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五代: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欄干。(欄 通:闌)

  譯文及註釋

  菡(hàn)萏(dàn)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sháo)光共憔悴,不堪看。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殘,西風從綠波之間吹起,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景緻與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裡還忍心再看。

  菡萏:荷花的別稱。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細雨夢迴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shēng)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吹到最後一曲,寒笙嗚咽之聲久久迴盪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雞塞:亦作雞祿山。這裡泛指邊塞。徹:大麴中的最後一遍。“吹徹“意謂吹到最後一曲。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譯文及註釋

  譯文

  荷花落盡,香氣消散,荷葉凋殘,西風從綠波之間吹起,使人愁緒滿懷。美好的景緻與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裡還忍心再看。

  細雨綿綿,夢境中塞外風物緲遠。吹到最後一曲,寒笙嗚咽之聲久久迴盪在小樓中。想起故人舊事,含淚倚欄,懷抱無窮幽怨。

  註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後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後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後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後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後闋末句擴充套件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菡萏:荷花的別稱。

  西風愁起:西風從綠波之間起來。以花葉凋零,故曰“愁起“。

  雞塞:亦作雞祿山。這裡泛指邊塞。

  徹:大麴中的最後一遍。“吹徹“意謂吹到最後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潤,故云”寒“。玉笙寒:玉笙以銅質簧片發聲,遇冷則音聲不暢,需要加熱,叫暖笙。

  賞析

  此詞上片重在寫景,下片重在寫人抒情。寫景從西風殘荷的畫面寫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見秋景不堪;寫人從思婦懷人寫起,夢迴而感雞塞征夫之遙遠,倚欄而更見淒涼。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

  菡萏,荷花的別稱。文字的語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來就說:“菡萏香銷翠葉殘”。說“香”,點其“味”;說“翠”,重其“色”。此時味去葉枯確然使人惆悵。西風,秋風之謂也。綠波,寫的是瑩瑩秋水。如果說上句是重在寫秋色,那麼這一句則重在寫秋容。一個“愁”字,把秋風和秋水都擬人化了,於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時同作家的內在感情溶為一體了,詞作也因之而籠罩了一層濃重的蕭瑟氣氛。

  三、四兩句,由景生情,更進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觀感受。韶光,指春光。在這裡,作家以其獨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訴人們:在這秋色滿天的時節,美好的春光連同荷花的清芬、荷葉的秀翠,還有觀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濃重的蕭瑟氣氛中又平添了一種悲涼悽清的氣氛。“不堪看”三字,質樸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脫脫地抒發了詩人的主觀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劉禹錫詩句)。李璟雖然位高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當時內外矛盾重重,境遇相當危苦,此時此刻,觸景傷情,從而產生無窮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詞的下片著重抒情。

  首句,託夢境訴哀情。一夢醒來,雨聲細細,夢境即便美好,但所夢之人畢竟遠在邊塞(雞塞,雞麓塞,在今陝西省。這裡泛指邊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確是“雨亦綿綿,思亦綿綿”。“小樓”句,以吹笙襯悽清。風雨高樓,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徹,遍,段。吹徹,吹完最後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聲咽,映襯了作家的寂寞孤清。這兩句亦遠亦近,亦虛亦實,亦聲亦情,而且對仗工巧,是千古傳唱的名句。

  最後兩句,直抒胸臆。環境如此悽清,人事如此悲涼,不能不使人潸然淚下,滿懷怨恨。“多少”,“何限”,數不清,說不盡。流不完的淚,訴不盡的恨;淚因恨灑,恨依淚傾。語雖平淡,但很能打動人心。結語“倚欄干”一句,寫物寫人更寫情,脈脈深長,語已盡而意無窮。

  這首詞有些版本題名“秋思”,看來是切合的。李廷機評論過這首詞是“字字佳,含秋思極妙”(《全唐五代詞》四四一頁)。確實,它佈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錦帳重重卷暮霞,屏風曲曲鬥紅牙,恨人何事苦離家。

