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賞析

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賞析

  《清平樂·春歸何處》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詞作。這是一首感嘆時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詞,作者以悽婉的筆法,抒寫了對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體現了詞人對美好時光的熱愛、眷戀、痴情和追求。下面我們來具體賞析一下吧。

  原文

  清平樂·春歸何處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參考翻譯

  春天回到了哪裡?找不到它的腳印,四處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訊息,喊它回來同我們住在一起。

  誰也不知道春天的蹤跡,要想知道,只有問一問黃鸝。那黃鸝千百遍地宛轉啼叫,又有誰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黃鸝鳥趁著風勢,飛過了盛開的薔薇。

  註釋

  1、寂寞:清靜,寂靜。

  2、無行路:沒有留下春去的行蹤。行路,指春天來去的蹤跡。

  3、喚取:換來。

  4、誰知:有誰知道春的蹤跡。

  5、問取:呼喚,詢問。取,語助詞。

  6、黃鸝(lí):黃鸝:又叫黃鶯、黃鳥。身體黃色自眼部至頭後部黑色,嘴淡紅色,啼聲非常悅耳,食森林中的害蟲。益鳥。

  7、百囀:形容黃鸝宛轉的鳴聲。囀,鳥鳴。

  8、解:懂得,理解。

  9、因風:順著風勢。

  10、薔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類甚多,花色不一,有單瓣重瓣,開時連春接夏,有芳香,果實入藥。

  賞析

  此詞賦予抽象的春以具體的人的特徵。詞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無處覓得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這樣透過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此詞高妙處,於它用曲筆渲染,跌宕起伏,饒有變化。故先是一轉,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處,喚她回來,與她同住。這種奇想,表現出詞人對美好事物的執著和追求。

  下片再轉。詞人從幻想中回到現實世界裡來,察覺到無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喚回來。但詞人仍存一線希望,希望黃鸝能知道春天的蹤跡。這樣,詞人又跌入幻覺的藝術境界裡去了。

  末兩句寫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宛轉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寂靜。但詞人從中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重了。只見黃鸝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夏已來臨。詞人才終於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乎是回不來了。

  此詞為表現惜春、戀春情懷的佳作。作者近乎口語的質樸語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全詞的.構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歸何處,一心要向別人請教;無人能知時,又向鳥兒請教。問人人無語,問鳥鳥百囀,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詞人自己又無法理解,這比有問無答更可嘆。最後,鳥兒連“話”都不“說”,翻身飛走。這番妙趣橫生的抒寫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躍然紙上,呼之欲出。

  《荔枝香近》這首詞表達出了詞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遊子在外的傷感之情。創造於1073年,年初周邦彥就從荊州出發,將要前往長安求學,行進在楚江附近的時候所作。

  冬天剛剛過去,其寒冷猶在。一縷斜陽照在水面上,寒風陣陣而來,吹得花瓣片片而落,滿地的紅,可惜只是凌亂的鋪滿地面,隨著風降落在江面上。寒冷的風襲面而來,讓人感受到其中夾雜的花香,其香味使人迷離。

  到了黃昏之後,這本來就是人們最惆悵的時刻,更何況詞人如今遠離家鄉,成為一個遊歷於它鄉的遊子。身處它鄉,根本就沒有任何依靠,相逢的都只不過是陌生人。在這百般無賴下,只好早早就寢,四周寂靜,聆聽著雨滴滴落敲擊在窗戶上的聲響。猛然回望,卻看到樑上的兩隻乳燕,它們緊密地貼在一起,是多麼的纏綿,多麼的讓人覺得甜蜜。

  上片運用了細雨、雙燕等意象,抒發了自己由於遠離家鄉之後,內心極其孤苦寂寞的感情。在下片中,描寫了自己對未來的嚮往,希望能夠跟妻子剪燭等畫面,這些都是在虛寫,但能夠表達出詞人想要回歸家鄉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期冀。詞人還化用了李商隱的詩歌,讓人更加感到詞人想要回家的嚮往之情。下片中還運用了襯托手法,描繪了自己將要行舟出發,江浦上早已一片綠,來烘托出自己歸家的心切。

  整篇詞是在描繪一幅又一副悽美的景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