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原文翻譯及賞析1

  小院閒窗春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春色深一作:春已深)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譯文

  小院掩映在春色深深的綠樹繁花中,樓上小窗閒掩,層層厚重的門簾沒有捲起,幽暗的閨房中顯得暗影沉沉。獨自靠著欄杆,愁情無人可以訴說,只好心不在焉地撥弄著琴絃。

  雲雖無心,卻催得暮色早降;微風吹雨,暮色中的輕風吹動著細雨,撥弄著暗淡的輕雲。院子裡的梨花即將凋謝恐怕連這斜風細雨都難以承受,真讓人傷景。

  註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詩餘》(楊金本無題)等題作“春景”。

  閒窗:雕花和護欄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

  重簾:層層簾幕。沉沉:指閨房幽暗,意指深邃。

  理:撥弄。瑤琴:飾玉的琴,即玉琴。也作為琴的美稱,泛指古琴。

  遠岫:遠山。岫:山峰。薄暮:日將落日薄暮,意指黃昏。

  輕陰:暗淡的輕雲。

  “梨花”句:意謂梨花盛開之日正春色濃郁之時,而它的凋落使人為之格外傷感,甚至難以禁受。難禁:難以阻止。

  賞析

  這是一首惜春詞,寫身處閨閣的女主人公面對即將逝去的春色,無聊地撥弄著瑤琴,看遠處雲岫,聽輕風細雨,覺梨花欲謝,不勝惋惜。全詞上片主要描寫環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透過從室內到室外的景物描寫,用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含蓄蘊藉的筆致,寫出女主人公傷春懷人的悒悵情懷,表現了女主人公孑然獨處的悽寂心境。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環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

  “小院閒窗春已深”中的“小院”點明詞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這小院廕庇在春色已深、綠樹繁花中,天快黑了,樓上窗子一直閒掩著。庭院中未見人來往,窗欞間沒有燕穿簾,顯得寥廓落漠,真可謂深閨似海!“重簾未卷影沉沉”寫少女身處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悽苦難言,一任簾幕低垂;因是重簾,室內光線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內深邃。這裡“影沉沉”不是說夕陽投影拉得很長很長,而是說室內陰暗,更覺黑黝黝的。這兩句中的“小院閒窗”和“重簾未卷”,一是從外面看出的實景,一是就內面見到的現狀,並非兩處,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透過環境描繪,女主人公因春意闌珊、幽閨深邃而產生的孤寂和愁苦統統突現了出來。

  在這枯寂愁悶時,將是怎樣破岑寂、遣愁懷的'呢?信步走向樓前,憑樓遠眺,希望在開闊的自然景象中尋求一些慰藉。然而卻只見白雲催暮,風雨弄陰;天色轉暗,夜暮將臨,幾乎同自己的陰沉鬱悶的心情一樣,反而增添苦惱,煩悶起來。她開始站在那裡發愣,接著坐下來彈起琴來:“倚樓無語理瑤琴。”這句就是與她無可奈何時希圖擺脫心情苦惱、煩躁不堪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事實上詞中女主人並非有意練琴,只不過是藉以破除孤寂,訴說愁懷。所以不像毛熙震《後庭花》中的少女“倚欄無語搖輕扇”那樣輕鬆明快,自不及馮延巳(一作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女友“淚眼倚樓頻獨語”那樣悽楚。儘管這樣,但她的閒愁鬱悶終於沒有被琴聲驅走,精神枷鎖,無法解脫。“倚樓無語”形象地寫出了那由愁苦鬱積進而陷於神魂無措的精神狀態。“無語”二字更深切地表達了她的苦澀難言的心情。

  過片兩個對句,與前段結語緊密聯絡,是她在樓前所見的實景,從正面揭示愁思之由:“遠岫出雲催薄暮”為遠景。這句是說地面水氣,入夜遇冷而成雲霧,籠罩峰巒,白天經太陽蒸發,逐漸消散,峰巒再現。而山穴中雲氣,日照困難,要到日將落時才冉冉升起。陶淵明《歸去來辭》雲:“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寫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將落時之謂。“細風吹雨弄輕陰”為近景,是說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暮靄沉沉,而微風吹拂,雨花飛濺,好似與輕陰相戲弄,故云“弄輕陰”。

  前句中著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臨;後句中用一“弄”字,使輕陰轉濃,融成一片,天色變黑。既生動,又形象,無異於在愁人心上加蓋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愁懷難遣,自不待言。

  最後一句“梨花欲謝恐難禁”是承“春色深”而來,按節候與“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中語)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謝”總括環境和景色,以“恐難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詞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於它,才將細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合起來,使由惜春引起難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

  創作背景

  小、閒、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洩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託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而室外。“遠岫出雲”見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雲出雲歸,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風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末仍結穴在風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餘》)。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雲,細風、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詩歌的審美情趣的。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

  宋代 李清照

  小院閒窗春已深,重簾未卷影沉沉。倚樓無語理瑤琴。(春已 一作:春色深)

  遠岫出雲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譯文

  透過窗子看見小院內的春天的景色將流逝。層層厚重的門簾沒有捲起,幽暗的閨房中顯得暗影沉沉。倚在繡樓闌干上寂寞無語地輕輕撥弄著瑤琴。

  遠處山峰上雲霧繚繞看起來黃昏即將來臨,暮色中的輕風吹動著細雨,撥弄著暗淡的輕雲。院子裡的梨花即將凋謝恐怕連這斜風細雨都難以承受,真讓人傷景。

  註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春景:《草堂詩餘》(楊金本無題)等題作“春景”。

  閒窗:雕花和護欄的窗子。閒,闌也。閒窗,一般用作幽閒之意。“已”字有些版本作“色”字。

  重簾:層層簾幕。沉沉:指閨房幽暗,意指深邃。五代·孫光憲《河瀆神》:“小殿沉沉清夜,銀燈飄落香池。”