  枕上夢魂飛不去,覺來紅日又西斜,滿庭芳草襯殘花。

  翻譯

  捲起映照著晚霞的重重錦繡帳幔,在曲曲的屏風旁無聊地擊打著拍板,失意者因為什麼事離開了家。

  夢魂中也到不了所思念的人身邊,一覺醒來太陽開始西斜快要落山了,滿院的芳草襯托著殘花。

  註釋

  浣溪沙:浣溪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屏風:室內隔扇,以木為之,多有雕繪。

  鬥紅牙:競拍紅牙演唱也。鬥,此指競相演奏。紅牙,紅木拍板,演奏時用以節樂。

  恨人:失意抱恨者。此處作者自指。

  芳草:這裡比喻遠行的丈夫。

  殘花:暗喻因相思過度而憔悴不堪的女主人公。

  創作背景

  這首詞中詞人將自己比作“恨人”,當為哲宗紹聖元年(1094)後眨謫在外所作。詞人身在客中,面對筵宴,不但不能解除愁苦,反而更增愁悶,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上片寫女主人公幽獨的處境。起拍“錦帳”句暗示出她的寂寞,“重重”形象地揭示出她此時的心態。照應下片“擾上”二句,從情節上寫她晝眠初起。“屏風”再一次生動地刻畫出她因相思而失神的狀態。“恨人”句點明上文所有這些反常表現的原因。

  下片以抒寫相思為主,兼寫傷別。過拍“枕上”句上應起拍“錦帳”,以倒敘的寫法,點出她的夢境,拓寬了本詞的表現空間,並使詞意錯落有致。“覺來”句上應“卷暮霞”三字。抒發了她百無聊賴、虛度光陰的感喟。“滿庭”句情景兼美,極有境界,所言雖小,所指甚大,於景語之中將思夫與自傷自憐的情緒一筆收盡,雋永自然,不露痕跡。

  全詞描繪一位被離別相思所苦的怨婦形象,以詞中女主人公的口吻,描寫了丈夫出行後她孤獨、寂寞的心境,抒發了她對丈夫的刻骨相思。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浣溪沙·訊息誰傳到拒霜

  訊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景倍淒涼。

  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竹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古詩簡介

  《浣溪沙·訊息誰傳到拒霜》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該詞運用了渲染法和點染法。詞的上片描寫深秋遠眺之景,下片寫女子在屋內百無聊賴,俱表現了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全詞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表達了詞人對昔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翻譯/譯文

  究竟是誰傳來訊息說木芙蓉花開的時候那人就會歸來?長天一色,兩行大雁緩緩斜向南飛去,晚秋的景緻益發淒涼。

  蒜頭形的銀製簾墜壓著簾子,有人寂寞地獨坐閨中,玉釵輕輕敲著竹,而心中的人蹤跡杳無,菊花又盛開了,眼看重陽就要近了。

  註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於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

  ⑵拒霜:木芙蓉花,俗稱芙蓉或芙蓉花,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⑶銀蒜:銀製的蒜形簾押。蘇軾《哨遍·春詞》:“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雲垂地。”

  ⑷玉釵敲竹:用玉釵輕輕敲竹,表示心事難耐,藉以排遣愁懷。唐高適《聽張立本女吟》:“自把玉答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一作“玉釵敲燭”。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康熙年間。詞人在重陽節到來之時,為了抒發對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賞析/鑑賞

  文學鑑賞

  從詞的內容來看,這是寫重陽節到來,詩人又深切地懷念起往日的情人來了,他彷徨不安,躊躇難耐,遂賦此以排遣孤寂無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詞全從對方落筆,這就加倍地表現出他那強烈而深摯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開,斜燕南飛,而徵人訊息杳然,無人傳遞,倍感秋色淒涼。此處秋景其實清爽:拒紅霜,晴空碧,雁斜飛,並無黯淡之狀。元代白珽《西湖賦》雲:“秋榮不淡,拒霜已紅。”然而木芙蓉性頗耐寒,且能“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雖時至晚秋而紅豔如故。唐李群玉《九日》詩云:“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黃昏殘陽,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圍悲涼;而此處則是碧空如洗,天闊氣清,斜雁南飛,氛圍開朗。思婦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許徵人有約中秋返家團聚,此時拒霜已開,不見人歸,雖花紅而難令伊人心暖;常言鴻雁傳書,如今雁群斜飛未傳徵人訊息,雖天碧亦是傷心碧,只能令伊人心傷。因此,淒涼的並非秋色,實乃思婦心境。

