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精選7篇)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精選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古詩吧,狹義的古詩,是指產生於唐代以前並和唐代新出現的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體裁。古詩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1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出處】 唐·李白 《將進酒》

  【鑑賞】 李白好酒,以為酒可以解愁,所以他極力勸人飲酒,並且要大家痛快地喝。這幾句詩語譯是: 即使是貴重的五花馬、千金裘,也可以讓兒子拿去換取美酒。且讓我們盡情地喝吧! 痛痛快快地用酒消融那萬古以來,人世間深沉的痛苦與哀愁。五花馬: 是指五色花紋的名貴好馬。千金裘: 是指價值千金的皮衣。李白感嘆人生寂涼,不惜以五花馬、千金裘,換來美酒以銷盡一腔的愁苦。這首詩頗能說明好酒的人,故作灑脫的無奈與苦悶。

  【原詩】 見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鑑賞】《將進酒》為樂府《鼓吹曲·漢 繞歌》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 的情感。盛唐時代,每個士人都想 建功立業,李白也是奮其智慧,願 為輔弼,曾一度被唐玄宗召入長 安,但只是作了一個點綴昇平的詞 臣,不久便被讒放歸。一次長安之 行,徹底打破了李白用世寰宇的幻 想,所帶來的只是痛苦與憂憤。他 的詩也染上了濃重的理想、自信與 社會時代相矛盾的悲劇色彩。這首 《將進酒》便集中體現了這種思想 感情。它在虛無消沉、冥冥長醉中 想了卻一切的放浪形態裡,表現了 一種鄙棄世俗、蔑視富貴的自負與 自信的傲岸精神。詩中那鮮明的、 極富個性的抒情形象,那充沛豪 邁、汪洋恣縱的激情,那天風海雨, 大起大落的氣勢,形成了一種震撼 古今、攝人心魄的美感力量。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2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註釋】

  ⑴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qiāng):請。

  ⑵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誇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因那裡地勢極高,故稱。

  ⑶高堂:高大的廳堂。青絲:黑髮。此句意為在高堂上的明鏡中看到了自己的白髮而悲傷。

  ⑷得意:適意高興的時候。

  ⑸會須:正應當。

  ⑹岑夫子:岑(cén)勳。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

  ⑼傾耳聽:一作“側耳聽”。

  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

  ⑾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願醒”。

  ⑿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富豪顯貴的娛樂場所。恣:縱情任意。謔(xuè):戲。

  ⒀言少錢:一作“言錢少”。

  ⒁徑須:乾脆,只管。沽:買。

  ⒂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頸上長毛修剪成五瓣。

  ⒃爾:你。銷:同“消”。

  評析

  這首詩意在表達人壽幾何,及時行樂,聖者寂寞,飲者留名的虛無消沉思想,願在長醉中了卻一切。詩的開頭六句,寫人生壽命如黃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復重返,如此,應及時行樂,莫負光陰。“天生”十六句,寫人生富貴不能長保,因而“千金散盡”“且為樂”。同時指出“自古聖賢皆寂寞”,只有“飲者留名”千古,並以陳王曹植為例,抒發了詩人內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結局,寫詩人酒興大作,“五花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圖一醉方休。表達了詩人曠達的胸懷。“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詩人自信為人的自我價值,也流露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感情。

  詩深沉渾厚,氣象不凡。情極悲憤狂放,語極豪縱沉著,大起大落,奔放跌宕。

  詩句長短不一,參差錯綜;節奏快慢多變,一瀉千里。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3

  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作為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他的詩如其人,以飄逸聞名天下,豐富奇特的想象,雄健奔放的風格,瑰瑋絢麗的色調,清麗自然的語言。令多少文人墨客擲筆長嘆。然而,這些都是李白詩歌的外在表現,要想當真領略詩人的絕對情操和內在風骨,非得探索詩人的思想發展的軌跡不可。《將進酒》是詩人的名篇之一,完全體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從中我們可以窺睨到一些什麼呢?

