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的主旨句

將進酒的主旨句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歌的曲調,屬漢樂府《鼓吹曲·歌》舊題。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盪,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個人反抗的興奮劑,有了酒,像是有了千軍萬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劑,使他在沉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這些都表現了時代和階級的侷限。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於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洩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具有出色的`藝術成就。

  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說法不一。黃錫《李太白編年詩集目錄》繫於天寶十一載(752)。一般認為這是李白天寶年間離京後,漫遊梁、宋,與友人岑勳、元丹丘相會時所作。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由道士吳推薦,由唐玄宗招進京,命李白為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於天寶三載(744年),李白被排擠出京,唐玄宗賜金放還。此後,李白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又重新踏上了雲遊祖國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詩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這一時期,李白多次與友人岑勳(岑夫子)應邀到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登高飲宴,借酒放歌。詩人在政治上被排擠,受打擊,理想不能實現,常常借飲酒來發洩胸中的鬱積。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以抒發滿腔不平之氣。

  《將進酒》的主旨是“對封建權貴和所謂聖賢表示輕視”

  《將進酒》的主旨句是“鐘鼓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原因:

  1。這句的譯是“鐘鳴鼎食有何富足,只但願長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復清醒”

  2。寫作背景: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年(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飲。當時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3。“鐘鼓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裡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