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詩歌《訴衷情》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黃庭堅詩歌《訴衷情》原文翻譯以及賞析

  黃庭堅(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魯直,乳名繩權,號清風閣、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圍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諡號文節,世稱黃山谷、黃太史、黃文節、豫章先生。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庭堅詩歌《訴衷情》原文翻譯以及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小桃灼灼柳參參,春色滿江南。雨晴風煗煙淡,天氣正醺酣。

  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歌樓酒旆,故故招人,權典青衫。

  譯文

  小桃長得紅豔豔的,綠柳又是參參,春天的景色溢滿長江以南。新雨初晴,輕風送暖,飛煙暗淡,天氣悶沉沉醉酣酣。

  青山象潑了黛,流水漾開了湛藍,到處是翠綠互相扶攙。歌舞樓臺、酒館飛旆,象是舊時相識在招引人,無錢只好典賣身上的青衫。

  賞析

  詞的開頭一句就把最足以作為春天表徵的桃花盛開,柳條垂拂這兩種典型景物描寫出來。第二句“春色滿江南”,用個“滿”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寫其他景物了,其實這是承上啟下,著意於過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關聯著的,美景還要有良辰襯托。如果碰到風雨如晦的天氣,即使是盛開的桃花,扶疏的柳條,看起來也會令人黯然魂銷。所以接下去轉向對天氣的描寫:“雨晴風暖煙淡,天氣正醺酣。”這裡邊包括四種意思:宿雨初晴,惠風和暢,煙靄澹淡,著人如酒的天氣。這樣的天氣,使人心曠神怡,正可以遊目騁懷,飽覽自然風光。

  下片前三句“山潑黛,水挼藍,翠相攙”連貫而下,以濃重的色彩,繪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潑”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纖巧者所能辦。

  色彩濃麗的山和水,正承上闋“雨晴風暖煙淡”句而來,只有新雨之後,和風之中,天宇澄澈,萬木爭榮,才能為山水增輝。“潑黛”、“挼藍”二句不僅畫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萬物春天裡的勃勃生機。寫到這裡為止,已經構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麗的江南春景畫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還缺少點什麼,抬頭望處,看到了“歌樓酒旆”。樓外的酒旗迎風飄動,足以惹人神飛。“故故招人”,生動地寫出了詞人的心理狀態。“故故”這裡是故意、特意之義,酒旗當然談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為詞人想喝酒,才產生這種感覺。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運用。酒興發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卻又敗興,所以只好“權典青衫”。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曲江》二首之二)詩意,集中體現了詞人的性格、情趣。

  黃庭堅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個字,江南春景層層敘寫,逐步展現。桃柳、天氣、山水、“歌樓酒旆”到結語,層層勾勒,上下呼應,脈理分明,語言沉著有力,意境風神曳,情景兼備,堪稱佳作。

  鑑賞

  題序“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表明了寫作的真正動機,乃於表明自己面對江山勝景,幡然悔悟的解脫心理,但是這種自欺欺人的自由幻想,只是更說明現實對他的真實束縛。

  詞的上片,“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這是幅寒江獨鉤圖,一碧萬頃,波花粼粼,有孤舟蓑笠翁,浮游其上,置身天地之間,垂釣於重淵深處,鉤入水動,波紋四起,環環相隨。這樣空靈灑脫的境界令人逸懷浩氣。“金鱗”二句寫垂釣之興:魚翔深底,沉淪不起,為取水下金鱗,漁翁不惜垂絲千尺。此時此刻,漁父專注一念,神智空明,似乎正感受到水下之魚盤旋於釣鉤左右的情態。

  詞的.下片,“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這一虛設之筆描繪了漁翁閉目凝神,心與魚遊的垂鉤之樂,這種快樂中,漁父舉目江天山水,忽然得道忘魚。末三句渲染出一幅空靈澄澈的江漁歸晚圖:“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透射出一種置身江天、脫落塵滓的逍遙追求,突出漁父這樣一種澄靜澹遠的境界裡,任漂泊而不問其所至,也正是自張志和至黃庭堅所立志以求的最高境界。

  該詞構思用意上搬用了唐代船子和尚的偈語,將張志和那種志不渝、逍遙自由的漁父家風,又昇華為一種擺脫世網,頓悟入聖的精神境界,藉此表明詞人當時遭貶後的心胸抱負和嚮往獨釣江天、泛跡五湖的自由生活。取景設境上具有象徵色彩,用意於形象後面的暗示。特別是最後“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三句,直以詩家之化境寫禪宗之悟境,用自然超妙之景象徵自己詞人覺悟解脫,由凡入聖的心志襟懷。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