  《將進酒》這個題目是樂府《鼓吹曲辭·漢鐃歌》的舊題,主要是表達喝酒放歌時的情感。李白將之運用到詩歌中來,表達他喝酒時的愁緒,卻能揮酒自好!淋漓盡放,這和他廣泛吸取民間文學的營養有關。民間文學特別是樂府時,由於是廣大勞動的人民的口頭文學,因而顯有淺顯易懂自然,不受羈絆的特點、而李白情感是如此激昂,律詩的那種嚴格的韻律、平仄要求嚴重地束縛了他的發揮,因此李白用《將進酒》來表達情感,真是天馬行空,隨興新欲,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同是表達人生短暫的愁思,任何其它詩歌格式都無法象《將進酒》這樣盡興盡意,“奔流到海不復回”。

  這首詩的情思跳躍性比較大,有時前後兩句根本是相對的,但讀來卻沒有突兀的感覺。整體上看,按照情感的波動我們可把詩歌分為三個層次:從起首到“莫使金樽空對月”為第一層;第二層從“天生我材必有用”到“會須一飲三百杯”;其餘的為第三層。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多麼憾人的寬廣、深邃的意境啊。詩歌一開始就把讀者置放到了一個高古深遠的意韻中去,詩人還沒有表達他的思想,但不管是什麼思想,悲哀抑或高興,這樣的意韻都能把這種思想擴大到一個無限深遠的背景中去,展現出思想的高古深奪取之美。詩人馬上又用下面的一個對比來表達出他的思想,“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強烈的對比,強烈的誇張將詩人對人生短暫的喟嘆推向極限,以至詩人自之都無法經受這銷金蝕骨般的無奈,油然丟擲一句“人生得意盡歡,莫休金樽空對目;”何必!何必!算了吧!

  但是,獲如忽臨萬丈絕壁,詩人的情感陡轉急迴,立刻以那種消極無奈中掙脫出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極其強烈的反差簡直令人受不了,剛才還是那般無奈,現在卻猛地將調下一拖萬丈。瞭解李白的經歷和心情的人卻不得不為這句詩拍案叫絕,這正是要白的傲骨精神最潛在、最自然的表現,顯現出一種瑰偉雄奇的奇崛美。胸懷大志的李白,由於受權貴的排擠,今天卻落到如此光景,白髮令人淒涼,那是歷史無奈的見證,但我李白就此罷休,就此拉倒了嗎?不,不,不,孤傲的心理使詩人不悲反笑,進而狂歌:“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這丁點小事算得了什麼呢?來,先喝三百杯再說,詩人那種狂傲放肆的形象在這句詩中表達得栩栩逼真。

  且聽之詩人的歌詞吧,在第三層中、以李白一連呂激昂奔放的表白直抒胸臆,什麼金銀寶貝,我都不要,只要整日裡沉浸在酒的醇青中,真正的聖賢能人都是會喝酒的,看看當年的陳王是何等倜儻風流,盡情地歡娛戲蟾。滿腔的悲憤哀愁如同洪水洩閘,一傾萬里,幾多波瀾,幾多漣漪,盡在不言中。然而,感情的長何能向河處流呢?作者最後一句描寫愁,“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如同一曲經久不衰的苦噲長嘆,久久縈繞於天地間,李白這個愁,可真是愁煞了千古愁人,萬種悲思,本是一句無奈的愁怨,讀來當真蕩迴腸,雋永無盡,高曠久遠。

  很久地沉浸於那奔放奇特絢麗的詩境中,甦醒過來,我卻不禁要問,李白的愁到底解決了嗎?沒有,那是一種萬古悲,要經過萬古的沉寂後方能消去。李白的悲實際是一種極其強烈的反差,即遠大的社會理想和黑暗的社會現實之間的反差。詩人在這種反差間找不到出路,而流露出一種人生短暫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但李白太偉大了,能把這種複雜的思想表達得如此富有魅力,這就是李白留給後人的無奈!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4

