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教學設計與反思

《將進酒》教學設計與反思

  《將進酒》教學反思(一)

  本學期開學之初,我校開展了一年一度的青年教師教學全過程評優大賽。我所在的高二備課組經過共同討論確定了參賽的課題,即《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的“賞示例”——《將進酒》。

  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也是中學教學中的傳統篇目。全詩氣勢,感情奔放,思想深,既適宜課堂朗誦,又便於教師引領學生分李白的思想感情變化。相比之下,這篇課文更適合激情澎湃的男老師發揮,而我並不佔據性別優勢。因而在確定課題之初,我有些思想顧慮,覺得這種風格的作品自己並不擅長,課堂不容易出彩;但又覺得這是挑戰自我的一個機會,自己應該全面提高教學能力,駕馭各種風格的作品。於是很快就放下了思想包袱,投入到認真準備的狀態。

  要想準確解讀《將進酒》,就必須深入瞭解李白,瞭解其生活經歷,理解其複雜的思想情感。研究李白及其作品的專著很多,我在以往閱讀的基礎上又認真研讀了學者康震對李白的解讀,重溫了唐代文學史及唐代詩歌史專著《唐之韻》,對《將進酒》的教學進行了充分的知識準備。

  《將進酒》一詩音韻節奏極富特色,適合朗誦。朗讀是教師的基本功,也是我的強項,我也一直非常重視範讀在教學中的作用。而我擅長的是散文和婉約風格的詩歌誦讀,像《將進酒》這種氣勢極其豪邁的風格我一直覺得自己底氣不足,沒有勇氣公開嘗試。在常規教學中我可能會“揚長避短”,而現在卻必須面對這一難題。於是硬著頭皮向專家學習。我在網路上找到了方明、存等藝術家的朗誦影片,認真觀看、聆聽,體味他們的語氣、語調,體會蘊含在其中的`感情色彩。我堅持每天在家放聲朗讀全文,一遍一遍揣詩歌中的情緒。在上公開課前,我曾考慮用藝術家的朗誦影片來增強藝術感染力,但我作為教師卻不能親自給學生做示範,也會是一種遺憾,因此經過再三斟酌,加之連續多天的練習自我感覺也有一定的進步,於是我大膽地選擇了自己範讀。我在課堂上真誠地對學生說:“《將進酒》這首詩氣勢恢宏,感情激越,適合放聲誦讀,老師略顯底氣不足,但我很願意挑戰一下自己,嘗試著給同學們讀一讀,我們大家共同來體會詩人的情感,提高朗讀能力。”我的態度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我的朗讀也因為精心的準備而獲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整堂課我一直激情飽滿,用生動的語言、深沉的語氣、激昂的語調、準確的分引領學生層層深入,走進李白的內心世界。課堂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透過這一實踐,我覺得自己在挑戰自我,克服自己的短板方面邁出了一步。以後還應不斷樹立自信,嘗試以往不太擅長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課堂教學能力。