  下片寫室內情形及愁緒:簾幕低垂,因以銀蒜相壓而紋絲不動,伊人寂寞難熬,只能以玉釵敲竹派遣煩愁。敲竹的細節刻畫乃詞人獨創,此處伊人以玉釵敲竹,其聲極不堪,其情更愁慘,確是奇絕之筆。結局寫菊花盛開,時近重陽,徵人歸期乃“信茫茫”,既與首句意象呼應,又啟人聯想:伊人獨守閨房,心境淒涼,愁思如縷,已是“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九日》)全詞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讀起來淒涼孤苦,使人惆悵不歡。

  這首詞在意象使用上主要採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對“秋”的渲染。不知何時,思念的人在遠方傳來訊息說秋天會回到她的身邊,於是秋就超出本身作為季節的含義,成為了相見的時間,成為期盼的季節。這詞中首先是“拒霜”花開,然後“兩行秋雁”,後更直接說“晚秋風景”、“黃花開”以及“近重陽”,這些都在刻意點染季節。可以說這首詞是透過渲染秋來突出愁,要表達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達情感外,詞中還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點染法,對“閒”進行了很好的點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淒涼,萬事無心,百無聊賴,無盡空虛,尤其是“玉釵敲燭”一句,表現的何等空虛。詞中透過渲染和點染的結合,表現出客觀世界的“秋”以及淺層內心世界的“閒”,從而將深層次的“淒涼”表達出來。

  名家點評

  著名漢學家、紅學家吳世昌《詞林新話》:“此必有相知名菊者為此詞所屬意,惜其本事已不可考。”

  清代文學家顧貞觀:“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忍卒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

  作者:范成大

  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濃霧知秋晨氣潤,薄雲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浣溪沙·江村道中譯文及註釋

  譯文

  金燦燦的十里平疇,飄來撲鼻的稻香,紅豔豔的木槿花開在農舍的竹籬旁,迎風搖曳的毛竹又青又長,青黃相間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掛在枝頭上。

  秋天的早晨霧氣漸濃,溼潤的空氣令人清爽。正午的薄雲又遮住了太陽,更不用隨從張蓋護住我的戎裝。

  註釋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疇(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豔,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④飛蓋:用以遮蔭的篷蓋。

  ⑤戎(róng)裝:詞人當時為四川制置使,故戎妝出遊,帶有隨從張蓋遮蔭。

  浣溪沙·江村道中賞析

  范成大是一位熱愛自然、熱愛農村生活的詩人,他雖然“累官權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嘗帥蜀,繼帥廣西,復帥金陵”,但卻對鄉土具有一種赤子之心的感情,從“不須飛蓋護戎裝”一語來看,這首小令當寫於戎馬倥傯之中,寫於他軍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闋寫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見:十里平疇,稻穗已黃,微風嫋嫋,送來陣陣新谷的芳香,而那素淨的木槿花在農家籬笆前飄落下片片潔白的花瓣,叢叢的青竹間縷縷遊絲正在秋天的麗日下閃著熠熠的金光,詞人騎著馬來到一處果木林立的山岡下,舉頭一望,滿樹果實累累壓在枝頭,有的還青綠未熟,有的則已經透著成熟的金黃。這三句詩是三個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農村的美景作了極其形象的概括,寫出了江南農家的獨特風貌,而且,富有視角的流動感和行蹤的變化性,使讀者隨著詩人的馬蹄“走馬看花”地欣賞江村道上的一路風光,詞人對農村生活與自然景物的熱愛也便由這景物的描寫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使讀者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下闋寫詞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當然上闋也是詞人的一種感受,但偏重於主觀上的一種情緒的抒寫:“濃霧知秋晨氣潤”,寫出清晨在濃霧中行進的那種微妙的感覺:秋晨田野上往往飄散著濃濃的霧靄。古人說“一葉知秋”,殊不知濃霧亦可知秋,這種由藝術到哲理性的提煉為人所未道,因而顯得非常新穎獨特。霧濃則溼度大,溼度大則空氣潤。“秋晨氣潤”又是一句藝術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寧是詞人希望歸返自然的象徵。“薄雲遮日午陰涼”是詞人行於江村道上的又一直覺感受,它與“不須飛蓋護戎裝”相連,就具有了豐富的內涵:“薄雲”就是一柄遮天蓋地的太陽傘嗎,有了這樣的天傘,人就可以受用天然的蔭涼,而避免酷日當頭的曝曬,這比用車前的飛蓋來遮陽要強似百倍。詞人在這裡好像也有一種寄託:歸返大自然比之戎裝事主要自由自在得多,小令的深層意蘊就在這裡。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水滿池塘花滿枝。

