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文學常識積累

《湖心亭看雪》文學常識積累

  導語:《湖心亭看雪》清人張岱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奇景。

  《湖心亭看雪》文學常識積累

  《湖心亭看雪》選自《陶庵夢憶》。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朝代)山陰(籍貫)人。出身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相關背景

  他出身仕宦家庭,早歲生活優裕,晚年避居山中,窮愁潦倒堅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羈,淡泊功名,具有廣泛的愛好和審美情趣。他喜遊歷山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懂音樂,能彈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頗深;好收藏,具備非凡的鑑賞水平;精戲曲,編導評論追求至善至美。前人說:‘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稱徐文長、張陶庵,徐以奇警勝,先生以雄渾勝。

  張岱繼“公安”“竟陵”兩派之後,以清淡天真之筆,寫國破家亡之痛,寓情於境,意趣深遠,算得上晚明散文作家中一位成就較高的“殿軍”。他的小品可謂名副其實的小品,長者不過千把字,短者僅一二百字,筆墨精練,風神綽約,洋溢著詩的意趣。人們常說散文貴有詩意,這是很對的。如果拿詩來比,張岱的小品就有點像唐人的絕句。它以短小雋見長,寥寥幾筆,意在言外,有一唱三嘆的風韻,無捉襟見肘的窘迫。它像一泓清泉,喝一口就感到甜美爽快、沁人心脾。

  文章結構

  第一段,交代了遊西湖的時間以及環境。

  第二段,主要描繪西湖雪景。作者用白描的手法,隨意揮灑幾筆,就點出了雪景神采。

  第三段,寫亭中游人煮酒賞雪,邀“餘”同飲的情景。

  第四段,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中心思想: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透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歷,表現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

  寫作方法

  1、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文筆簡練(白描手法)。,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作者對數量詞的錘鍊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一組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2、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文章主題

  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奇景和遊湖人的雅趣。湖、山、遊人,共同構成了一種畫面感極強的藝術境界。

  透過寫湖心亭賞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現了作者一開始孤獨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緒。突出了作者遺世獨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達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悅與分別時的惋惜,體現出作者的故國之思,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不隨波逐流的品質以及遠離世俗,孤芳自賞的情懷,同時也寄託人生渺茫的慨嘆。

  【譯文】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連下了好幾天,湖中行人,飛鳥的各種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扁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觀賞雪景。湖上冰花一片瀰漫,天和雲和山和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見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長堤在雪中隱隱露出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船上米粒般的兩三個人罷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