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兩個“君不見”句品讀

李白《將進酒》兩個“君不見”句品讀

  引導語:李白的《將進酒》這首詩的開頭就寫出兩個“君不見”,大家是否讀懂這兩句“君不見”的含義了呢?下面與小編一起來學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是李白詩歌名篇《將進酒》開篇的一組整句。理解起來並無困難,時光易逝、人生易老這八個字即可盡其意。八字盡意,偏偏要用三十四字,妙處何在?

  我們知道,自從孔夫子在水邊發了“逝者如斯”的感慨之後,水即成了時光的隱喻。這可作時光代稱的黃河之水,如果只是像小溪一樣緩緩流淌,人們自然不會驚歎光陰似箭;即便黃河之水洶湧澎湃,如果能夠週而復始,去而復回,人們也無須悲嘆光陰不再;現在的問題是,黃河之水天上來,落差如此巨大,流速如此迅急,裹挾萬物,電閃雷奔,一瀉千里,勢不可當,讓人只能徒喚奈何。但是,“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黃河千古流,依然是黃河,人呢,早晨還是青絲紅顏,傍晚已經霜雪滿頭,都說是人生短促,現在短促的人生只在早晚之間,如何叫人不悲傷?這裡的黃河,既是時光的最佳對應物,又是偉大永恆的象徵。黃河奔流愈急,人生愈顯短暫;黃河越是永恆,人生越顯易老;黃河越是擁有無窮的生命活力,人生越是顯得渺小脆弱。“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而人生的痛苦又莫過於對生命短促的憂慮,詩人將無情的.事實用誇張和對比的手法呈現在人們面前,真是驚心動魄。不僅如此,詩人又連用兩個“君不見”,一再呼告,剝奪了人們逃避思考的全部空間,讓你沒有任何迴避的餘地。這又是李白的一大創造。一般的樂府詩只在篇首或句末偶爾用之,李白兩句連用,構成長句鋪排,如挾天風海雨,鋪天蓋地而來,其藝術感染力之強,風雨驚之,鬼神泣之。

  詩人如此經營詩的開頭,用意卻在勸酒。既勸別人,也勸自己。原來詩人素有“安社稷,濟蒼生”之志,卻因遭讒被迫離開長安,胸中鬱積很深,於是借酒興詩情,抒寫政治上不得志的深沉憤懣。說是勸酒,其實多半是酒後所為。“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杯莫停”,“與爾同銷萬古愁”,當是飲酒過程中的酒人酒語。在李白如此強大的勸酒攻勢面前,有誰能不痛飲乃至狂飲呢?當然,詩仙的思想情感不會如此單一,《將進酒》同樣流露出複雜而矛盾的思想情緒,傲視聖賢、蔑視富貴、及時行樂的思想,都借豪邁奔放的詩句宣洩出來。試想,沒有鬼斧神工的兩個“君不見”,能有如此動人心魄的力量嗎?

  [知識拓展]

  將進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