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閱讀練習

《記承天寺夜遊》閱讀練習

  《記承天寺夜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整理了《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及答案,歡迎學習!

  《記承天寺夜遊》練習題

  (1)表現作作者感嘆知音稀少的心裡話的句子是

  (2)顯示與好心有靈犀的喜悅的句子是

  (3)描寫月色的句子是

  (4)文章中最能表現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

  (5)與《小石潭記》中以魚寫水,側面烘托,凸現了所寫之物的特點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月色入戶”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得很有人情味,請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3、“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八個字,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4、“藻荇交橫”比喻的.是什麼?給人的感覺是什麼?

  5、對於月色的描寫,含蓄地抒發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6、文章結尾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了什麼?

  7、作者說:“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你如何理解句中“閒人”一詞的含義工?

  8、文章結尾以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作結,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9、作者在本文中所流露出的胸襟,在他的詩詞中也有所表達,請你寫出能表達此意的詩句,並標出處。

  10、作者出找張懷民,“懷民亦未寢”句中的“亦”可否去掉,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1)念無與為樂者    (2)懷民亦未寑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5)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月光似乎懂得作者寂寥無聊的心境,悄悄地走進門來與他作伴。

  3、高度地概括了作者在寂寞夜晚難得的喜悅與興奮。

  4、“藻荇交橫”比喻月光下搖曳的竹柏影子,給人感覺是水草搖曳的動態之美。

  5、庭中上下一片皎潔,透明,正像作者光明磊落的胸懷。作者處在其中擺脫了被貶謫的沉重,忘記了人世的得失,進入了一個透明清澈的世界。

  6、時時有月,處處有竹柏,但是很少有人能有此閒適之情來欣賞,暗示世人熱衷於名利,為世俗所累。只有我們兩個清閒無事之人有此雅興,既有偷得閒情來消遣的竊喜,也透露出作者因貶職而有一絲淡淡的失落。

  7、“閒人”本指閒情雅緻的人。作者把自己列為“閒人”,表達了作者雖在政治上有遠大抱負卻鬱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因是閒人而可賞月,又表達了作者的自慰。

  8、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悠閒的自慰等多種感情交織在一起。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不可去掉。懷民與作者同被貶到黃州,“亦”表現了二人同樣的境遇。否則就不會有下文二人共同的感受與情趣。

  寫作背景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蘇軾的著名詞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複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後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卒於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於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縣)。

  本文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到黃州已經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被殺。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籤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的閒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也體現了他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與對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