  亂香深里語黃鸝。

  東風輕軟弄簾幃。

  日正長時春夢短,燕交飛處柳煙低。

  玉窗紅子鬥棋時。

  譯文

  春水溢滿了池塘,花兒在枝頭綻放。那香氣襲人的百花叢中,黃鸝鳴聲婉轉。東風輕輕軟軟的撩動著簾幃。

  春天白晝漸長,可惜春夢太短。醒來後只見煙霧迷濛的楊柳低處,燕子雙雙飛舞,令人無限羨慕。百無聊賴,只好在窗前以紅子鬥棋,獨自遊戲。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正體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亂香深裡:香氣襲人的百花叢中。亂香,即花叢。

  語:指黃鸝的啼叫聲。

  黃鸝:也稱“黃鶯”、“黃鳥”,鳴聲婉轉。

  弄簾幃(wéi):吹拂著窗簾和幃幕。弄,拂弄,吹拂。簾幃,簾帳,帳子。

  交飛:雙飛。

  柳煙低:形容柳葉低垂的輕柔之態。柳煙,柳樹枝葉茂密似籠煙霧,故稱。

  玉窗:裝飾華麗的窗子。

  紅子:指紅色的棋子。

  鬥(dòu)棋:下棋遊戲。

  賞析:

  此詞以極其委婉。含蓄的手法抒與閨怨。詞中共包含六個畫面,其中有四個畫面是描摹春景的,另有兩個畫面是一般閨閣生活的掠影:一為做夢,一為下棋。這六個畫面完美、和諧地組合成一個特殊的意境,使本詞具有詞淺意深。語短情長的藝術魅力。

  上片寫女主人公被春光打動,心魂為之搖曳,為之陶醉。“水滿池塘花滿枝”,是從視覺上觀察到春天的到來的。春水初漲,百花怒放,自然是春天特有的身姿和光彩。“亂香深里語黃鸝”是從聽覺和嗅覺上體味到春天的存在的。花香而亂,說明是百花飄香;“亂香深裡”,即百花叢中。黃鸝在飄香的百花叢中歌唱,這自然又是春天特有的氣息和聲音。“東風輕軟弄簾幃”,是從觸覺上體察到春天的溫柔的。輕軟的、多情的東風不時拂弄著簾幃,撫掠著女主人公的鬢髮,這自然又是春天的溫暖和柔情。如此種種,無不撞擊著女主人公的心扉,必然會使她產生細微而曲折的心理反映。春天是青年男女播種和耕耘愛情的季節,如今她卻是孤身一人,面對這撩人的春光,自然會觸發對愛情的嚮往與回憶,會感到悵惆。

  詞的下片寫這個女了沉浸於相思之中。“日正長時春夢短,燕交飛處柳煙低”,意思是說既然春心已經萌動,那麼只有到午夢中去會心上人,以療愛情的飢渴,可是春夢又偏偏是那麼短促,心上人杳無蹤影,唯見雙燕交飛,煙柳低垂。燕雙飛,使人想到自身的獨守空閨,徒添相思;煙柳低垂,又使人更生離愁,“垂楊只解惹春風,如何系得行人住。”說明這短短的春夢不僅沒有給人以精神的補償,反而惹得愁恨倍增。最後女主人公不能不採取現實的可行的辦法來排除這相思的困擾:“玉窗紅子鬥棋時。”借鬥棋以排遣無限相思之情,正如同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樣,其間蘊含著深重的感傷與幽怨。

  此詞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極大,具有含蓄蘊藉,意境朦朧的美感,讀後使人感覺意猶未盡,餘韻深長。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勝

  朝代:清代

  作者:納蘭性德

  原文:

  伏雨朝寒愁不勝,那能還傍杏花行。去年高摘鬥輕盈。

  漫惹爐煙雙袖紫,空將酒暈一衫青。人間何處問多情。

  翻譯:

  ①伏雨:連綿不斷的雨。唐杜甫《秋雨嘆》:“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②去年句:意謂去年還曾經在一起攀上枝頭摘取花枝,比賽誰最輕盈利落。鬥輕盈,謂比賽行動迅捷輕快。輕盈,多用以形容女子體態之纖柔、輕快。李白《相逢行》:“下車何輕盈,飄然似落梅。”③漫惹二句:爐煙,燻爐中的煙。南朝梁簡文帝《曉思詩》:“爐煙入斗帳,屏風隱鏡臺。”酒暈,飲酒後臉上泛起的紅暈。此二句極寫無聊賴之情狀。謂爐煙輕輕地縈繞,雙袖在爐火映照中泛著紫紅的顏色,身著青衫而臉上脹紅了酒暈。

  賞析:

  此篇描繪了一種多情無奈的闌珊意緒。詞中上下片之結句點出其情傷的底蘊,倘恍迷離,空靈清麗。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溼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鬚。

  譯文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裡雨雪交加,昔日大江裡奔湧的波濤和沙渚上瀰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飢餓的肚子裡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潮溼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裡捻著鬍鬚吟詠詩句?