  理:撥弄。瑤琴:飾玉的琴,即玉琴。也作為琴的美稱,泛指古琴。

  遠岫:遠山。岫:山峰。薄暮:日將落日薄暮,意指黃昏。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宋代韓淲《蝶戀花》:“斜日清霜山薄暮。行到橋東,林竹疑無路”

  輕陰:暗淡的輕雲。唐·張旭《山行留客》:“山光物態弄春暉,莫為輕陰晚自開,青春白日映樓臺”。

  “梨花”句:意謂梨花盛開之日正春色濃郁之時,而它的凋落使人為之格外傷感,甚至難以禁受。難禁:難以阻止。

  解析

  詞的上片主要描寫環境,下片著重刻劃景物。

  起句中的“小院”點明詞中女主人公所在之地。這小院廕庇在春色已深、綠樹繁花中,天快黑了,樓上窗子一直閒掩著。庭院中未見人來往,窗欞間沒有燕穿簾,顯得寥廓落漠,真可謂深閨似海!

  第二句寫少女身處這深院之中,感到孤零岑寂、悽苦難言,一任簾幕低垂;因是重簾,室內光線暗淡。沉沉,是形容室內深邃。這裡“影沉沉”不是說夕陽投影拉得很長很長,而是說室內陰暗,更覺黑黝黝的。

  這兩句中的“小院閒窗”和“重簾未卷”,一是從外面看出的實景,一是就內面見到的現狀,並非兩處,只是一個地方的互文。透過環境描繪,女主人公因春意闌珊、幽閨深邃而產生的孤寂和愁苦統統突現了出來。

  在這枯寂愁悶時,將是怎樣破岑寂、遣愁懷的呢?信步走向樓前,憑樓遠眺,希望在開闊的自然景象中尋求一些慰藉。然而卻只見白雲催暮,風雨弄陰;天色轉暗,夜暮將臨,幾乎同自己的陰沉鬱悶的心情一樣,反而增添苦惱,煩悶起來。她開始站在那裡發愣,接著坐下來彈起琴來:“倚樓無語理瑤琴。”這句就是與她無可奈何時希圖擺脫心情苦惱、煩躁不堪的一種下意識動作。事實上詞中女主人並非有意練琴,只不過是藉以破除孤寂,訴說愁懷。所以不像毛熙震《後庭花》中的少女“倚欄無語搖輕扇”那樣輕鬆明快,自不及馮延巳(一作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女友“淚眼倚樓頻獨語”那樣悽楚。儘管這樣,但她的閒愁鬱悶終於沒有被琴聲驅走,精神枷鎖,無法解脫。“倚樓無語”形象地寫出了那由愁苦鬱積進而陷於神魂無措的精神狀態。“無語”二字更深切地表達了她的苦澀難言的心情。

  過片兩個對句,與前段結語緊密聯絡,是她在樓前所見的實景,從正面揭示愁思之由:“遠岫出雲催薄暮”為遠景。這句是說地面水氣,入夜遇冷而成雲霧,籠罩峰巒,白天經太陽蒸發,逐漸消散,峰巒再現。而山穴中雲氣,日照困難,要到日將落時才冉冉升起。陶淵明《歸去來辭》雲:“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就是寫傍晚景象,故云“催薄暮”。薄暮,日將落時之謂。“細風吹雨弄輕陰”為近景,是說傍晚時分,天色漸暗,暮靄沉沉,而微風吹拂,雨花飛濺,好似與輕陰相戲弄,故云“弄輕陰”。

  前句中著一“催”字,加速了夜暮降臨;後句中用一“弄”字,使輕陰轉濃,融成一片,天色變黑。既生動,又形象,無異於在愁人心上加蓋了一層厚厚的陰影,愁懷難遣,自不待言。

  結句“梨花欲謝恐難禁”是承“春色深”而來,按節候與“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中語)相合。因此以“梨花欲謝”總括環境和景色,以“恐難禁”概述落漠和愁苦。詞中女主人愁思之由,至此道出。出於它,才將細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合起來,使由惜春引起難以捕捉的、抽象的愁思就成了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

  賞析

  小、閒、深,正是空閨寫照。而春色深濃,未許洩漏,故重簾不卷,一任暗影沉沉。春情躁動,更不能形之言語,只可託之瑤琴矣!

  “深”字是上片之眼。閨深、春深、情深,“倚樓無語”,說三藏七,“此時無聲勝有聲”,蘊藉未吐之深情,更具有無限的韻味。

  下片宕天,由室內而室外。“遠岫出雲”見陶淵明《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雲出雲歸,時光亦隨之荏苒而逝,不覺晚景催逼。夜來更兼細風吹雨,輕陰漠漠,“弄”既指風雨之弄輕陰,還指此時、此境中,詞人乍喜還愁的情感波動。結末仍結穴在風雨摧花,欲謝難禁的憂思上。

  歷代詩評家評此詞“雅練”,“淡語中致語”(沈際飛本《草堂詩餘》)。寫閨中春怨,以不語語之,又借無心之雲,細風、疏雨、微陰淡化,雅化,微微逗露。這種婉曲、蘊藉的傳情方式,是符合傳統詩歌的審美情趣的。

  創作背景

  從版本方面考察,這首小令曾被誤作歐陽修、周邦彥詞,或不著撰人姓名。這當是此詞傳播中的一種發人深思的現象,當初的情景是這樣的:李清照於待字之年,從原籍明水來到京都,她的才華深受詞壇高手晃補之等“前輩”的賞識,從而激起了她的創作靈感,遂以記憶中的溪亭、蓮湖之遊和現時感受為素材寫了一首首令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