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教學設計與賞析

《化石吟》教學設計與賞析

  《化石吟》以優美的語言,神奇的意境,熱情洋溢地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化石,為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的奇觀,寫出了作者非常的熱愛化石。下面是《化石吟》教學設計與賞析,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化石吟》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學習朗讀並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揮聯想和想象,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路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並指導學生蒐集有關資料,或參觀調查有關自然、有關化石的內容,進一步瞭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文章做鋪墊。

  【教學步驟】

  一、精心匯入

  1、可採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螢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並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2、也可用音樂匯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它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象到,精美的石頭怎麼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萬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甦醒的化石啊,請向我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石頭真的能向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出示並板書課題。

  課題:《化石吟》張峰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2、理清結構,展開合理聯想和想象。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螢幕出示,學生朗讀或默記目標內容。)

  二、感知內容

  1、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蔥蘢〔cōng lóng〕奇幻〔huàn〕潛行〔qián〕裹〔guǒ〕雅幽〔yōu yǎ〕藏〔cáng〕海枯石爛〔kū〕骸骨〔hái〕猛獁〔měng mǎ〕引頸長吼〔jǐng〕月轉星移

  2、(過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並讚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後呼應,節奏鮮明,聲調和諧,音樂性強,易於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波瀾。請聽老師範讀。(配樂範讀課文)

  3、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並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大螢幕投影出示):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3、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歌如果分層,可分為幾層,大意如何概括?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後討論,四人小組討論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後教師幫助學生明確。

  本詩寫科學家透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讚美之情。

  詩歌分為三層:(1~2)透過發問,引發聯想。

  (3~6)具體抒寫,無限遐想。

  (7)回應發問,照應開頭。

  4、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後,教師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文章做鋪墊。

  三、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對文章的大體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瞭解,還應學會細緻研究好的章節、詞語,以便對文章主旨有貼切的把握。

  2、自主探究:

  (大螢幕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學生齊讀或自由讀。

  1、“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2、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資訊,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3、“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4、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5、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容在朗讀後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第⑸題每組都要討論。發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髮言可以暢所欲言,不做任何概念性定論。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總結時,教師可做小結: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珍貴的”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做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餘的內容,只要想象合理,賞析有道理即可。

  3、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奏,反覆吟誦感悟深。

  重點詞句細品味,聯想想象悟中心。

  簡單的內容歸結:

  發問想象──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讚美科學

  4、合作探究:

  透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進行合作式探究式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麼呢?除此之外,還能想象些什麼?

  ⑴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⑵拓展延伸:

  ①教師出示錄象或圖片,做下水文,介紹某種古生物。

  ②學生也可展示自己蒐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四、延伸作業

  參觀或查閱資料後,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XX有感》。

  《化石吟》賞析

  《化石吟》是一首讚頌化石的抒情詩,讀這首詩可以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吟,是古典詩歌的一種名稱。這裡是讚頌的意思。

  詩共7節,可分3層。1、2節是第1層,透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表現出作者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也打開了讀者思維的閘門,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3、4、5、6節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接下來就是寫飛揚的思緒了。科學家透過對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進化的科學觀點,所謂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你看,那冰冷的骸骨不就是明證嗎?古代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就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有機物的殘餘不就是生命的資訊嗎?科學家的研究工作不就是破譯這些密碼嗎?第5節的前兩句寫“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很自然地使讀者聯想起人。人臉上的皺紋就是生命歷程的寫真,這是每一個讀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是作者並不是寫人,還是在寫化石。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荒,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換星移,無論多麼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階向高階演化。皺紋和化石是什麼關係?作者為什麼要寫皺紋呢?假如化石是人的臉,那麼刻在這張臉上的皺紋不就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第6節,作者轉入現實。當你參觀古生物博物館,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獁,你會作何感想呢?你可能想像它在引頸長吼;當你站在重現的遠古林木之中的時候,難道你不會讚歎大自然的高妙嗎?“歎服大自然”,這是作者由衷的讚歎,大自然是魔法師,是雕刻家。至此,作者的感情達到高潮。讀到這裡,我們會突然感到,詩的第1節中接連四個問句是怎麼引起的呢?可能是參觀博物館時生髮的疑問。

  最後一節回應1、2節,使全詩結構完整,有放有收,有問有答。

  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並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它,顯得自然親切。教學時要注意詩的韻律,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