  一、整體把握

  (一)這首詩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至“千金散盡還復來”),寫人生短暫,要及時行樂,但又表現出對理想和事業的自信。作品起筆即感嘆時光流逝,一去不復返,人很快就會由年輕變為衰老。因時光流失快,人生也是瞬息,所以不要辜負良辰美景,有興致的時候應該及時飲酒盡情行樂。但是筆鋒一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雖然是詩人的自我安慰之詞,但不難看出,詩人一方面並不甘心就在這種及時行樂中虛度自己短暫的一生,他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

  第二部分(從“烹羊宰牛且為樂”至“惟有飲者留其名”),寫痛飲狂歌,但又表現出不慕功名富貴,憤世嫉俗的精神。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前一句表現出詩人不慕富貴,藐視功名利祿;後一句將“古來聖賢”與“飲者”做比,進一步否定了功名與富貴,在痛飲狂歌之中表現出一種“浮雲富貴,糞土王侯”的氣概。

  第三部分(從“陳王昔時宴平樂”至篇末),寫要以盡情飲酒來消散心中的憂愁,同時又表現了在黑暗現實中的苦悶。詩人不惜一切代價買酒痛飲的情狀與氣概,更能看出其心中愁苦至極。詩人以一個“愁” 字結束全篇,更加有力地突現了作品的主題。

  (二)兩處用典:

  1、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

  2、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

  (三)三種主要心態: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的自信之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愉悅之心。(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鬱積在胸的憤懣不平之心。(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二、名句賞析

  名句一: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賞析:“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不是李白的獨創,早在春秋時代問世的《論語》就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記載;漢樂府《長歌行》有詩云:“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獨傷悲。”告誡世人:光陰易逝難回頭,莫讓年華付水流。

  名句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賞析:這是後世多少仕途失意者的自我安慰之辭。但在唐代,李白初進長安,確實對自己的前程充滿信心。

  李白是在公元744年寫《行路難》,那年正是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時候,那時“千金”尚未“散盡”雖有懷才不遇的失落感,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幻想還依稀可辨。八年之後,即公元752年,李白寫《將進酒》時,當年“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夢想已化為泡影,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實際上並未受到重用,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實際上並不見來。

  由此可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表面豪爽,暗藏憂愁。

  名句三: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賞析:這兩句詩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鐘鼓”本是一種樂器,在這裡是擊鼓作樂之意,“饌玉”是指精美的食品。意指衣食無憂的達官貴人那閒情逸致沉溺於聲色犬馬的生活。李白不羨慕達官貴人的生活,實際是對權貴們的一種蔑視,這是封建社會的讀書人最可寶貴的性格。

  我們可以想象,一個滿腹惆悵的人,當他一心解愁卻又無法解愁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愁苦啊!表面上開懷暢飲,實際上愁箭穿心,這就是《將進酒》中的李白!

  三、情感賞析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一)感傷之情:如“君不見”兩句。

  (二)歡樂之情:如“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

  (三)憤激之情:如“鐘鼓饌玉不足貴──斗酒十千恣歡謔”。

  (四)狂放之情:如“主人何為言少錢──與爾同銷萬古愁”。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詩人彷彿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儘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儘管詩人在政治上並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於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藉此把長期鬱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洩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汙行徑,因而說“但願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

  四、李白與酒

  李白一生不得志,借酒澆愁,及時行樂,是他無奈的選擇。借酒解愁,酒酣賦詩,慷慨悲歌,抒發胸中鬱悶,酒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嗜酒反映著李白的失意人生,縱觀李白的一生,少年即勤奮讀書,“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也”。在《大鵬與希有鳥賦》一文中,以大鵬自比,表現自己的不同凡俗的性格和遠大的人生抱負,嘲笑現實社會中的權貴和墨守成規者,蔑視封建權貴和封建秩序,追求個性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性格的核心是積極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青年時期的李白就意氣風發,豪情滿懷,心懷“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人生目標。然而道家思想中順應自然、鄙視虛偽世俗的意識,也悄悄地在李白的心中播下了種子,孕育了他崇尚坦蕩的性格。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5

  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願醒/不用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賞析:

  將進酒,唐代以前樂府歌曲的一個題目,內容大多詠唱飲酒放歌之事,在這首詩裡,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自己的憤激情緒。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後,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屬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註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勳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抒發。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闊景象,絕對不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作者是幻想的,“自道所得”,言語帶有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歎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範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範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髮”,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並不就此消沉。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讚歎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應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裡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麼豪壯的詩句!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鐘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裡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這裡,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階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絡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湧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係,比如詩中屢用鉅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湧的鬱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6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充分讓我感受到了文章中那磅礴的氣勢,正與李白本人一般心胸豪邁,又表現出了李白的桀驁不馴,孤高自傲。不愧為詩仙,真是奔放瀟灑!更讓人感慨萬千……

  屋外的雨依舊在下著,打在窗戶上、屋頂上乒乓作響,猶如一曲優美的樂章。屋內的爐火發出的噝噝聲又成了一曲獨具特色的交響樂,而我的心中更是洶湧澎湃!“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一字字一句句,給人太多豪放,如天風攜海雨,迎面撲來,更像一層層海浪在心中洶湧地翻騰著,給我無限的動力。我,要出去!

  開啟門痛痛快快地淋一場雨,在雨中吶喊,直到精疲力竭!我著實被我這一閃而過的想法嚇了一跳!這可不就是這首詩的動力嗎?這一個個豪邁萬分的字眼,像一隻只精靈一般在我心中舞動著,不禁讓我感慨萬千。

  試想那時的李白正在舉杯望月感慨自己的人生,嘆朝廷的無道,更是在激勵著自己的心,一番思緒過後才仰頭飲下,這就是李白吧!

  是啊!“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那憂愁、感慨就留給他人去吧!

  《將進酒》古詩原文和賞析 篇7

  琉璃鍾,琥珀濃, 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 羅幃繡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 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 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 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註釋

  1、龍笛:長笛。

  2、鼉(tuó)鼓:用鼉皮製作的鼓。鼉:揚子鱷。

  3、酩酊:大醉。

  4、劉伶:晉人,“竹林七賢”之一,以嗜酒著稱,著有《酒德頌》。

  譯文

  明淨的琉璃杯中,斟滿琥珀色的美酒,淅淅瀝瀝槽床滴,濃紅恰似火齊珠。

  煮龍肝,爆鳳髓,油脂白,點點又似淚珠湧,錦鄉帷簾掛廳堂,春意呵濃濃。

  笛聲悠揚如龍吟,敲起皮鼓響咚咚,吳娃楚女,輕歌軟舞,其樂也融融。

  何況春光漸老日將暮,桃花如雨,飄落滿地紅。

  勸世人,不如終日醉呵呵,一日歸黃土,縱是酒仙如劉伶,望一杯,也只是,痴人說夢。

  賞析

  李賀這首詩以精湛的藝術技巧表現了詩人對人生的深切體驗。其藝術特色主要可分以下三點來談。

  一、多用精美名物,辭采瑰麗,且有豐富的形象暗示性,詩歌形式富於繪畫美。

  此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情景,作者似乎不遺餘力地搬出華豔詞藻、精美名物。前五句寫筵宴之華貴豐盛:杯是“琉璃鍾”,酒是“琥珀濃”、“真珠紅”,廚中餚饌是“烹龍炮鳳”,宴庭陳設為“羅幃繡幕”。其物象之華美,色澤之瑰麗,令人心醉,無以復加。它們分別屬於形容(“琉璃鍾”形容杯之名貴)、誇張(“烹龍炮鳳”是對廚餚珍異的誇張說法)、借喻(“琥珀濃”“真珠紅”借喻酒色)等修辭手法,對渲染宴席上歡樂沉醉氣氛效果極強。妙菜油爆的聲音氣息本難入詩,也被“玉脂泣”、“香風”等華豔詞藻詩化了。運用這麼多詞藻,卻又令人不覺堆砌、累贅,只覺五彩繽紛,興會淋漓,奧妙何在?乃是因詩人懷著對人生的深深眷戀,詩中聲、色、香、味無不出自“真的神往的心”(魯迅),故詞藻能為作者所使而不覺繁複了。