  註釋

  會黃州太守徐君猷攜酒來訪,蘇軾就此事寫下五首《浣溪沙》,稱為黃州《浣溪沙五首》以別於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詞為其四。

  半夜:夜裡十二點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維《扶南曲歌詞》之四:“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

  銀山:雪堆積貌。

  積蘇:指叢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風上知府秘書》之一:“身輕亦仙去,罡風與之俱,俯視舊籬落,渺莽如積蘇。”

  九陌:田間的道路。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之一:“雨收九陌豐登後,日麗三元下降辰。”

  隨車:謂時雨跟著車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為民解憂。《後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後漢書》:“弘訊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

  捻髭鬚:捻(niǎn),同“捻”。捻弄髭鬚。沉思吟哦之狀。

  賞析

  蘇軾注:“十二月二日,雨後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可知這一系列詩詞作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二月,徐君猷攜帶酒到臨皋亭探望蘇軾。蘇軾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詞。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註釋 ①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

  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豔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已秋日傷感》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是說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③夕陽: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

  ⑤幾時回:什麼時候回來。

  ⑥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⑦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後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⑨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於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譯文 聽著一曲詩詞喝著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樣的季節還是這種樓臺和亭子。

  天邊西下的夕陽什麼時候才又轉回這裡?

  花兒總要凋落是讓人無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舊時的相識。

  在瀰漫花香的園中小路上,我獨自地走來走去。

  賞析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鬆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閒的意態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於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於問津、也樂於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衝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於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下片仍以融情於景的筆法申發前意。“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絡,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於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衝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於此詞,又用於《示張寺丞王校勘》一詩。“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古詩帶拼音版

  huàn xī shā

  浣溪沙

  yī xiàng nián guāng yǒu xiàn shēn , děng xián lí bié yì xiāo hún 。jiǔ yán gē xí mò cí pín 。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閒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mǎn mù shān hé kōng niàn yuǎn , luò huā fēng yǔ gēng shāng chūn 。bù rú lián qǔ yǎn qián rén 。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古詩翻譯

  片刻的時光,有限的生命,宛若江水東流,一去不返,深感悲傷。於是,頻繁的聚會,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聊慰此有限之身。

  若是登臨之際,放眼遼闊河山,突然懷思遠別的親友;就算是獨處家中,看到風雨吹落了繁花,更令人感傷春光易逝。不如在酒宴上,好好愛憐眼前的人。

  古詩賞析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是北宋詞人晏殊所作。這是一首傷別之作,嘆人生有限,抒寫離情別緒,所表現的及時行樂的思想,反映出詞人的無奈與灑脫。全詞在章法結構上下關合:下片“滿目”句照應上片次句,因離別而念遠;“落花”句照應上片首句,因慨嘆人生短暫而傷春。結句借用《會真記》中的詩句,即轉即收。全詞一改詞人的閒雅之風,取景闊大,筆力雄厚,深沉而溫婉,別具一格。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宋朝 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燻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闢寒無。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註釋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燻爐:玉製(或白瓷制)的點燃薰香的鴨形香爐。燻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鬥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綵線盤結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為“通”之誤。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的小調。運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著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寫人,“髻子傷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實卻是極重要的一句心態描寫:閨中女子被滿懷春愁折磨得無情無緒,只隨意地挽起髮髻懶得精心著意去梳理。接下來兩句是寫景,前句“晚風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極工巧,它使得寫景之中又點出了季節時間:習習晚風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經冬的寒梅已由盛開到飄零之時。春愁本就撩人,何況又見花落!後句“淡雲來往月疏疏”寫淡淡的浮雲在空中飄來飄去,天邊的月亮也顯得朦朧遙遠。以“疏疏”狀月,除了給月兒加上月色朦朧、月光疏冷之外,彷彿那還是一彎殘月,它與“淡雲”、“晚風”、“落梅”前後相襯,構成了幽靜中散發著悽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運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遠、情景相因的寫法,深刻生動。

