句。

  教學過程:

  一、 【匯入】背誦古詩大比拼

  1、師說上句,學生接下句。

  2、師說詩題,學生背詩。

  3、師說詩句,學生說詩題和作者。

  4、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它堪稱是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初讀詩題。

  二、【新授】

  1、讀懂詩題。

  A、出示生詞卡片“孟浩然”“廣陵”,誰來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

  B、題目共有10個字,讀的時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覺得哪個字眼重要就重讀哪個詞,讀出自己的感受。

  C、介紹寫作背景,帶著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讀詩題。(教師板書:讀懂詩題)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款待了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之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請再讀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讀明詩句。

  A、讀通詩句。

  出示朗讀的階梯等次表,請學生自己對照要求自由朗讀古詩,認為自己讀到第三階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讀,請學生相互評價。

  古人讀詩講究節奏感,現在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讀古詩,好嗎?老師讀前四個字,你們接讀後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好,現在換過來,你們讀前四個字,老師接讀後三個字,聽明白了嗎?——讀

  真好,現在我們一起來讀整首的詩,老師只讀詩題和作者,同學們按照剛才的四三節奏讀整首詩,聽明白了嗎?——讀

  B、理解詩意。

  詩讀得這麼好,詩句的意思能讀懂嗎?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書上的註釋,藉助註釋,我們就可以讀懂古詩。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結合書上的註釋,把自己讀懂的句子說給其他同學聽;不懂的句子互相討論。

  C、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指導。(教師板書:讀明詩意)

  3、品悟詩情。

  A、出示課文插圖,請結合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說說這個故事。相機用ppt出示課件:(說話練習)

  B、引讀:

  那離別的惆悵啊,全都凝結在那了李白那目駐神馳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無盡的不捨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漸行漸遠的孤帆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那深厚的情誼,那樣真摯的情感啊,全都託付給了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中,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板書:品悟詩情)

  三、拓展延伸,課堂小結。(教師板書:品悟詩情)

  同學們,離情別愁是每個人固有的情感,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離別。所以,古今中外,寫離別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老師從中選出了幾篇,我們一起來看看——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是的,孩子們,一樣是送別,卻因送別的時間、送別的人等各種各樣的因素,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懷。這節課,我們透過“讀懂詩題——讀明詩句——品悟詩情”這樣的方法讀懂了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們也可以嘗試著用本節課學到的方法去品讀王勃的、高適的或者是其他詩人的離情別愁。

  四、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讀詩題——讀詩句——悟詩情”,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