  以下四個三字句寫宴上歌舞音樂,在遣詞造境上更加奇妙。吹笛就吹笛,偏作“吹龍笛”,形象地狀出笛聲之悠揚有如瑞龍長吟──乃非人世間的音樂;擊鼓就擊鼓,偏作“擊鼉鼓”,蓋鼉皮堅厚可蒙鼓,著一“鼉”字,則鼓聲宏亮如聞。繼而,將歌女唱歌寫作“皓齒歌”,也許受到“誰為發皓齒”(曹植)句的啟發,但效果大不同,曹詩“皓齒”只是“皓齒”,而此句“皓齒”借代佳人,又使人由形體美見歌聲美,或者說將聽覺美通轉為視覺美。將舞女起舞寫作“細腰舞”,“細腰”同樣代美人,又能具體生動顯示出舞姿的曲線美,一舉兩得。“皓齒”“細腰”各與歌唱、舞蹈特徵相關,用來均有形象暗示功用,能化陳辭為新語。僅十二字,就將音樂歌舞之美妙寫得盡態極妍。

  “行樂須及春”(李白),如果說前面寫的是行樂,下兩句則意味“須及春”。鑄詞造境愈出愈奇:“桃花亂落如紅雨”,這是用形象的語言說明“青春將暮”,生命沒有給人們多少歡樂的日子,須要及時行樂。在桃花之落與雨落這兩種很不相同的景象中達成聯想,從而創出紅雨亂落這樣一種比任何寫風雨送春之句更新奇、更為驚心動魄的境界,這是需要多麼活躍的想象力和多麼敏捷的表現力!想象與聯想活躍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正是李賀形象思維的一個最大特色。他如“黑雲壓城城欲摧”、“銀浦流雲學水聲”、“羲和敲日玻璃聲”等等例子不勝列舉。真是“時花美女,不足為其色也;牛鬼蛇神,不足為其虛荒誕幻也”(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由於詩人稱引精美名物,運用華豔詞藻,同時又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詩歌具有了色彩、線條等繪畫形式美。

  二、筆下形象在空間內作感性顯現,一般不用敘寫語言聯絡,不作理性說明,而自成完整意境。

  詩中寫宴席的詩句,也許使人想到前人名句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王翰《涼州詞》),“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李白《客中作》),“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杜甫《麗人行》),相互比較一下,能更好認識李賀的特點。它們雖然都在稱引精美名物,但李賀“不屑作經人道過語”(王琦《李長吉歌詩匯解序》),他不用“琥珀光”形容“蘭陵美酒”──如李白所作那樣,而用“琥珀濃”取代“美酒”一辭,自有獨到面目。更重要的區別還在於,名物與名物間,絕少“欲飲”、“盛來”、“厭飫久未下”等等敘寫語言,只是在空間內把物象一一感性呈現(即有作和理性說明)。然而,“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諸物象並不給人脫節的感覺,而自有“盛來”、“欲飲”、“厭飫”之意,即能形成一個宴樂的場面。

  這手法與電影“蒙太奇”(鏡頭剪輯)語言相近。電影不能靠話語敘述,而是透過一些基本視象、具體畫面、鏡頭的銜接來“造句謀篇”。雖純是感性顯現,而畫面與畫面間又有內在邏輯聯絡。如前舉詩句,杯、酒、滴酒的槽床……相繼出現,就給人酒宴進行著的意念。

  省略敘寫語言,不但大大增加形象的密度,同時也能啟迪讀者活躍的聯想,使之能動地去填補、豐富那物象之間的空白。

  三、結構奇突,有力表現了主題。

  此詩前一部分是大段關於人間樂事的瑰麗誇大的描寫,結尾二句猛作翻轉,出現了死的意念和“墳上土”的慘淡形象。前後似不協調而正具有機聯絡。前段以人間樂事極力反襯死的可悲,後段以終日醉酒和暮春之愁思又回過來表露了生的無聊,這樣,就十分生動而真實地將詩人內心深處所隱藏的死既可悲而生亦無聊的最大的矛盾和苦悶揭示出來了。總之,這個樂極生悲、龍身蛇尾式的奇突結構,有力表現了詩歌的主題。這又表現了李賀藝術構思上不落窠臼的特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