  下片透過富貴華侈生活的描寫,含蓄地反襯傷春女子內心的悽楚。前兩句寫室內陳設極盡華美“玉鴨燻爐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鑲嵌著美玉的鴨形燻爐中,還閒置著珍貴的龍腦香,懶得去點燃薰香;織有硃紅的櫻桃花色的、覆蓋如鬥形的小帳低垂,上面裝飾著五色紛披的絲穗。這裡主要寫室內的靜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鴨燻爐閒瑞腦”中的一個“閒”字,不就閃現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無緒,連心愛的龍腦香味也懶得聞嗅了嗎!結尾是一個問句“通犀還解避寒無”,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氣的犀角,名“闢寒犀”,據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冬,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使者請以金盤置於殿中,溫然有暖氣襲人”,該句意思是說:試問這隻金燦燦的闢寒犀角,現在還會不會再把溫暖宜人的氣味釋放出來?句中“還解”的一個“還”字點出了這樣的內容:往昔之時,這隻犀角曾盡心盡意地為男女主人布溫驅寒;而今伊人遠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應感傷,你到底還知道抑或忘記了為孤獨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詞人假借向犀角的設問,進一步刻劃詞中人觸物傷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轉、搖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細紋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邊漸漸擴充套件的漣漪。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迴。愛閒能有幾人來?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古詩簡介

  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他的許多詞作於這個時期,這一首浣溪沙即是,這裡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於言表。

  翻譯/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的小溪流。喜歡幽閒,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裡曲折的迴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的種在一起。不知道他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註釋

  百畝:概數,形容庭園極大。

  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白道:潔白的小道。

  山桃溪杏:山中的桃,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賞析/鑑賞

  王安石二度受挫後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他的許多詞作於這個時期,內容大多為描繪江南景色,表現閒適心情之作。這類詞為數不少,有《漁家傲》二首、《菩薩蠻》、《清平樂》、《浣溪沙》、《生查子》和《千秋歲引·秋景》等。這類詞多作於元豐年間,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王安石的這些詞在寫景方面是頗為成功的。王安石在表現自己的閒居生活,反映自己的閒適心情方面,也頗為真切、生動。如《浣溪沙》中的“愛閒能有幾人來”。再如《漁家傲》中“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黃花庵評日:“極能道閒居之趣”,確實如此。

  還有一些臨川之詞是宣揚佛教思想,為數不少,表現了他是晚年思想的變化,這類詞照襲佛語較多,而且詞旨復沓,藝術上自然顯得拙劣一些。

  百畝中庭半是苔,說明主人心情不好無暇打掃也從側面表現出以的前門庭若市以變成現在的無人問津了,愛閒能有幾人來則是正面說出了這悽清的場面,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山裡的桃花已經開放了,再美有什麼用呢?哪裡有人會來這裡欣賞呢?這裡作者以桃花自喻,落寞之情溢於言表。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雨行,整鬟飄袖野風香。

  不語含嚬深浦裡,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註釋

  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水中,味苦,可作藥用。紅蓼:開紅花的水蓼。

  整鬟:梳理發鬟。

  含嚬(也作“顰”):愁眉不展。浦:水濱。

  愁煞(shà):愁極了。棹(zhào)船郎:撐船人,即船伕。

  帆盡:船已遠去,不見帆影。以“帆”借代船。

  賞析

  薛昭蘊不是畫家,但他的這首《浣溪沙》卻給讀者描繪出了一幅蒼涼寂寞的秋雨渡頭待人圖。

  詞的上片寫沙灘上秋雨中的渡頭,水邊長著紫紅色的蓼花鷗跡雨行,描繪出渡頭的蒼涼、寂寞。在這樣的環境中,卻孤零零地站著一個盛裝的佳人。這三句給讀者在聽覺上的是風雨聲,在視覺上的是熱色的紅蓼花,雨行的沙鷗足跡和盛裝的佳人,在嗅覺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這些並沒有使畫面熱鬧起來。秋風、秋雨、紅蓼、鷗跡、孤獨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覺到的是渡頭環境的蒼涼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飄袖野風香”還給讀者留下了這佳人站在渡頭要幹什麼的懸念。“整鬟”,在這裡不僅有盛裝的意思,還包含著“女為悅己者容”的意思。

