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醜石》賞析

賈平凹《醜石》賞析

  中國的文學家似乎對石頭情有獨鍾,《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化自一塊集日月精華於一身的仙石。曹雪芹的不朽之作《紅樓夢》又名《石頭記》,他筆下的石頭其實是一塊通靈寶玉。而賈平凹的《醜石》中所寫的卻的的確確是一塊石頭,一塊真正的“醜石”。

  《醜石》的故事很像現代版的“和氏璧”,楚國人卞和在山中發現了一塊玉,他斷定其中藏有美玉,先後將其獻給厲王和武王,均被玉匠認為只是塊石頭,他因此獲罪而失去了雙腳。直到文王繼位,才“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終於以和氏璧的真面目示人,使它成為一塊價值連城的寶玉。相比之下,醜石的命運似乎更悲慘一些。因為和氏璧雖不為普通玉匠所識,卻還有卞和的加意珍惜,而醜石卻從天上隕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便遭到了人們的白眼和咒罵。村民們沒有一個人喜歡它,大A嫌它醜而無用,既不能用來壘牆,也不能用來鋪臺階、洗石磨;孩子們也因為它身上的綠苔、黑斑而漸生厭惡之情,想合夥搬走他。對於世俗的種種誤解、冷眼,醜石已默默地承受了二三百年。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正因為醜石的異相、醜陋才表明它不同尋常的來歷:“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即使隕落凡間,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頑強,而不像一般妁頑石那樣用來做牆、做臺階,用來雕刻、布,而是在誤解中執著地生存。

  賈平凹的這篇散文語言直白、樸實,沒有在結構上刻意求新,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平平淡淡地將一塊石頭的遭際娓娓道來。但就是這塊醜石卻能引起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和共鳴。它不像一般的散文,僅能給我們帶來輕鬆和愉悅,它分明是一篇包含極深人生道理的哲理散文,引人深思。很多人將這篇文章看作賈平凹的夫子自道,其實從那塊“醜到極處”又“美到極處”的醜石身上,我們何嘗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平凡的我們有時會因為自己沒有傾國傾城之貌,沒有顯赫的家庭而感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殊不知一個人真正的動人之處並不在於外表和出身,而是來自內在的涵養以及人格的魅力。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便成為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即使自己相貌和出身略遜於他人,我們也不必因此而自卑。因為每個人體內都蘊藏著一股巨大的潛能,只要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會有一番作為和成就。李白曾豪邁地吟詠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詩句,我們也應相信天造之才,各有其用,只要我們有充分的自信,就會擁有美麗、完美的人生,因為自信的人身上會閃耀動人的光彩。

  人生之路並非全由鮮花、掌聲和讚譽鋪就,在我們享受成功的喜悅之前必得經過一番礪煉。“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醜石在人間的遭遇又何嘗不是這樣一個過程呢?古往今來,凡能成就大事的人必先有一番挫折。每個人必須認清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併為此而不懈努力。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要學會忍受寂寞,要有醜石的堅韌和頑強,即使受到一時的冷落也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去迎合和俯就世俗的標準。醜石就是因為沒有漢白玉的細膩,無法刻字雕花;沒有大青石的光滑,無法浣紗布而遭到一般世俗的譏諷。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那句已經被人重複過千百遍的名言:“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只要我們具有了默默承受誤解、寂寞的美德,不怨天尤人,就會在沉默與等待中使自己趨於成熟、完美。只要有真才實學,就不必依賴相貌和出身來博得大家的注意,也不必慨嘆生不逢時。出眾的才華會令自己脫穎而出,會為人生譜寫最華美的篇章。

最近訪問