  這堂公開課還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備學生”的重要性。課堂教學中有兩個小細節令我意想不到。其一,為了豐富學生的課堂活動,增強朗讀的效果,我打算安排一位朗讀水平高的學生給大家作示範,這一重任理所當然落到了閻述辰同學身上。該同學是同齡人中少有的男中音,曾參加陝西省優秀特長生選拔賽演唱《滾滾長江東逝水》獲得金獎,也有過出色的朗讀經歷。我在上公開課的前一天放學時將課堂朗讀的任務佈置給他,讓他稍加練習,課堂上放開朗讀,自由發揮。我本以為按閻述辰的能力他會有出彩的表現,但沒想到在公開課上,他竟然有些緊張,朗讀的節奏較慢,語氣也稍顯平淡,沒有完全展現出李白激越澎湃的感情變化。這種效果完全不在我的意料之中,於是我只好臨時安排教學內容,點評閻述辰朗讀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的希望。事後,我想,學生朗讀這個環節不成功責任不在學生,學生還沒有走進李白的思想波瀾,對作品還沒有深入的理解,是不可能準確地把握語氣語調的,而我卻忽略了這一學情特點,只按學生平常的表現來預設結果。若能將這一教學環節安排在分作品之後,待學生對作品、作家均有了一定的理解,朗讀的效果一定會大不一樣。 其二,分詩歌的開端部分——“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我提出問題:“李白為什麼會有如此濃重的悲情,請同學們從‘知人論世’的原則出發,聯絡李白的生平經歷分個中原委。”這道題不但要求準確理解李白此時的心境,更要對李白生平經歷非常熟悉,有相當的難度。以我對十四班學生的瞭解,他們只能說個大,於是我要在學生回答之後進行補充介紹。為了避免學生無從回答的尷尬,我仍叫了知識面較寬的張晨同學回答。但沒有料到該生好像對此題早有準備,一開口就從李白的家世背景談起,不但對李白各段重要經歷如數家珍,更對該段經歷中的詩作信手拈來,侃侃而談。張晨對該題的回答完全超出了我準備的範圍,我分明看到聽課的老師也面帶驚訝之情。我及時地肯定了張晨的發言,並表揚了她豐富的知識儲備。而我總結的內容不但沒有成為我原本設計好的擴充套件提高,反倒成了對學生髮言的括提煉。

  這兩個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往備課總是把精力集中在研讀教材、設計教學環節、設定教法方面,很少用心去研究學生。兩個班的學生學習情況有差異,我也較少考慮其不同,往往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教授相同的知識內容。很少因學情不同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這一不足已成為我教學中的一大頑疾,透過這次公開課,我切身體會到備學生的重要性,應下功夫解決這一問題。

  此外,透過聽同備課組其他老師的公開課,拓寬了思路,開闊了眼界,也發現了一些自己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的問題。今後也應堅持虛心向同行學習請教,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教學綜合素質。

  《將進酒》教學反思(二)

  本學期“青年教師教學全過程賽教”高二年級組的參賽課題是李白的《將進酒》。

  經過認真準備,加之組內各位老師的悉心指導,最終如履薄冰地完成了全過程,結果還是比老教師有所欠缺。現結合自身特點和賽前具體準備,反思如下。

  其一,教教材、教別人和教自己之間的關係。

  教教材是照本宣科,教別人是不加取捨,教自己是夜郎自大。所以要講三者結合起來。因此,我一方面認真閱讀《將進酒》和李白的其他作品形成自己的第一認識,一方面在網上佔有大量前人的資料,另一方面深入鑽研教材教參和考試相關的標準,從而試圖將三者結合起來,以便形成壹加壹加壹大於三的效果。

  其二,吸取借鑑其他老師教學長處的問題。

  一是要拿來,勇於向別人學習。二是要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儘量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切莫東施效,甚或邯鄲學步,忘了自身。

  此次講課因為安排靠前的緣故,等後來聽了很多老師的《將進酒》,想要改進已經無力迴天了,只好留到下一屆了——這種教學上的遺憾也是一種催我上進的力量。活到老,學到老。

  其三,教師人格感染學生的問題。

  老師文人氣質會更多一些,往往與當下社會或格格不入或超然物外。只有在課堂上,我們的人格才會往古今來地宣洩而出。這次的《將進酒》教學我就藉機進行了一次“不平則鳴”的古今中外大探討,為此還專門將四十五分鐘課堂教學全過程的內容實錄為一片雜文,收穫頗豐;學生也從中跳出樹木見森林,瞭解了李白此詩的深刻含義。

  只不過有一個度的問題:太過,則遠離生活,書生意氣太濃,難以說服學生。太淺,怕又口號式的宣講,簡單道理的重複,不能服眾。這個還要未來進一步探討。

  最後,是“一課一得”的問題。

  先要反思學生上了我這節《將進酒》有什麼收穫的問題。不求多,不求泛,不求虛,不求假。

  再要反思“教學反思”的反思的問題。仍舊是求真務實,不空話套話;認認真真,不寬泛堆砌。

  一課一得,一次一得。鑑定紮實,一步一個腳印。這就是《將進酒》這節課的反思——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雲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