  過片“不語含嚬深浦裡”承上啟下。“不語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飄袖”的佳人,這是承上。為什麼“不語含嚬”,這是啟下,也是詞人安排的又一個懸念。緊接著“幾回愁煞棹船郎”寫佳人心事重重地皺著眉,默默地立在渡頭,又不要擺渡、放舟,所以“愁煞”船伕。這裡並沒有有些注家所講的要“放船自適”、“臨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極甚之辭,不過“愁煞”在這裡是“為難了”、“難壞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輕很輕的。詞的最後一句,拓開一層講:“燕歸帆盡水茫茫。”說在佳人默望中,燕子歸去了,江上的征帆過盡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點明瞭懷人的主題,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開了上文一個又一個的懸念,結束了全詞。最後一句,從表面上看來,燕歸、帆盡、水茫茫,都是寫景,而深含著的至真至切的懷人之情,卻緊扣讀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語”中。這樣以一個饒有餘味的畫面結尾,既合水鄉秋景,又關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薛昭蘊

  薛昭蘊,字澄州,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縣)人。王衍時,官至侍郎。擅詩詞,才華出眾。《北夢瑣言》:薛澄州昭蘊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無人。好唱《浣溪沙》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浣溪沙·紅橋原文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註釋

  紅橋:在江蘇揚州,明末建成。橋上朱欄數丈,周圍荷香柳色,為揚州一景。

  一帶:形容水狀似帶。

  雷塘:在揚州城外,隋煬帝葬處。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所築宮室,千門萬戶,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稱之迷宮。

  註釋

  紅橋:在江蘇揚州,明末建成。橋上朱欄數丈,周圍荷香柳色,為揚州一景。

  一帶:形容水狀似帶。

  雷塘:在揚州城外,隋煬帝葬處。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所築宮室,千門萬戶,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稱之迷宮。

  賞析

  作者任揚州推官時,曾與友人修禊紅橋,經常泛舟載酒於橋下。此詞除欣賞紅橋美景外,還寄託懷古傷今之情。詞中懷古之情寓於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筆感人。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蓮漏三聲燭半條,杏花微魚溼輕綃,那將紅豆寄無聊?春色已看濃似酒,歸期安得信如潮,離魂入夜倩誰招?

  譯文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著流淚的蠟燭,春天的微雨一點一點地打溼紅花,遙寄的南國紅豆因為離別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過了許多,那個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樣守約歸來,撩起在夜晚夢見他的小心思,卻不能將其招入夢中。

  註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後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蓮漏:即蓮花漏。

  杏花雨: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的雨。紅綃:代指紅色花朵。

  那(nèi):猶奈。紅豆,紅豆樹、海紅豆及相思子果實的統稱。古詩詞中常以之象徵愛情或相思等。那將句:意謂愁極無奈之時便將紅豆取出,記下這無聊的心緒。

  信如潮:即如信潮,謂如定期到來的潮水一樣準確無誤。

  倩:請。

  賞析:

  這首詞具體創作年份不詳,應寫於寒食節將近的寂靜春夜, 為表達對遠方的愛人的思念而作的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父老爭言雨水勻。

  眉頭不似去年顰。

  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頭新。

  譯文

  村子裡的父老們都爭先恐後地對我說,今年風調雨順,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他們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緊鎖眉頭地發愁了,也不會再愁無米下鍋,而讓甑子積滿著灰塵。

  樹枝上的鳥兒歡快地啼叫著,像是在勸我多喝幾杯,桃樹的嫩枝上已經綻出嬌豔的花朵,十分逗人喜愛。梨花開滿樹,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給它新添了一頭白髮。

  註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這首詞是平韻,四十二字。

  勻:這裡指雨量適時適度。

  顰(pín):皺眉。

  殷勤:態度熱切。謝:告別。卻:語助詞,用在動詞之後。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於蒸飯。“甑中塵”謂無米下炊,甑中積滿塵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撩(líao):引逗,挑弄,招惹。

  小桃:即桃樹。

  無賴:頑皮,淘氣。

  白頭新:白色的新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頭”喻之。

  賞析: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他以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然而,他卻於中年蒙受讒劾。慶元六年(1200),在瓢泉邊,田園的恬靜和村民的質樸使得辛棄疾深為感動,靈感翻飛,於是寫下了這首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