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清明》閱讀答案及翻譯

黃庭堅《清明》閱讀答案及翻譯

  這是詩人黃庭堅的觸景生情之作,運用對比手法,說出了人生無常的感慨。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蕪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詩作於詩人被貶宜州期間。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時晉人。從晉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後拒絕做官,隱居錦山被燒死。

  【翻譯】

  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 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 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著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著的人心裡感到難過。 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 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裡,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裡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 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 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 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 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閱讀訓練】

  1.請分析“佳節清明桃李笑”一句中“笑”的表達效果。(5分)

  2.詩歌最後兩聯表達了什麼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3.首聯採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3分)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笑”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描繪出清明時節,桃花李花爭相綻放的情態,與後文荒冢生愁形成鮮明對比(與下句中的“愁”形成鮮明對比),以樂景寫哀情,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

  2.頸聯藉助典故表達了對奸佞小人卑劣無恥行徑的鄙夷(2分),對高潔品行的堅守(肯定、讚許)(2分)。尾聯以“知誰是”的反問,以及蓬蒿荒丘的描述,以貌似通達之語表達了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與無奈(2分)。

  3. (3分)以樂景寫哀情。春天到來,桃李綻開,生機勃勃。然而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長眠的人們,不禁愁緒萬端。樂景寫哀,愈見其哀。(答對比的酌情給分)

  4.(4分)①用典,寫出毫無人格尊嚴的齊人以吃食人家祭祀的食品而洋洋自得的醜態,與介子推寧願燒死也不做官的氣節形成了強烈對比,表達出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拷問。②人生無論賢愚,最後都變成了一蓬蒿草,但是人生的意義卻不盡相同,有的能夠遺臭萬年,有的卻千古不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